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主孙皓听闻晋军伐吴,惊慌失措,忙调兵遣将,以众将阻挡晋军。孙皓听闻晋将王濬率兵数万顺江而下,烦恼异常。中常侍岑昏献计,打连环索百余条,长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紧要处横截之。再打造铁锥数万,长丈余,置于水中,若晋船乘风而来,必逢锥则破。孙皓听了,大喜,令工匠于江边打造铁索、铁锥,拦敌。王濬令将士打造木筏数十艘,上缚草为人,披甲执杖,顺水而下。吴兵远远一看,以为晋军来了,望风而逃,铁锥遇木筏,被木筏带走,魏军又在木筏上作大炬,以麻油灌之,燃炬将铁索烧断。东吴丞相张悌、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领军迎晋军,听闻晋军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诸葛靓建议投降晋军,张悌与沈莹不肯走,兵败,以身殉国。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1)

杜预军取江陵,令水兵八百人,乘小船,夜袭乐乡,吴军孙歆为先锋,领军拒敌,杜预诈败,孙歆引军追袭,中埋伏,大败而回城。此时杜预八百水兵混入城里,夜间城上举火,打开城门,晋将周旨斩杀孙歆,晋军得了江陵。杜预军如秋风扫落叶,晋军军,吴军望风而逃,杜预令各路大军向攻取建业。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2)

吴军为何见晋军望风而逃无斗志?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3)

贾充听闻晋国深入敌境,向晋帝建言,担心兵士水土不服,生疾病,暂时休兵。秘书郎张华反对,晋帝也不同意休兵,令前线将士,继续平定东吴。王濬领晋帝令,水陆两军并进,吴人望旗而降,大军直逼吴国京师。众臣请诛杀岑昏,不等吴主令,将谄臣岑昏杀死。吴将陶濬请战,孙皓统领御林军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军前往战场,两人的将士,见西北风大起,吴军旗帜不能立,倒于船上,士卒四散奔走。只剩张象数十人迎敌,当王濬的大军到时,张象投降魏军,叫开京师大门,放晋军入城,孙皓听取晋军已入京师,率百官投降晋国。王濬礼待孙皓。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4)

东吴为何亡国?

  1. 吴主孙皓宠信小人岑昏,残害忠良。吴主孙皓宠信小人岑昏凶暴好色,不听忠臣谏言,残害忠良。
  2. 吴主孙皓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孙皓大兴土木,建宫殿,纳美姬。苛捐杂税多,劳役多,百姓生活艰辛,民心渐散。
  3. 东吴贤臣远离,名臣名将逝世。吴主孙皓倒行逆施,残害忠良,贤臣远离,小人当道。一些正直大臣名哲保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混日子。朝中阿谀小人当道。东吴会打将的名将渐渐逝世,军队将领没出色接班人。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5)

三国为何尽归司马家?

晋国向虞国借道几次去讨伐(晋国倾力讨伐吴国)(6)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雄才伟略之主,他们的建立的江山,后继无人发扬光大,最终便宜了司马家族。司马家族成三国纷争中最大的政治利益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喜欢此文章的朋友可点赞,转发, 分享,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