关于昭陵六骏的讲解(驰骋在大唐初创的山冈)(1)

关于昭陵六骏的讲解(驰骋在大唐初创的山冈)(2)

西安碑林博物馆供图

2021年12月25日,全国30家博物馆负责人携国宝重器聚集在央视综艺频道的演播大厅,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历史文化的饕餮盛宴,让身处疫情中的西安各大博物馆网上展厅的访问量再次攀升。受霸陵登上热搜的影响,汉唐帝王陵文物备受关注。其中,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昭陵六骏便是热点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贺华发现,最近在网上展厅浏览昭陵六骏的网友多了起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官网上,对这组国宝级文物的高度概括是:“刻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开国战争中曾骑过的6匹战马,令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的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赞美诗书在原石上角,刻成后放置在昭陵北麓的祭坛之内。依次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1914年流失国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昭陵六骏每块高2.5米,宽3米,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6匹骏马生动地再现在石板上。其中3匹为立状,3匹为奔驰状,姿态英俊,神韵飒爽,造型生动,眉目传神。”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属马,也特别喜欢马。他曾给10匹心爱的宝马亲自取名,有腾云白、飞霞骠、翔麟紫等奇特好听的名字。然而能立于昭陵北司马门内供人们永久纪念的,是特勤骠等6匹。唐太宗用艺术作品的形式浓缩了他的戎马生涯,这让昭陵六骏成了有情节的内容和有意味的形式巧妙结合的典范。”向专家请教后的讲解词深受游客和网友喜爱。

进馆30多年,每日从一件件文物旁经过,贺华深有感触:“昭陵六骏绝对算得上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1950年至今,这组国宝级文物一直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不仅有着动人的故事,更呈现了极致的艺术美感。

昭陵六骏名称:昭陵六骏等级:国家一级文物出生时间:唐代籍贯:昭陵户籍登记时间:1950年现住址:西安碑林博物馆

守护王陵的六骏各有故事

其实,昭陵六骏的“出生地”是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昭陵。

依照唐长安城皇城形制而建的昭陵是唐太宗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从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昭陵的建设持续了百余年之久,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园周长达60公里,总面积超过2万公顷。

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从19岁戎马征战到23岁一统天下,开创了泱泱大国盛世唐朝,还开创了唐代依山为陵的先例。昭陵就是唐代第一座依山为陵的帝王陵,昭陵六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屹立昭陵的陵山之上,守望着主人。史料记载,昭陵开建的第二年,唐太宗曾经颁布诏令“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可见在一代帝王的心中,这六匹战马早已是他的战友。

在历代帝王陵墓中,珍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但由于保护条件等原因,我国对于帝王陵墓的考古发掘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昭陵尚未全面揭示的情况下,屹立于地表之上的昭陵六骏成了目前昭陵最有名的文物。

2021年12月25日,记者对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进行了采访。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李浪涛,已经在昭陵文物和唐代文化的研究之路上行走了30多年。“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六骏分两列东西相对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东侧依次是特勤骠、青骓、什伐赤,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每块石刻重达2.5吨,均为青石质地。”关于六骏,李浪涛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六骏,除了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据文献记载,武牢关大战,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长达10公里的军阵,穿梭驰骋,打败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最终俘获了窦建德。一场大战下来,青骓身中5箭,都是迎面射来的,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石刻青骓呈疾驰之状。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唐太宗给青骓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关于昭陵六骏的讲解(驰骋在大唐初创的山冈)(3)

1907年9月,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昭陵六骏原址。李浪涛供图

在六骏中,唯有飒露紫这块石刻上有一人像,形似牵马人。这个人就是唐朝大将丘行恭。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时,李世民乘骑的飒露紫在激战中前胸中箭。在李世民陷入困境的危急时刻,丘行恭赶到,将自己所骑的马让给李世民,并为飒露紫拔出箭头。然后,丘行恭手持长剑,徒步作战,掩护李世民突出重围。在浮雕中,此马前胸中箭,两眼下垂,臀部稍缩,显示出刚下战场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战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为马拔取胸前血箭。战马紧紧偎依在战将胸前相依为命的形态,栩栩如生。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绩,特意将他雕在六骏石刻之中。

同青骓和飒露紫一样,石刻中的另外4匹骏马也象征着李世民所经历的重大战役。拳毛騧是李世民与刘黑闼在洺水激战时的坐骑,虽身中9箭,但依然坚持不倒。特勤骠在平定宋金刚的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连打8个硬仗,载着太宗建立了功绩。白蹄乌是李世民平定劲敌薛仁杲时所骑,此马身上无箭伤,但可能是因为长途疾驰,力竭而死。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阳和武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所骑的战马,李世民就是骑着它生擒了强敌王世充。

六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这是唐代战马的特征,其鞍、鞯、镫、缰绳等,都逼真地再现了唐代战马的装饰。

残块成功拼接青骓

生前战功显赫,身后青史留名。昭陵六骏的故事还在不断更新。

2003年3月4日,一条题为《昭陵六骏重大发现 残块成功拼接“青骓”》的新闻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严丝合缝,确定无疑。”时任昭陵考古队队长的张建林欣喜不已。“顺眼,舒服啊!”西安碑林博物馆老馆长赵力光也激动异常。就在此前一天,两块昭陵六骏残块成功拼接在青骓身上。

2002年8月和10月,考古专家在昭陵考古工地清理东边的三骏遗址时赫然发现两块巴掌大的马腿残块,一块是关节部分,一块是蹄腕部分。专家们初步判定其应失落于特勤骠、青骓、什伐赤之身。2003年3月3日下午5时许,专家们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反复对比、琢磨、拼接,终于将关节残块完整地扣于“青骓”右后腿。蹄腕残块尽管在接口没有做到严丝合缝,但从其结构、弧度、角度等方面分析,专家基本认定是青骓的右前腿。

自2001年7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昭陵考古队在昭陵博物馆的积极配合下,对昭陵北司马门祭坛遗址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就在这次考古工作中,发现了昭陵六骏残块5块,分别与现存西安碑林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和青骓成功拼接。2010年,陕西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前往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用六骏残块石膏翻模与保存在这里的拳毛騧的鞍桥残缺部分对接成功。

如今已经退休的张建林仍然活跃在考古工作的一线。对于考古事业的执着,让他成为我省第一位用脚踏遍18座唐陵的考古人。回忆起当年昭陵六骏残块的考古发现,张建林记忆犹新。“自从昭陵六骏1914年离开这个地方以后,这是首次发现与六骏有关的一些东西。”张建林说,“除了六骏的残块以外,我们还搞清了六骏排放的原始位置和原始架构。”

关于昭陵六骏的讲解(驰骋在大唐初创的山冈)(4)

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左)在昭陵北司马门深情讲述拳毛騧身中9箭依然坚持不倒的壮烈故事。本报记者 郭青摄

如今,北司马门遗址景区,已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复刻的昭陵六骏高浮雕石屏和十四国酋长圆雕石刻像,依照原始风貌列于第三台阶两侧;台阶之上建有庑殿和东西庑房,东西各有一座三出阙;祭坛建筑遗迹清晰可见,石马、石像的基座多保存完好,历代帝王祭祀昭陵的景象隐隐在游客眼前浮现。

“我”在美国修二骏

在中国浩如繁星般的古代文物中,昭陵六骏当属顶级的石刻艺术精品。鲁迅先生将昭陵六骏誉为前无古人的杰作。昭陵六骏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是因其文物和艺术价值,还有它们拨动国人心弦的坎坷经历。

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于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至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百余年来,两匹“骏马”流失海外,国人心中总有一种难言的酸楚。

2010年5月7日,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派出5人修复小组赴美国参与修复飒露紫、拳毛騧这两匹离群的“骏马”,这是中国文物专家首次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

2010年6月1日,二骏修复小组在纽约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二骏的修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也是二骏自1918年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以来,专家们对其进行的第一次修复。修复前的二骏几乎无法移动,修复后则达到可以全球巡展的基本要求,这也为以后的“六骏团圆”创造了基本条件。

在历时3周的合作中,中美双方组成5人修复团队。中国专家杨文宗、周萍、刘林西特地带来了昭陵六骏石材原产地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的石材、石粉,主要负责对二骏的“补全”工作。文物修复的“原工艺、原材料、原方法”理念为远在海外的文物带来了家乡的气息。

参与这次修复的周萍,如今已调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在2021年12月26日的采访中,周萍对修复经历依然记忆清晰:“当昭陵六骏脱落残块的石膏模块确认和拳毛騧的马鞍断裂部分吻合的瞬间,大家几乎泪目,心绪复杂……我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真正‘摸过’全部六骏的人……当我真正站在流失的二骏面前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还是被戳中了。”在美国期间,周萍见到了一些华人华侨,他们得知中国专家修复二骏的消息后专门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观看,有的驱车数百公里,还有的在修复现场一待就是一天……

国人对昭陵六骏非常关注,尤其是陕西人,对昭陵六骏有着深厚的情结。陕西三原人于右任得知六骏遭遇厄运后,曾痛心疾首地赋诗:“六骏失群图尚在,追怀名迹感无穷。”新中国成立后,身在台湾的于右任曾多方奔走,极力想促成昭陵六骏的团聚。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石兴邦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1986年夏,石兴邦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邀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考察了3个多月,与考古学家张光直一同为昭陵六骏团聚而斡旋。目前,石兴邦仍在关注着昭陵六骏的点点滴滴……

2008年,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以及大明宫基金会、大明宫研究院等单位,把注意力放到了流失国宝二骏的身上,曾希望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的时候,昭陵六骏能聚首大明宫……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促成中国专家赴美修复二骏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友群,在为昭陵六骏团聚的道路上已经奔走了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