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孤独的真正滋味(人到中年有一种老来福)(1)

夜谈对白的启迪:人到中年,需要开始好好规划好的是你自己的未来

昨晚。

我从500公里外的郊县赶过来,特意和已经在市里工作的独生子,聊装新房的事。

而24岁的儿子明确表示,自己将来结婚了,一定是要单独搬出去住的,而她自己一直远在千里之外工作,只能周末偶尔过来或借到市里开会的机会,住住。隔退休也还有十年。

对此,儿子提了一个问题~

“其实,对于这新房的定位要清晰~你是不是一辈子都要长住,不好说。更重要的是,你一辈子的朋友事业都在老家,就算退休了,是不是适应主城的生活也不好说。再说,万一将来你有了男朋友,又另有打算安排呢。所以,我觉得,不必搞成终身居所。”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孩子还没有长大,总喜欢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指指点点他们的工作或生活。

到最后,我们才发现,他们早已长大成人,而且,有些人与事,却似乎总能比我们还要活得清醒而明白。

就在这一刻起,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就是我们要逐渐远离他们的世界的开始~好好规划和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依不舍的“赖”在儿女身边,否则就只会是添乱,甚至是多事。

人到中年才知孤独的真正滋味(人到中年有一种老来福)(2)

十年之后,谁能告诉我:你在哪里?又将去哪里?

儿子的一席话,突然,让我觉得,一瞬间,儿子已经成人,完全不再需要我的没事找事的碎碎念了。

作为一个花样少年,已经成了男子汉。甚至有些想法,观念,都远远超过我的思想,那些曾经自以为的担心都是多言多余。

十年之后,我也将彻底告别事业的舞台。进入完全退休人员行业。

没有人能告诉我,你将在哪里?又将遇见谁?会去哪里?

而我们赖以自豪或依靠的儿女,也将抵达他们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也许会结婚生子,也许一直单着~也曾计划过,到那时,一个人,就去帮孩子带孙子,也算是发挥余热,减轻压力的一个不错选择。

但,孩子,到那时,真的还需要窝吗?抑或只是基于母子情深的同情可怜,勉强的接受我的存在与自以为?

正如儿子所说,你不确定十年之后一定会落脚于此,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好好规划自己的余生日子与幸福呢?

人到中年才知孤独的真正滋味(人到中年有一种老来福)(3)

我想:和一群人在一起,过候鸟一样的云游四海浪迹天涯的逍遥日子

独自抚养儿子,已经十年有余。从他初中开始,到大学毕业,再到他顺利参加工作。

一个单身母亲的煎熬与不易,不足为道。儿子也深深的明白~所以,有时候,他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婚恋,却更在乎我的幸福晚年安排。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让我自己找个伴,避免孤孤单单。

作为一个女人,也许,我享受过应有的事业顶峰辉煌。但,细细想来,工作的高光与生活的缺失,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交换相逢。

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还会遇见谁,有无幸运的爱情相伴而行。只是,从未有过的期待与憧憬,开始日日夜夜的撞击着我原本平静的心,总有一丝期待,一些梦想油然而生。

也许,我不再安然于老有所为,居有其所,而是做个不断迁徙的候鸟,自由的飞,幸福的享——有一种老来福,就叫居无定所。

人到中年才知孤独的真正滋味(人到中年有一种老来福)(4)

儿孙自有儿孙福:释然,方能开怀

于是,我开始打开自己。

也打开了中国,甚至走向世界的线路图与轨迹。

幻想着,像个古代的侠客,仗剑走天下。

或者,像那冬日的天空中,呼啸而过的雁阵,而我,愿意,裹挟其间,向他乡,去远方,留下自己的足迹与记忆。

而我释然开怀的,还远远不止于此。那些羁于不确定性的忧虑、担忧,似乎也已从此销声匿迹,不再为儿女,家庭,亲情,友情琐碎的事务揪心,愧疚,我只想好好的过好余下的日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古人,才是真的大智如愚。而我们不过都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愚人而已。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人到中年才知孤独的真正滋味(人到中年有一种老来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