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校群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家校群火的原因是:

不断有家长在各个社交网络上曝光家校群里老师的不当言论,和家长为迎合老师而进行的“拍马屁”式回复。

老师不当言论的案例:

家校群和师生群怎么取消关联(变味的微信家校群问题频出)(1)

就在昨天,也就是10月24日,“家长在班级群询问成绩,被老师说有病并让孩子转学”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榜。

事件本身并不复杂,一名家长因为询问孩子学生成绩的问题,但因为语气生硬被老师说有病并让孩子转学。

但看完整篇新闻你会发现,原来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事件本身不过是老师和家长缺乏沟通而造成的误会。事后,涉事老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家长道歉并得到了家长的谅解。朱老师坦承:“事后我也觉得这样做不对,情绪有点失控,现在已经和家长沟通,向家长道歉,取得了家长谅解。”而家长也承认:我认为还是和老师沟通太少。

家长“拍马屁”式回复的案例:

家校群和师生群怎么取消关联(变味的微信家校群问题频出)(2)

“拍马屁”式回复的案例多见于媒体文章。例如:2016年某浪网站上就刊载了一篇“变味”的家长群 让家长心惊 让老师很烦”的新闻,文中提到的“拍马屁”的形式主要有:

  1. 老师一说话,就会收到几十个“谢谢”或“老师辛苦了”之类的回复。(PS:家长对老师工作表示一下谢谢难道不对吗?)
  2. 是不是把自家孩子的照片发群里,求老师关注。(PS:这个确实比较烦)

文中还提到,家长烦是因为老师在家长群中布置作业,而过多的回复让家长找作业困难;老师烦是因为只要有家长咨询问题就需要答复,感觉失去了下班的时间。

基于此,多地出台了关于家长群的管理规定。

家校群和师生群怎么取消关联(变味的微信家校群问题频出)(3)

9月28日,青海西宁城西教育局印发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五不要含不点赞、不回复。

10月18日,杭州市文晖中学发布了《教师减负提效行动》,“不提倡教师发布信息后,家长排队点赞或回复收到”。

10月19日,河北衡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讯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不得做“拍马屁”式的回复。

来看衡水市教育局对家校群的新规:

1、 教师“规矩”: 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 不得公布成绩排名。

2、 家长“规矩”: 咨询事宜避开休息时间、不得进行“拍马屁”式回复、家长有意见时这样解决、不得发布广告、拉票、求赞等信息。

不得发布广告、拉票、求赞等信息,可能是大部分家长都支持的。

但其它规定但真的能约束家长吗?如果家长“拍了马屁”又该如何惩罚呢?要把家长踢出家长群吗?

我想这是做不到的吧!还记得那位把家长踢出群的老师吗?她不是一样被网络攻击了吗。

再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家校群,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即便是把家校群解散了,这些问题也不过是转移一个阵地而已,更何况难道老师就真的配不起那些来自家长的“谢谢”吗?

与其给家校群立规矩,不如把家校群的功能分化,让家校群只保留沟通的需要,其它诸如“布置作业、发布通知、问题咨询”等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专用工具来发布。

例如: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开发教育类APP,老师通过APP发布通知、布置作业、解答问题等等;家长则通过APP接收老师发布的相关信息。

最后祝:老师和家长都能够有融洽的关系,本有好初衷的家校群不要因为一个规定而成为摆设,让家校群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