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1)

明 唐寅(款) 茅屋风清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四七·八厘米 横七三·二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 唐寅(款) 高山奇树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二二厘米 横六五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2)

明 唐寅(款) 雪山行旅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二二厘米 横六五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陶潜赏菊图》,无论山石皴法,还是林木的根叶枝干以及人物,画的水平并不低,但南宋院体风貌继承多变化少的特征望而可见,笔性与唐寅区别更是明显,而与周臣完全相同,验其款题书法又都似四十岁以后的真迹。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闻唐六如有人求画,若自己懒于着笔,则倩东村代为之,容或有此也。」后姜绍书《无声诗史》从其说而语气更肯定。从上述四件作品看,周臣为唐寅代笔事是完全可以证实的。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3)

明 唐寅(款) 陶潜赏菊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三八·二厘米 横六七·五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4)

下面再介绍一件技艺高度成熟,风格完全定型的代表性作品《悟阳子养性图》卷。此图在《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称「唐寅文徵明书画合璧卷」,辽宁省博物馆入藏后改称「悟阳子养性图」,卷后文徵明正德九年九月书《悟阳子诗序》言及:「一时知公者咸为咏歌其事,而余独衍其意为叙。」则知此卷同《贞寿堂图》卷一样,原为赠悟阳子的诗文卷。文徵明未言及图事,可知此时还没有图,此图是在文徵明作序之后,悟阳子本人或其子孙求唐寅补画的。按是岁唐寅应宁王之聘前往南昌,据何良俊记,唐寅在豫章(即南昌)「居半年余」。张珩先生曾记唐寅《开元寺诗帖》云:「仆自去岁游庐山……不意留顿在豫章,三月中旬得回吴中矣,所谓兴尽而返也。」那么以唐寅在南昌「居半年余」算,唐寅最晚在正德九年九月已经离开苏州了。何况他在到豫章之前,还游了庐山等地呢。因此此图必作于正德十年三月之后。正德十年,唐寅四十六岁。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5)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卷 纸本水墨 本幅纵二九·五厘米 横一〇三·五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6)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卷 局部

此图画法精妙,坡石皴法如归类,亦当在乱柴披麻之间,细劲柔韧,是唐寅独创。树木种类不一,荣枯交映,姿态变化,有很强的写实本领而又雅致经典,极具韵律感。屋宇简朴而人物闲雅,整个画面或有实景,而经艺术化浓缩提炼到精致之极。唐寅所画之树,有些甚似精雕细琢多年培养的既小中见大而又古朴自然的树桩盆景。但精工之极却仍是书法用笔,可以说这一点在历代的文人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极见功力又毫无刻露之习,笔法温润醇厚的园林景致、山水人物结合的画卷,还有《毅庵图》等。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7)

明 唐寅 毅庵图卷 纸本设色 本幅纵三〇·七厘米 横一一二·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8)

明 唐寅 毅庵图卷 局部

唐寅的山水画,绢本较多,或更能表现其爽丽明快的风格特征。

《山路松声图》轴,淡设色,从诗题中的「女几山前野路横」,可知所画是女几山景色,他早些年曾画过《春游女几山图》轴,两图构图互为左右,画家似乎要给我们从两个方向观看此山,其实画家画的是胸中丘壑。此图画长松峻岭,飞瀑流泉,隔水远山对峙,一人立山涧桥上,似听泉松合鸣,一童携琴随后。画法李唐而又改变了其刚硬刷掠的斧劈皴法,而施之以清劲柔韧的细笔长皴,笔势飞动俊爽中寓雄健之势。自题:「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行楷书体势近方而纵横随意,当为四十五六岁时所作。有考上款为吴县知县李经,任职三年后于正德十二年升户部主事,其在吴县正唐寅四十五至四十七岁之时。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9)

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九四·五厘米 横一〇二·八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落霞孤鹜图》轴,淡设色,画水阁依山面水,高柳数棵掩映,阁中一人独坐,似观秋水长天,落霞孤鹜,山上草木繁茂。画面明洁爽丽,山石皴笔较干,更见苍秀之致。自题「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晋昌唐寅为德辅契兄先生作诗意图」。但此图所绘并非唐代阎都督宴客景象。人们多认为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向往初唐诗人王勃少年得志之意,而对自己命运的坎坷感到不平。当是从豫章(南昌)归来后所作。但从「千年想见」云云,可证此时还有所企盼,或就是在南昌所作。从题字书法看,已略为改变了中年的宽博,而更纵逸协调,当为四十六岁左右时的作品,唐寅此时已近于晚年了。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10)

明 唐寅 落霞孤鹜图轴 绢本设色 纵一八九·一厘米 横一〇五·四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晚年山水,宋元人笔墨画法融会贯通,信笔画出,全是本家新意。以《双鉴行窝图》为例,此图一改以往的山重水复、林木种类繁多、用笔极具变化的特点,而是删繁就简,不避程式化。其中林木只有一种,枝叶疏密,水纹动感几乎相同,但笔墨清轻,画面并不显单调,反而有一种明快劲爽的韵律感。后行书《双鉴行窝记》五十一行,其书信笔写来,纵横任意,全无刻意鼓努,已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书俱老境界。正德己卯(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唐寅时年五十岁。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11)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12)

明 唐寅 双鉴行窝图页及自书双鉴行窝图记局部 绢本设色 纵三〇·一厘米 横五五·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以上是对唐寅山水画的简单评述,下面谈一件唐寅的枯木竹石。

枯木竹石或兰竹题材绘画,是体现崇尚道德和书法用笔完美结合的中国特有的君子画,是晚明以前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寅的这类画虽传世不多,但不乏精品,《古木幽篁图》是其代表。前面言及唐寅画树的刻意精心,言及像精心培养的盆景,其小中见大、老干虬枝、悬根似爪、古意盎然,是荒野古树的艺术浓缩。此图较之元人,加了背景的远山、流水、竹林,使艺术的经典美增加了自然和生意,较单独画竹的《墨竹图》取法吴镇、顾安,更见师法赵孟頫的神韵。枯木则远宗北宋,近师也不晚于李士行。「作画贵有古意」是人们喜爱古画和师法古人的重要原因,因此晚明以后人作画必题仿某某古人,有人还要不厌其烦的宣说。唐寅画的「古意」,则完全是凭画本身表现出来的!

鉴赏唐寅100幅高清书画(随心所欲不逾矩)(13)

明 唐寅 古木幽篁图轴 绢本水墨 纵一四六厘米 横一四八·二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原文作者:王连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7 年4月刊《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二)》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先入为主?赵孟頫《瓮牖图》作者究竟是谁?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