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

瑞安,是浙江南部的一座小城,毗邻东海,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这里自然不会缺少海鲜,不过除了水产,在瑞安人的餐桌上,还有很多独具特色、令人垂涎的美食,远近闻名的湖岭牛排、年夜饭必不可少的酱油肉、揭开忙碌一天的糯米塌、走街串巷叫卖的青草豆腐、鲜甜可口的高楼杨梅……每每想起,总会勾起一个普通瑞安人在瑞城的平凡记忆。

湖岭牛排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3)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4)

说到瑞安的肉食,就不得不提起远近闻名的湖岭牛排。早年湖岭人做牛肉片时,都是把牛骨头剔除不要的,有人觉得怪可惜,就让骨头留着一点肉,烧起来自己吃。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改良,这个带肉的骨头捣鼓得越来越好吃,后来亲戚朋友来要了,再后来就拿来卖了,因为牛都是当地现宰,味道就特别好。无心栽柳柳成荫,就这样将牛排这个“边角料”做成了特色。

不同于西餐厅里的牛排,它是连骨带肉卤制的小牛排,刚出炉的牛排色、香、味俱全。邀上三五好友,围坐在店里的小桌旁,配上几瓶啤酒,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吃这牛排,最好是用手抓,关键时刻还得两手抓,同时搭配门牙的撕扯,总需要些时间才能把牛骨上的筋肉吃尽,否则你一定舍不得丢掉那骨头。虽然这道美食稍显简单,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品尝过程中的那种畅快淋漓也是一种享受。

湖岭牛排取自农家山养黄牛身上最有嚼劲的带肉肋骨,和以姜、蒜、茴香、辣椒、党参等中药、调料,温火煮上个把钟头,便完成了这一道香气四溢的美味。

在湖岭镇上的一条小街上有多达十几家牛排馆,很简陋,最出名的“明金牛排店”,两大铁锅就摆在门口卤制,现做现卖,做的速度却总是跟不上卖的速度,经常要排队等候。如今不仅周围地区的食客不断赶来品尝“湖岭牛排”,在瑞安也已开出多家挂着“湖岭牛排”招牌的牛排馆。

高楼杨梅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5)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6)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7)

小时候每到杨梅收获时节,镇上随处可见挑着一筐杨梅在路边叫卖的小贩,但大多粒小、色鲜红、略酸涩。不过那时候偶然能够吃到一种色泽乌黑的杨梅,比普通的杨梅要大上许多,轻咬一口就会渗出鲜甜的汁液,果肉纤细,口感极佳,让人胃口大开,这就是高楼的黑炭梅。除了直接食用,高楼杨梅因其糖分高,酸度适中,色泽较深,香气足,口感柔和,也成为泡制杨梅酒的理想原料。

高楼镇是瑞安市的“杨梅之乡”,还是浙江最大的杨梅产地,所产的黑炭梅、东魁梅均以果大、肉细、汁多、味甜而负盛名,是各地杨梅市场中唯一富硒的杨梅。现在的高楼,正像歌中所唱:山顶林戴帽,山腰果缠身。

每年杨梅成熟季节,在高楼还会举办杨梅节,在“高楼杨梅节”上享受自由采摘,大快朵颐,这绝对是爱梅人士的盛宴。

酱油肉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8)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9)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0)

临近年关,人们就要开始为年货而忙碌了,其中一项就是晒制酱油肉。这个时候在瑞安,如果恰好赶上连续晴天,就能够看到酱油肉挂满城市屋檐下的空隙间,晾晒在山村院里的竹排上。这些猪肉在拌过调味品的酱油中浸泡上约一小时,用绳子悬挂在通风处,经过两到三天的太阳日晒制,就成了瑞安人年夜饭餐桌上的佳肴。晒制得当的酱油肉咸鲜、微甜,软硬适中,稍带点肥膘的精肉则更加香甜。

酱油肉最传统的吃法就是直接隔水蒸熟,切片后即可食用。除此以外,它还是传统咸味糯米饼的重要原料之一,再配上豆腐干、雪菜、笋干,味道极佳。按老温州人的说法,酱油肉得吃到二月二才算完。农历二月初二那天,在芥菜饭中加入若干酱油肉提鲜,这年才真正算过得完整。

酱油肉是瑞安人传统的腊味,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道菜,有时候,母亲在年底会帮我晒上半年份的酱油肉。酱油肉承载着许多外出经商的瑞安人对家乡的思念,很多忙于生意来不及回家过年的人总会托家里人寄些年货,这其中一定会有酱油肉,虽然他们在异乡过年,没有亲人陪在身边,但年味似乎因此浓了些。

青草豆腐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1)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2)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3)

以前每年暑假我都会住到镇上的外婆家,到夏天天气炎热时,常有走街串巷的小贩骑着三轮车,顶着烈日,边蹬车边高喊:“青草豆腐哎~青草豆腐哎~”这时我总会向外婆讨来几个硬币,拉着表姐欢快地奔去买下一碗用,讨要一些薄荷水,撒上一勺白糖,在蝉鸣声中享受冰镇青草豆腐带来的清凉。夏日,一碗冰镇的青草豆腐有着去火、消暑、解渴的功效。

“青草”即凉粉草,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将凉粉草的地上部分,洗净、切段、晒干或半干,堆叠、闷之,使其自然发酵变黑。然后,煎汁,浓缩、晾凉成冻,便是青草豆腐。

另有一种叫“水花腐”,也出自家庭作坊,与“青草豆腐”齐名。白色晶莹,原料为中药薜荔,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可沥汁煎冻。其方法与青草豆腐相似,其功效也颇相近,而味可与之媲美。

糯米塌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4)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5)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6)

瑞安有很多上不了大台面的小吃,但都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老味道,糯米塌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在路边、学校门口大都有做糯米塌的摊子,这也是很多学生、上班族的早点。压成块的糯米,放上虾皮和小葱,用猪油煎到外层发焦,就是糯米塌了。糯米的香甜,猪油的爽滑,小葱的香味,加上外焦里嫩的口感,虽简单,却让人欲罢不能。有时,还可以要求把糯米塌切碎,加入香干肉末等调料翻炒,淋上一圈料酒,香气更郁。

如今,糯米塌的小摊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了,但一些年轻人为了找寻老味道把原本在街头的小吃开进了小餐馆中,并且努力还原那种熟悉的味道,也因此受到了食客的青睐。有家卖糯米塌的店门前就常常排着长队,每天能卖出300多份。

鱼饼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7)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8)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19)

相传温州鱼饼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制作的记载,而到了民国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鱼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

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即食,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即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瑞安也有很多卖鱼饼的店小有名气,如榕树下夫妻鱼圆店、强能鱼圆等,在这些鱼圆店里就能买到鲜美的鱼饼。好的鱼饼蒸熟切片后,蘸一点酱油醋,吃起来细腻鲜甜,滑嫩而富有弹性。蒸煮之外,鱼饼还可切片加佐料翻炒。相比之下,炒出的鱼饼更韧,更有嚼劲,别有一番风味。

血蛤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0)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1)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2)

血蛤,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正如其名,上桌的血蛤剥开后有似血的分泌液,是一道看起来较“血腥”的菜肴,也是瑞安人酒席上的必备冷盘之一。在温州方言中,血蛤称为“思黑”,以前我只能在宴席中才能吃到血蛤,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家常菜的一部分。血蛤要亲自动手剥壳吃才更有味,新鲜的血蛤经过合适的处理后,剥开可见其中鲜红的“血”,肉质鲜嫩润滑,入馔味佳,令人垂涎。

烧一锅开水,将血蛤用丝网网住,放到开水里8-10秒就可出锅。血蛤只要烫至能剥开即可,千万不要等到它张口。血蛤在水中张口的话,里面的“血”就会流光,一是营养流失,二是口味寡淡,而且口感差。血蛤剥开壳后,连肉带“血”直接吃味道最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血蛤“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双炊糕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3)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4)

人间食味记(小城故事多有喜有乐)(25)

顾名思义,双炊糕是炊制两次而成的糕点。选用糯米粉加白糖和水制成块状撒上桂花炊制一次,再将糕块切成小片二次炊制,具有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的特点。距今 100 多年前清光绪年间,由温州瑞安糕点名师李大同茶食品店的创始人李瑞庆创制,故又称李大同双炊糕。

正宗的李大同双炊糕是一个小长方体,包装纸上清楚地印着写有“白糖双炊糕”的花环,上面有醒目的“李大同”三字。打开包装,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鼻而来,米黄色的糕片让人垂涎欲滴。撕下一片尝了尝,又香又甜,有软又韧,吃完后,嘴里还留有余香。

每当逢年过节,家乡人都喜欢买几包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送去情谊。就连旅居国外的华侨,一回到家乡,就直奔李大同店,购买几包双炊糕,尝尝家乡的味道。

悬赏令:即日起征集美食达人供稿,供稿内容阅读流量超2000可享受编缉惊喜;每增加1000流量惊喜加倍;供稿294899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