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沁今年,联合国首次以单一材料命名了2022年国际玻璃年(IYoG),年度主题为“庆祝玻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创可持续、公平和更美好的明天”为配合这个主题,位于上海中心大厦38层的宝库匠心馆近期推出了大展“在玻璃世界听见光”以玻璃为工艺载体观照古典传承与当代语境的对话,本刊特邀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之一王沁解析古老工艺玻璃与现代审美的连接点 ——编者,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最好的建筑玻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世界最好的建筑玻璃(最古老又最现代)

世界最好的建筑玻璃

作者:王 沁

今年,联合国首次以单一材料命名了2022年国际玻璃年(IYoG),年度主题为“庆祝玻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创可持续、公平和更美好的明天”。为配合这个主题,位于上海中心大厦38层的宝库匠心馆近期推出了大展“在玻璃世界听见光”。以玻璃为工艺载体观照古典传承与当代语境的对话,本刊特邀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之一王沁解析古老工艺玻璃与现代审美的连接点。 ——编者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件手工制玻璃艺术品,出现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两河文明流域。在中国,玻璃制造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近3000年的历史。作为古代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人造材料之一,玻璃见证了亚、欧、非三洲在工艺技术、民俗文化、物资贸易、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交流互鉴、共荣共通,是历史长河中一位无声的见证者。

玻璃是奇异的,作为纯粹沙与尘的产物,它既非固体,又非液体,而经常被描述为“物质的第四形态”。它那虚幻的气质,几乎具有无限的可塑性。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国内当下玻璃艺术中坚力量的系列主题作品、动力学声景装置、大型建筑性装置等,以流动的光影、纷呈的律动展现中国玻璃艺术的不同领悟与解读。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思考的命题。面对西方已经日渐成熟的现代玻璃艺术,中国的玻璃艺术家始终处于追赶的状态,然而,艺术上只有差异,被动的追赶状态只会导致自身价值取向的丢失。虽然目前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实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还十分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同时消除民族个性,作为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的国家,它所基于的广阔思想背景和丰富的艺术资源决定了它的前景。这就要求我们既需要精深的材料工艺技术支撑,也需要本土文化精神的充实。只是一味移用西方现代艺术趣味,并不能代替个性的创造,唯有深刻地理解了玻璃材质语言的特殊性之后,把玻璃艺术的本体语言形式与中国艺术精神和艺术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原创性”的视觉形象。

艺术家所面对的是一块极富延展性的材料,对它的发现和获取需要艺术家具备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经验越多控制把握的能量越强,越能刺激艺术家的直觉思维和灵感诞生。技巧是玻璃艺术家用以发现、探索和发展题材的重要手段。玻璃艺术的制作过程虽然琐碎繁杂,很难超越技艺的限制走向轻松自如的表现,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创造性的,需要有意识的自律和一以贯之的控制力。把心中的意象投射到审美对象中,使艺术的创造活动变成对照自我的创造活动,对材料的态度不仅是物质性的和技术性的,更多的是艺术家内在精神意向的选择。

玻璃艺术的现代之美

玻璃是捕捉瞬息变幻的完美的诗化材料,具有无限的可塑性。现代玻璃艺术具有趋向于音乐的形式特性,我们应深入到玻璃艺术作品的内部,并且从玻璃艺术作品自身机制的规律来解释作品的印象所具有的形式意味。玻璃艺术作品是一个自身封闭的整体,它的每一个成分并不是从与存在作品之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获得自己的意义,而只是从自身整体含有意义的结构中去获得的。这意味着,在一部犹如自给自足的封闭结构的作品中,玻璃艺术作品的每一种成分首先具有纯粹的结构意义。

玻璃艺术就是把时间、空间、光、物质等元素熔炼在一起的物质与精神的塑造过程。在现代玻璃艺术中,我们所感觉到的不是审美外观,我们看到的是运动、紧张、发展,是活的形式——流动中的多维时间的幻象。

现代玻璃艺术把非实在的纯形式的审美世界从世俗的现实世界中提炼出来,把它看作是一种艺术理想和艺术本身的目的。现代玻璃艺术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增添了某种新的东西,某种不是来自人类生活,而是来自纯粹的形式的东西,所以它才能如此深刻、如此奇妙地打动我们。

现代玻璃艺术家通过内容的无我、形式的极简、工艺的单纯、材料的朴实等手段,把现代玻璃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的元素而达到“纯粹的抽象”。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淡到极点,简到极点,就有极广阔而丰富的空间。简化,并不等于体验的简单化,相反,它往往是丰富的集中统一,是复杂性的升华,是净化抽滤的过程。通过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玻璃艺术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最具意味的形式。用简单规整的几何体块界定抽象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从玻璃作品的外部引入内部,并从形体与空间的对比中呈现出淡泊和明净的意味。

在欣赏一件玻璃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从生活中带进任何东西,只需具备形式感,只需注重玻璃艺术作品视觉形式结构特点。只需关注线条、光影和色彩,关注它们的关系、用量和质量,这些特定的形式组合表达了艺术家感受的某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并非产生于那些思索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是非人的、超人的。那里没有人类现实,只有玻璃艺术的透明性,即纯粹的本质,形式即意味,形式即本体。

本次展览还在世界最高的室内园林半亩园内设置了特别展区,以“光的瞬间”为主题同时致敬卡蒂埃·布列松的摄影理论“决定性瞬间”与玻璃立体主义大师史丹尼斯拉夫·李宾斯基的观点“玻璃是光的容器”。

玻璃充满了诗意,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它没有边际,可以赋予任何想象。新时期以来,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东方传统、创作与时代同行的文化艺术,是今天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玻璃艺术创作实践也正朝着多种形式、跨媒介的实验性方向快速发展,为传统激活与当代创造提供了新的契机。(王 沁)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