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用/整理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

《灵长目与哲学家》导读

时间:4月8日(周五)12:00-12:30

地点:腾讯会议(ID:56971821419)、哔哩哔哩·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蔡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读书散疫,爱在华师大,本次线上活动,我们邀请哲学系副教授蔡蓁来导读著名的心理学家、动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弗朗斯·德瓦尔的《灵长目与哲学家——道德是怎样演化出来的》。我们习惯于将恶人称呼为“衣冠禽兽”,而形容善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道德似乎构成了人与动物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观点受到了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的挑战,他讲述了灵长类动物丰富而复杂的社会行为和情感世界,提出人类与动物之间具有道德发展上的连续性。而哲学家们的回应则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人类规范性的来源和本质。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2)

马基雅维利与现代国家

时间:4月8日(周五)18:30

地点:腾讯会议(ID:513912892)

主讲人:李猛(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教授)

复旦PPE杰出学者系列讲座,本次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主讲。李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伦理学、古希腊哲学、早期现代哲学、社会理论,代表论著有《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三联书店,2015年3月)、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定义:一个存在的解释》等。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3)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王:斐奇诺的柏拉图主义政治观及其实践

时间:4月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563116362)、哔哩哔哩·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

主讲人: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哲人王理论,是柏拉图开启但一直被一系列哲学家和政治家相信和实践着的理论,包括新柏拉图主义者与帝王的交流,担任的政治职务,相信柏拉图主义的帝王的实践和历史后果也很显著,可以说哲人王理想是古代政治哲学的典型理想。本次讲座主要讨论柏拉图主义政治哲学史背景下,斐奇诺为代表的文艺复兴哲学家的政治哲学及其实践,包括他与豪华者洛伦佐·美第奇的交往,他与匈牙利国王的交谊,以及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与实践。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4)

“日记百年万口传”:李慈铭的交游与阅读

时间:4月8日(周五)19:00

地点:腾讯会议(ID:103135222)

主讲人:张桂丽(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馆员)

本次史学论坛,将研讨张桂丽老师辑校的《越缦堂读书记全编》。《越缦堂读书记全编》共170万字,取编年体例,据各版《越缦堂日记》辑录读书笔记,并附录李氏藏书题跋,可称全璧。李慈铭读书多,识力厚,赏鉴精,具有打破学术权威的批判精神,对明代文学、清代学术的批评,极具水平。本书是李慈铭三十九年间考订与评论的一千三百余部著作的一家之言,也是晚清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学术批评成果之一。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5)

“综合素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史教学”学术研讨会

时间:4月9日(周六)9:00-12:00、13:30-16:45

地点:腾讯会议(ID:301832229)

嘉宾:常建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吴铮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笑川(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郭玉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教授)等

本次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学者们讲分别以“中国社会史教学之惑”、“中国社会史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中国社会生活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等等为主题作发言,并与其他嘉宾一起进行探讨。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6)

何以边疆?何来中国?

时间:4月9日(周六)9:00-11:30

地点:哔哩哔哩·政治学人

嘉宾:周平(云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大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关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斌(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期“我们一起阅·探”系列,将主要探讨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杨斌的两部著作:《海贝与贝币》和《流动的疆域》,五位学者将学科共话:何以边疆?何来中国?最后,杨斌将对学者发言进行回应。

从纸面到胶片——跨媒体视野下上海都市形象的呈现

时间:4月9日(周六)14:00

地点:哔哩哔哩·海粟讲堂、乐游上海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性的都市化让大都市、特大都市慢慢地涌现,诸如伦敦、巴黎、纽约以及太平洋西岸的上海。那么,以外滩为代表的上海城市形象在19世纪中叶后的文化潮流中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大家的眼中的呢?本次讲座,汤惟杰教授将通过一系列的教材、文本结合电影文学,与大家一起分享1890年代到1930年代中跨媒介所呈现的上海的都市形象。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7)

最好的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时间:4月9日(周六)19:00-20:30

地点:译林出版社微信视频号

嘉宾:刘亮程(作家)、周晓枫(作家)、杨庆祥(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许多人看来,童话只是专属孩子的读物。其实,童话之所以有强大的魅力,能吸引人类数千年,不仅因为它能抚慰孩子的心灵,更在于童话故事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生活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刘亮程的《本巴》,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个孩子,故事的主人公又是我们所有人。也许,最好的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刘亮程作品系列线上活动“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寻找生命的暖意”第一场,我们邀请了周晓枫、杨庆祥两位嘉宾,以及嘉宾主持、作家走走,与刘亮程一起对谈。让我们从此有关系——《七条小巷》分享会

时间:4月9日(周六)19:00-20:20

地点:上海图书馆微信视频号

主讲人:傅拥军(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

小巷是城镇里的街道、弄堂,如果在北方,应该叫胡同。有多少条小巷,有多少户居民,就有多少朴实的故事在发生。2017年,作为“七条小巷”在地艺术项目策展人,傅拥军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20多位学员深入小巷进行田野调查,最终呈现了一场专属于七条小巷的艺术展览。而这次展览的成果,被集结在这本《七条小巷:一座城市的美术馆》中。本周“艺起前行”直播,知名摄影师、策展人傅拥军将在线上带我们走进这七条小巷,去看看那些脑洞大开的艺术实践,去倾听、去凝视小巷里故事,让我们和小巷从此有关系。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8)

教育的未来,何去何从?从两个易被忽略的难题谈起

时间:4月10日(周日)8:30

地点:ZOOM会议(ID:88094235309,密码:507097)

嘉宾:万毅平(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教育管理终身教授)、钱高垠(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hman分校终身教授)、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谈到教育,千头万绪,见仁见智。然而,早期儿童培育这一重要话题,却被人们长期忽略;社区学院的发展和功能,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此入题,演讲嘉宾试图分析美国教育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路在何方?与君同寻!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9)

战争、对话与和平

时间:4月10日(周日)18:00-21:30

地点:腾讯会议(ID:889212137)

嘉宾:安洙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讲师)、侯雨萌(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等

光启·东亚史云端论坛,邀请几位青年学者线上共谈“战争、对话与和平”。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0)

洞窟空间图像——莫高窟第400窟西夏藻井凤首龙身图案探微

时间:4月10日(周日)18:00

地点:腾讯会议(ID:184879213)

主讲人:沙武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莫高窟第400窟为西夏重绘洞窟,藻井出现敦煌仅见的一例凤首龙身井心图像,有一定的原创性意义,学界多认为其和西夏皇后、皇太后主政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深入考察该图像,其有更早的图像传承关系,非西夏的新样;再结合整窟的组合关系,实属整体洞窟净土图像的一部分;从空间位置来看,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若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观察,该图像实属莲花或团花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能独立出现;该图像作为洞窟中表现净土往生信仰和灵魂升天图像,也可以得到同时期包括陕北宋金石窟在内图像的佐证。总体来看,当属有深厚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宗教信仰背景的空间图像。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1)

中国民族史诗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接口——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为例

时间:4月11日(周一)14:00

地点:腾讯会议

主讲人:胡素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教授)

史诗是以韵文的形式传诵神话、传说、故事等诸多反映民族宏大史事的口头叙事,故史诗无疑是语言学研究中自然、可靠、并反映历史特征的宝贵语料。另一方面,纵观中西方史诗本位的研究主流,虽然研究主题在不断拓广,但文学研究一直是其核心,而语文学(文献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即重视考据词义、解析诗句结构和韵律、分析修辞技巧,则是史诗研究的传统利器。在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中,还有一项必需和重要的任务是翻译,无论是语文学还是翻译,都离不开最根本的元素——原典语言,它是史诗研究的根基。如古人所言“经之至者,道也;所能明道者,其词也……”,对文本或活态的史诗进行语言学分析、逐词译注,既能使该语言本体的研究更深入,又可以突破仅以大致的汉文意译为蓝本的史诗诗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局限性。本讲座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研究中文本的选取、词汇释义、韵律描写、修辞分析为举要,讨论史诗研究中的民族志式翻译、语言学与文学接口的研究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和借鉴西方古典学的语文学、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及汉文文献研究中注疏等训诂学方法,这些语言学或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无疑是深化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以及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史诗文明的必经之道。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2)

从十八、十九世纪的西域地图看清朝的新疆地理知识与地景建设

时间:4月12日(周二)14:00-16:00

地点:腾讯会议(ID:914955300,密码:412412)

主讲人:孔令伟(“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强基计划“柳诒徵学堂”举办的“边关何处:新视野下的明清边疆”系列讲座的第六场,邀请“中研院”史语所的孔令伟主讲清朝的新疆地理知识与地景建设。孔令伟的研究领域为近世以降中原与中央欧亚交流史、满蒙藏诸语历史文献学。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3)

哀悼中的新生 有限中的无限——试论贝尔曼翻译学视阈下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之翻译观

时间:4月12日(周二)15: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ID:642690222,密码:220412)

嘉宾:章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理教授)、李双志(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研究员)

安托瓦纳·贝尔曼(1942-1991)是法国翻译理论家,当代西方翻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翻译思想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影响,强调尊重并接纳他者的“异”。《异域的考验》是其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以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为哲学视野,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领袖歌德、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等人的翻译思想及活动进行了考古式的梳理。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了该书的译者章文,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李双志来进行一次对谈。他们将立足本书,回溯贝尔曼视角下的德国浪漫派翻译观,试图为“为什么要翻译”“如何定义翻译”“翻译的终极理想是什么”等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回答。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4)

夸口的阿亚克斯:荷马与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的言语越界与英雄身份

时间:4月13日(周三)19:00

地点:ZOOM会议(ID:94700369206,密码:743939)

主讲人:Sheila H. Murnaghan(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本次讲座,主讲人Sheila H. Murnaghan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获得古典学博士学位,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希腊文学,特别是史诗、悲剧和历史学;古典文化中的性;以及古典接受史等。她将为我们阐释荷马与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的言语越界与英雄身份。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5)

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与新东北文学

时间:4月14日(周四)8:30-10:00

地点:ZOOM会议

嘉宾:双雪涛(作家)、程异(译者)、张学昕(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鹏(译者)、陶建(译者)等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本次线上论坛,邀请作家双雪涛与几位嘉宾一起,探讨他的作品以及新东北文学。

附:线下活动预告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6)

北京|书房家具及宫廷器物之美

时间:4月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 RENDEZ-VOUS

嘉宾:周崎文(古典家具文化传承人)、王健华(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陶瓷组研究馆员)

4月8日晚,我们邀请古典家具文化传承人周崎文及故宫博物院古瓷研究员王健华,做客北京SKP,以传统书房家具及陈设瓷入题,重拾我们曾经有过的雍容雅度,领会中国古代书房家具及瓷器的精髓,深入解读中国传统书房文化底蕴,探访中国古人对美的感知与对生活的理解。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7)

北京|造梦元宇宙

时间:4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6号北京SKP-S购物中心2楼SKP RENDEZ-VOUS

嘉宾:陈宝权(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张宇凌(艺术史研究者、作家)、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元宇宙正在逐渐成型,互联网终将被再次改变。关于元宇宙,或许你还想了解更多。4月9日,我们与《三联生活周刊》将举办一场名为“造梦元宇宙”主题沙龙。活动特邀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陈宝权,艺术史研究者、作家张宇凌,来到SKP-S,并由《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苗千担任主持,聊聊有关元宇宙的梦想与现实。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8)

北京|当沉默的她开始说话:《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分享会

时间:4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 RENDEZ-VOUS

嘉宾: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秀莹(作家)、马小淘(作家、编辑)、糖匪(作家、评论人)、辽京(作家)、孟小书(作家、编辑)、三三(作家)、文珍(作家)、叶昕昀(作家、评论人)、蒋在(作家、诗人、编辑)

当沉默的她开始说话,会发生什么呢?当沉默的她开始说话,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生活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4月9日,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携新作《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与应邀嘉宾青年女性作家付秀莹、马小淘、糖匪、辽京、孟小书、三三、文珍、叶昕昀、蒋在来到北京SKP,并由《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担任主持嘉宾,与读者一同,分享书中清新、纯洁、亲切、温暖的女性故事。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19)

北京|“你就这样几小时地听着雨声”——比利时诗人卡雷姆诗歌欣赏会

时间:4月9日(周六)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 RENDEZ-VOUS

嘉宾:林莽(诗人)、商震(诗人、作家)、蓝野(诗人、编辑)、丛珊(演员)

莫里斯·卡雷姆(Maurice Carême,1899-1978),比利时最受欢迎的法语诗人之一,曾在巴黎被评为“诗王”。他的诗已被译成世界上数十种文字。4月9日晚,我们邀请诗人林莽、商震、蓝野和表演艺术家丛珊来到北京SKP,与大家一起欣赏比利时诗人卡雷姆的诗歌,感受法式风情的细腻与浪漫。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20)

北京|正义与优绩的是非之争

时间:4月11日(周一)18:00-19:3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401教室

主讲人:田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思维此岸: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系列讲座第八讲,邀请田洁副教授主讲正义与优绩的是非之争,并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慧玲进行对谈。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21)

北京|跨学科视野下的新文化运动

时间:4月13日(周三)9:20-15:00

地点:朝阳区北辰东路15号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历史研究院2号楼2层阅微厅

嘉宾:冯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季剑青(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在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等

本次研讨会将分上午、下午两场,袁一丹、彭姗姗、王波、于海兵、季剑青五位学者将分别作《修身的脱嵌与重构——从晚清到五四》、《教育人还是公民——略论五四前后教育宗旨的演变》等主题论文报告,并由嘉宾进行评议。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22)

广州|个人发现与自我画像——民国时期以来的女性创作

时间:4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负一层MU35号方所

主讲人:姚玳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于女性而言,自画像的内倾性、自恋性、自传性与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格局中形成的心理特征:对自我世界的守护,与外部世界的顾盼,都有契合之处。”姚玳玫教授的《自我画像》从叙事研究、图像研究再到文化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女性艺术与图像理论体系。4月9日,方所广州店创作者现场邀请姚玳玫教授,探讨中国女性艺术的本质,聊聊自民国以来中国女性的创作之路。

平原读书会(线上读书会平原上的摩西)(23)

西安|用影像礼赞生命

时间:4月9日(周六)15:00-16:30

地点: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西安SKP购物中心9F活动区SKP RENDEZ-VOUS

主讲人:柏雨果(摄影家)

4月9日下午,我们邀请到著名摄影家柏雨果老师,做客西安SKP,听他讲述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镜头之外角落里的真实,共同见证他用影像来讴歌生命的伟大,用影像来跪拜生命的崇高。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