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被誉为诗歌创作的黄金期,仅《全唐诗》就收录有名有姓的诗人2000多家。

不只是诗坛高手如林,诗歌创作更是浩如烟海。

但有这样一位诗人,收录在《全唐诗》的只有6首诗,却与王昌龄、高适、岑参并称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并且让我们对黄鹤楼这一风景名胜耳熟能详。

他,就是王之涣。

王之涣的边塞诗10首(王之涣存诗仅6首)(1)

01

王之涣,字季凌,原籍晋阳人。

少年时期,性格豪放,任侠好义,喜欢击剑纵酒;后来改变志行,发奋读书,渐渐学有所成,直至声名大震。

玄宗开元初年,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不久,被人诬陷,说他出言不恭,有意犯上。

于是他便借此辞官,漫游黄河两岸,寄迹于山水林泉。由于有过边地生活的体验,复出后被任命为文安县尉,但任职没多久,不久死于官舍。

王之涣的仕途之路和大部分不得志的诗人一样,颇为不顺。

但是“上帝为人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子”。

官场失意的他,却被诗坛奉献上著名边塞诗人的桂冠,且在唐代诗坛的显著地位无可撼动。

这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从有名的"旗亭画壁"故事一探究竟。

王之涣的边塞诗10首(王之涣存诗仅6首)(2)

02

那还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一天,天空中零零星星地飘起了小雪。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位诗坛好友相约到旗亭饮酒。

之所以成为“旗亭”,是因为楼上悬挂着旗帜作为标志,在唐代,这里就是人们宴饮娱乐的场所。

当三人步入旗亭,选择楼上一个临窗的雅座,一边浅斟漫酌,一边浏览街头的初冬风景。

忽然,听到4个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唱当时著名的诗歌。三人当即来了兴趣,便打赌:他们的诗,这些女子唱到谁的诗句,谁就在墙壁上划一下,谁划得多,谁就最优秀。

于是,一位艳妆少女便吟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名作《芙蓉楼送辛渐》。

王之涣的边塞诗10首(王之涣存诗仅6首)(3)

王昌龄当然暗自高兴,连忙在墙壁上自己的名字下画上一道记号。

接着又一位女郎歌唱了: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诗《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在自己的名字下画上一道记号。

又一位歌女唱开了: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她唱的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是一首宫怨诗。

王昌龄在自己的名字下又加上一道记号。

当王昌龄划了两下、高适划了一下,大家都还没有听到传唱王之涣的诗,王之涣虽然面子有些挂不住,但他依旧充满自信。

他笑着说道:“之前这些女子长得不漂亮,所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之类不入流的歌曲,唱我的诗,非那位最漂亮的梨园女子莫属,你们信吗?”

说着,王之涣便指了指还没传唱的那位的确是很最漂亮的梨园女子。王昌龄和高适想,肯定是好友王之涣找的托词,以便有个台阶下,便都哈哈大笑说:好,期待。

话犹未了,只见这位最美歌女,唱起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宛转悠扬的弦律久久回荡在人们耳畔,全场鸦雀无声,一曲刚罢,喝彩不绝……

王之涣的边塞诗10首(王之涣存诗仅6首)(4)

03

这就是才子王之涣,极富盛名,但历史对他的记录很少,新旧唐书都难寻其踪,而只留存了六首诗歌。

但这6首诗,但其影响力之大,确实空前绝后的。

被人熟知的就有《凉州词》、《登鹳雀楼》、《送别》这3首。直到现在,还被作为孩童学习国学的启蒙诗词。

试想如果没有这几首诗,那么大唐诗歌的天空乃至整个中华诗词的天空,一定有一方是灰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