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必背古诗75首江雪 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29篇枫桥夜泊(1)

(图片源自部教版教材)

简析:《枫桥夜泊》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也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必选的诗,曾被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选录。诗人张继是和杜甫同时期的唐代诗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进入仕途,他为官清廉公正,死后都没有足够的钱下葬,只得延缓葬期。

张继28岁进京赶考,高中进士,满怀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但是因官场腐败,要结交当朝权贵才能授予官职,可张继却“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最后只能落寞回乡。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张继举家南迁,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当他乘船来到姑苏(苏州),夜晚停靠在城外的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原名“封桥”,因《枫桥夜泊》一诗而改名为“枫桥”),江南水乡幽静美丽的景色、寒山寺辽远孤寂的钟声,触发了这位游子的羁旅之思而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正是凭借这首诗张继青史留名。

1-6年级必背古诗75首江雪 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29篇枫桥夜泊(2)

(图片源自网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黎明时分,明月西沉,漫天的霜华带来沁骨的寒意,树上乌鸦的啼叫更让人感觉到深秋季节的清冷孤寂。昨天晚上,小舟停泊在枫桥岸边,与江边的枫树和江面上的几处渔火相伴,诗人不免愁从中来而难以入眠。江枫是离愁的象征,深夜的渔火也正靠岸回家,面对此情此景,张继乡愁离思油然而生。他不仅心忧官场失意的自己,更忧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的百姓和支离破碎的山河。忧国忧民的诗人忧愁满怀,何以入眠。诗人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此而得名。夜半钟声,半夜敲钟是寒山寺的传统,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且,这寒山寺敲钟每次都得敲108声,8秒一次,最后一次正好是午夜12点。姑苏(现在的苏州)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划破寂静的长空传到了小船上。在诗人难以入眠之际,忽然听到寒山寺钟声响起,悠悠的钟声既增加了夜的寂静,也增添了诗人的愁绪。

《枫桥夜泊》是写愁的代表作,它成就了诗人,也成就了“枫桥”和“寒山寺”。

1-6年级必背古诗75首江雪 小学生必背古诗75篇之第29篇枫桥夜泊(3)

你好,我是虫虫的粉笔春秋,在庄里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你也喜欢,请关注并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