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金陵,诗人,当这几个要素放在一起的时候,很难不产生几首咏怀与凭吊的诗歌来而当我们在这几个要素之前,再加上一些修饰的词语,比如,刚刚经历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的晚唐,内忧外患加剧;见证无数朝代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的金陵城;以及一位被贬谪了二十多年的大诗人,风云际会,交集于此,那就必将诞生几首伟大的怀古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暮江吟刘禹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暮江吟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暮江吟刘禹锡

晚唐,金陵,诗人,当这几个要素放在一起的时候,很难不产生几首咏怀与凭吊的诗歌来。而当我们在这几个要素之前,再加上一些修饰的词语,比如,刚刚经历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的晚唐,内忧外患加剧;见证无数朝代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的金陵城;以及一位被贬谪了二十多年的大诗人,风云际会,交集于此,那就必将诞生几首伟大的怀古诗。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晚唐诗人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调回东都洛阳。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总结自己的贬谪生涯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驾崩,顺宗即位,随即启用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着手对大唐王朝进行改革。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王叔文所赏识,也立即成为改革派的核心成员。可是改革触动了宦官、藩镇、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反对派们联合起来直接将顺宗皇帝废掉,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改革集团立即遭到打压,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往湖南南部、广东北部等地区担任地方司马一类的小官,历史上称这次遭到迫害的官员们为“二王八司马”。于是,我们的大诗人刘禹锡,便开始了一贬再贬的宦游生涯。

到了敬宗宝历二年(826),短短的二十年间,唐王朝已经换了五位皇帝,刘禹锡也终于被调回东都洛阳。他由和州出发,行至金陵,与当地友人宴饮,友人拿出自己作的金陵怀古诗请刘禹锡品评,刘禹锡读后,百感交集,诗兴大发,于是也写下五首怀古诗,总为《金陵五题》,这首《乌衣巷》便是其中的第二首。

乌衣巷

唐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陵(即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229-589)南方的六个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定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都不长,正是因为政权更替变化快,每隔四五十年,一个朝代兴起,一批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另一些富家巨室则随着上一个朝代的灭亡而迅速衰落、消亡,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朝代和人物们,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是非成败转头空”演绎的淋漓尽致,于是后世每有文人骚客到了金陵,都不免嗟叹一番,而“金陵怀古”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诗歌主题。这首《乌衣巷》则是其中名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秦淮河南岸,东吴时期孙权将禁卫军驻扎于此,军士皆穿黑衣,于是人们将这里称为“乌衣巷”,后来晋室南渡,许多世家大族将宅邸建在此处,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家族,和指挥“淝水之战”,挽救东晋王朝的谢安家族都住在这里,从那以后,这条巷子便成为六朝时期权贵巨室的代称。朱雀桥,在乌衣巷北的秦淮河上,为乌衣巷通往城内必经之路。这两句,诗人用平静的语气诉说着金陵城里的故事,而朱雀桥、乌衣巷,则在诗人的娓娓道来中,在金陵城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在野草花、夕阳斜的映衬下,连接着历史的尘埃,百姓们在寻常生活中经过这里,没有什么稀奇,但若驻足片刻、稍作思量,也能想到,“哦,原来这里曾经是那样的繁华,只可惜现在什么也没有咯”。那些奢华的时代、风流的人物,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都熔铸在贩夫走卒的叫卖声中,一日日,一声声,飘荡在朱雀桥、乌衣巷、金陵城的上空,渐渐微弱,渐渐使人遗忘。

很多人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通常会像其他怀古诗那样,将野草花、夕阳斜描绘的如何衰败、凄惨,像是只有野草丛生、断壁颓垣的当下,才能衬托出当年风流奢华的荒诞。但或许,我们不必强行把朱雀桥边的野草花解读的像是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那样荒凉,也不必把照耀着乌衣巷口的夕阳解释的那么惨淡,我相信,金陵城即便不再是王城,它也不会是一座废城。六朝繁华的反义并不是一定要城毁人亡,就像“喜欢的反义不是讨厌,而是没有喜欢;天堂的反义不是地狱,而是人间”。我倒认为,沦为平凡,或许更能衬托出历史的无情和烟消云散。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好的诗句,往往都是“以浅近之语,发清新之思”,这两句便是,不过作者的艺术手法,与所撷取的意象,却是完美地将历史的车轮赋予在了一个非常灵动的小鸟儿身上,好像这只鸟儿是从遥远的历史尘埃中飞来,它自由自在,并不为人间的身份等级所束缚,它曾在豪门巨室的宅院里筑巢,也会在寻常百姓家的梁棅上栖息,正是这只小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目睹了金陵城里的六朝奢华,而这只小燕子的意义,不正是像金陵城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吗,他们世世代代生长于斯,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盛与衰落,更是亲身经历着它的兴起与衰败。于是我们知道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不是自然世界里小鸟儿对历史兴衰的见证,而是这里的人民对此的见证。

在我看来,这首咏史诗有三个特点。一是全篇写景,诗人对历史并没有一句评论,而只是撷取了金陵城里一座桥、一条巷中的小景进行刻画,但历史的兴衰交替及其滚滚前进的无情却都呈现了出来。二是在遣词造句中避免大开大合,没有了诸如战争、笙歌、离别、俘虏等词语,转而用寻常百姓家的寻常言语来拖出历史,既使读者耳目一新,又将寻常百姓纳入到大历史中,境界更上一层。三是纯从读诗感受上来说,抑扬顿挫、平易婉转,前两句平易,第三句欲往上起,第四句以音节清和的词句一收,一起一收,有跌宕起伏,却又全在控制之中,这也是这类诗词出挑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广告)

记得我12岁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带插画版的唐诗三百首,有典故、有注解,我爱不释手,睡觉前要看,吃饭的时候也要看,一手捉筷一手翻书,一个月就读完了。这也打开了我对诗词,还有历史的浓厚兴趣,从那以后,读书,的确就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得感谢我父亲,为我打开了唐诗这扇有趣的窗,。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套古典诗文图书,就是“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由中国画报出版社精心打造,包含《藏在名画里的唐诗》和《藏在名画里的古文》,最重要的是,这套丛书为每一篇诗文都配备了与之相呼应的传世名画,诗、文、画相结合,非常适合初中生、高中生阅读。若你是喜欢古典诗文的,那这本书可以在读诗之余,用经典传世名画来提升你的审美;若你尚未领略到古典诗文的美,那这套书或许就是打开你欣赏古典文化的那扇窗。

书中选用的这些名画,均出自我国古代名家之手,比如,为王维那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配备了明代书画家张鹏的《渊明醉归图》;为王维《终南别业》那首配备了元代盛懋的《坐看云起图》;为李白《将进酒》配备了明代唐伯虎的《临李伯时饮中八仙全图》等。

这套书中,每一篇都采取“原文 译文 注释 N幅名画 赏析”的模式,精心讲解,让你完整地领略一首唐诗、一篇古文所包含的内容。

可以说,这套“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不仅是您阅读诗文、欣赏名画、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书籍,更是值得收藏、传承的艺术品。而且,中国画报出版社还为前500名购买者提供了一套超值礼品: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挂画!

《桃源仙境图》真品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是仇英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笔墨精丽艳逸,骨力峭劲,人物生动而富有神采。我们在色彩、墨水、画布、比例上精益求精,力求将这幅稀世珍品完美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搭配“柚木纯色磁铁挂轴”,适合悬挂摆放,极具观赏和珍藏价值!

这套书原价336元,在本文下方链接中参与团购只需199元。新年新气象,新气象就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