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旗漫卷西风》最终定格在了男主角留下一行泪的面庞上,他的妻子生死未卜,就像《潜伏》当年给的那个结局一样,让人留下无数遐想。

很多观众是半途开始追剧的,尤其是只在网络上看电视剧的那批年轻人。《红旗》和大多数红剧一样,没有大卡司阵容,没有小鲜肉招牌,也就那样在“主题月”的旗帜下走着正步开播了。

直到七八集后,网络上逐步起了波澜,为张嘉译而来的没走,为吕一而来的完全被征服了,而随便看看的“路人”则开始感叹“真好看啊,已经上瘾了”。

剧中三个男主角都各自有了新粉丝:张粟的微博从2万粉直奔10万粉,完全靠着一部剧揽下人气,而名不见经传的封柏,更是变成许多人疼爱的“魅力二哥”,他壮烈的牺牲,让很多女生哭倒在电视前,当然还有一批追剧的忠实妈妈级观众,在哀叹一个好小囡的告别。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1)

该剧将家、国两条线交错进行,始终把人物的情感纠葛融入家国天下的大是大非中,展现家、国两难局面下的小节与大义,整部剧具有一种宏伟叙事与史诗品格。

人物个个精彩,都是你能理解的心

一直都说“脸谱化”人物无法让人接受,看到这部《红旗》,才知道要让大大小小20几个主角都避免脸谱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男一号李志远,一度被观众诟病“战争年代穿这么浮夸”,其实仔细一看,他的家庭背景确实是来自一个大富之家,他就是那个人们口中的“富二代”,从小长大的过程除了打闹玩耍,就是青春期的撩妹搞怪,换身现代装,即是我们青春偶像剧“不羁小主”。

但这样一个人物,竟然就从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看似脸谱化,看似编剧痕迹浓重,但跟随者每一集、每一段情节的发展,就会发现这种转变是自然的、完全符合人性化的。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2)

有人问编剧“李志远变成共产党,是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的爸爸”,编剧并不否认这一点,他人生信仰的选择过程,不单单是出于对家国、对社会的观念养成,同样也来自个人情感的倾向,如果李耀川从一开始就关爱自己的子女,像他人生最后阶段的觉醒那般坦诚,也许李志远就会写成“秦怀文”也不一定,毕竟,亲情的力量是无法无视的。

反观秦怀文,也许这个角色是不讨巧的,是通常意义中的“反派”:为了一种莫名的愚忠,他凶狠地去枪杀自己的校长,一次又一次在战场上毫不犹豫地用枪口对准从小长大的弟弟。

但是秦怀文的情感出发点,却又源自“爱的误区”——缺失的父爱从李耀川这里获得,知恩图报的心让他剑走偏锋。可他身上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又时时让人怜惜,他的死穴是春兰,他唯一的人生挚爱,在自己的选择面前一再被错过,疼,是发自肺腑的,而两次枪杀弟弟李志远,脸上的痛苦也是发自肺腑的。

这个人物,心理一定不太健康,可,你也许从他的身上,会看到一种真实的东西,人在各种交杂势力的挤压下,所扭曲的行为举止。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3)

因此与其说他最终的自尽是对着“党国”,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救赎,无法承受一直以来的精神撕扯所做出的最后解脱。

另一个被争议的人物是李耀川,他前后并不一致的言行让人起初有些摸不着头脑。

前半段满脑子三民主义,为了战胜他认为错误的其他主义,向拜把子兄弟下杀手也不心软,但后半段的他,在亲生儿子和自己如出一辙的信仰执拗下,似乎是放软了,缴枪投降了,三番五次的徇私。

从这点上来看,他的“信仰”也并没有那么坚定,一切还是归于人性,就像他可以在职场上对腹黑的对手利落回击一般,他在精神层面也越来越果断地选择了真心。李耀川的脸谱是自己击碎的,他就是那个你我身边的某个长辈,强硬一辈子,终究回归本真。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4)

纵观全局,人性的光芒在战争的乌云下熠熠生辉,中华民族千年文明闪烁着璀璨不朽的光芒在战火纷飞中显得尤为耀眼。有意义的是,这是导演借人物角色像观众诉说一种中国历史以来的光荣传统“以人为本”的人性的体现,对普罗大众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剧情踏实,观众好评如潮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为让观众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剧组自然是不敢怠慢。

据了解,在拍摄过程中,关于场景、台词、造型、情节等方面剧组都在不断地调查、探索、改进,力求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还曾带领剧组主创们走进陕西革命根据地接受真实战地的体验,真正意义上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态度完成了这部年度革命红剧。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5)

整个剧高度还原的历史剧情下,少了几分生硬的说教,多了几分光荣的感染,观众们也透露自己很乐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洗礼。

在胡编乱造,捏揉造作,“雷剧”纷飞的当今,网友们坦言觉得《红旗漫卷西风》的剧情很踏实,没有穿越的狗血却有青梅竹马初恋的纯粹,没有添油加醋却有的是历史事实的娓娓道来。

网友小爱说:“归功于《红旗》的剧情编排很合理,虽然对历史不了解,但看了仍然很明白、很踏实。”家族的和谐美好因为突如其来的历史变革让一家两代人各奔东西,剧中的年轻人也从对政治的懵懂有了对革命明确的的向往,面对动荡的时局,他们的使命感被唤起,经过革命教育,终于挑起时代的重担、固守信仰最终取得胜利。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6)

网友们纷纷感叹:“他们的青春比任何一部狗血剧都要来的励志。”从共产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刻,仍以大局为重,以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红色革命精神可以看出,精神纲领与坚毅品质是多么地重要。

作为一部“进步青年养成记”,《红旗漫卷西风》在剧情的整个精神格调上是正面的,积极的。不得不说红色青春剧对当代青年是表现青春的,但又大大不同于时尚、现代的青春,而是一种有着更高理想与追求的青春,这种青春与革命相融,与信仰相伴。

还有网友评论道:“看了《红旗》我真的越来越爱国了。”没错,当今中国可以有飞黄腾达的今天,都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投入了无限的青春与鲜血。《红旗漫卷西风》无疑是一部具有爱国教育意义以及有着正能量引领作用的革命红剧,也为红色精神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红旗》的路,不止在红剧

很多观众并没有拿《红旗》当红剧来追,而是当做一部家族史、奋斗史来跟随,对于电视剧来说,这未尝不是好事。消除类型主旋律剧的观众距离感,一直是编剧导演们探寻的目标。如果谍战剧也能变成《潜伏》《伪装者》这样的爆款,那红剧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接地气的大众题材呢?

书生巅峰之作十部国漫(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7)

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选好演员,这三箭齐发的结果,也许就能让一部像《红旗漫卷西风》这样的剧在播出后,留下的不仅是“好看”的评价。

从好看入手,带更多年轻人也能去欣赏电视剧艺术的魅力,像追韩剧一样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哭哭笑笑,甚至愿意去集群讨论,探寻背后的故事、为未尽的剧情增添想象,这可能是很多主旋律创作者的心愿。

《红旗漫卷西风》是个成功的开始,大题材未必就高高在上,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年轻粉丝群,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