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是 “中国人民警察节”诞生一周年的日子。 一台由黄宏和李任担任编剧、总导演北京演艺集团带领中国杂技团新创的现实题材杂技剧《呼叫4921》在保利剧院上演,突破性地把杂技与戏剧有机融合,深情讲述父子两代英雄警察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因公殉职的感人故事,以此致敬“为人民负重、护岁月静好”的公安战警。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

和大多数杂技剧更像是杂技秀不同,这部现实题材的杂技剧 改编自真人真事

1994年,云南边境警察张从顺在一次跨国毒贩抓捕行动中壮烈牺牲,年仅36岁。张从顺的小儿子张子权,踏着父亲的足迹,也成为一名勇往直前、冲锋在扫黑除恶和防疫战斗第一线的人民警察。2020年,他因工作劳累,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的年龄,和父亲一样,也是36岁。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

这个 “一门两忠魂”的真实故事,让共同创作过抗美援朝题材舞台剧《上甘岭》的黄宏和李任都非常感动。

曾经在沈阳军区杂技团工作过19年的著名演员黄宏,今年又正好受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邀请,要为中国杂技团创作杂技剧。于是黄宏找到李任,决定一起将这个表现人民警察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并突破性地将精彩高超的杂技技术融入到剧情设计和人物塑造当中。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3)

为了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人物精神,《呼叫4921》 中特别设计编创了 “警号传承”的剧情线索。 “4921”原本是剧中人民警察何平的警号,他因勇斗歹徒而壮烈牺牲。何平的儿子何秒秒长大后也加入了人民警察队伍,继承了父亲的荣誉警号,“4921”也成为连接父子两代英雄警察的光荣称号。“4921”同时还有着特殊含义:1949年,新中国公安部成立;2021年,“中国人民警察节”诞生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4)

创作过程中,黄宏和李任等主创人员与中国杂技团多次深入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采风,亲身体验人民警察的真实工作与生活,广泛了解人民警察英雄事迹,精心挖掘和研究素材。几经打磨,选择了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的角度,将英雄还原成平凡、真实的普通人——他们肩扛着沉重的职责,但也有温暖的亲情,有苦恼和纠结,欢愉和幽默……但同时又有着尽忠职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5)

当然,作为一部杂技剧,惊险精彩、具有高难度技巧的杂技表演,肯定是剧中亮点。

五十余位曾经荣获金奖的杂技演员担纲节目的主力表演阵容,无论是剧中正面人物和男主角“何平”的扮演者张鹏以及反面一号人物“匪首”的扮演者刘群,还是基站抢修工人的扮演者邢运伟、人质——街舞女郎扮演者周思宇、落水人的扮演者宋宇戈等,都在剧中奉献了精彩的表演。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6)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7)

熟悉杂技的观众可以从剧中看到《九级浪——杆技》《腾韵——顶碗》《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圣斗——地圈》《俏花旦——集体空竹》《揽梦擎天——摇摆高拐》《激踏——球技》等 中国杂技团在国内和世界舞台上获得大奖的节目的影子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8)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9)

这些高超的技术技巧,被巧妙地融入剧情当中,既让观众因视觉受到冲击而惊叹,又因心灵受到震撼而感动。

尤其当“警二代”何秒秒奋力将落水女孩托举出水,自己却因气力耗尽而沉入水底时, 创新性地采用了“绸吊”这一男女高空杂技技巧来表现“水下救人”场景。黄宏和李任两位编导和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共同研发的特殊道具,在多媒体和灯光舞美的配合下,实现了在舞台上仿水中悬浮的特效,让人既感动又赞叹。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0)

有着丰厚人生阅历和舞台经验的黄宏,特别精通人物情感刻画。而学电影出身的李任,则擅长将时空打散后重新排列组合,营造戏剧化的蒙太奇效果。

经过黄宏和李任两位编导的精心设计, 原本不善长叙事和抒情的杂技,不仅保留了原本高超的技术,还突显了人民警察执行公务时惊险刺激的氛围,以及他们勇斗歹徒和抢险救灾时的英勇无畏。观众们既为种种高难度的杂技技巧感到震撼,又被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奉献精神深深触动。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1)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2)

舞台上惊险的枪击和爆破场面,黄宏和李任则启用了《上甘岭》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演出增效不少。《呼叫4921》中还启用了 8个跑酷演员,他们和杂技演员们一起上演了精彩的逃亡与追逐。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3)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4)

特别让观众惊喜的是, 来自特警总队的警犬“突飞”作为“助演”也出现在舞台上,它生动幽默的表现,制造了剧中何平与何秒秒父子之间的戏剧冲突,也让舞台更加鲜活有趣。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5)

剧终时,舞台上响起了 由黄宏亲自作词创作、特邀出身杂技演员的著名歌手沙宝亮演唱的主题曲《我成为了你》:“当你面带微笑转身离去,望着你的背影回忆过去,想起我们在一起美好的记忆,我默默的举起右手,学会你那庄严的敬礼。国徽照耀着你,盾牌锤炼着你,长城守卫着你,松枝象征着你……平凡如你,伟大如你,我追随着你,我成为了你……”

感人的剧情,动人的歌声,让台下掌声如雷,也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6)

为此,艺绽君特意专访黄宏, 请他这位全国人民都知道特别擅长语言表达的著名演员,谈谈为啥要给一部没有台词的杂技剧默默无闻做幕后导演

还沉浸在创作状态中的黄宏,一聊起这部特别的作品,兴致盎然,妙语连珠,言语中饱含着他对舞台艺术的热爱和深思。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7)

独家专访黄宏 艺绽君:请问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做一部杂技剧?黄宏:缘分。起初与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考察文旅项目,计划打造一个以警匪为主题的杂技表演秀,后来改做杂技剧,作为北京演艺集团的重点项目。2021年1月10日中国警察节诞生,这个消息对我们的创作是个启发和动力。当时李驰在外地,视频电话就确定下来,2022年1月10日,用这部剧为中国警察节一周年献礼。于是,我叫上话剧《上甘岭》导演李任,以及演员、编导吴俊达、黄兆函、张智雄、田鸽等共同参与,在去年《上甘岭》巡演的路上就开始创作剧本。李任、李驰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年轻编导,李任对戏剧有自己的独特认识,经验丰富。李驰是长隆马戏的创始人,有才气有见识。我们三人组成创作核心,带领戏剧编导,舞蹈编导、杂技编导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主创团队。在创作中,我们了解到了公安战线英雄父子的感人事迹,使这部剧真正找准了方向。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8)

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和黄宏

艺绽君:众所周知,您是一位特别擅长语言表达的演员,但为什么会选择给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杂技剧担任编导呢?黄宏:杂技剧应该放弃语言表达,不然会"透风、漏雨",不够纯粹。这次创作我首发"禁言令",力争一句台词都不用,逼迫大家想办法。一要保持杂技的本体性,二要剧情简单明了,表达准确。以往的戏剧创作离不开语言,突然放弃语言会增加很多困难,但也会增添创作者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是艺术创作不可多得的感受,应加倍珍惜。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19)

黄宏在《呼叫4921》排练中

艺绽君:通常一部舞台作品,都是编剧创作好了剧本,演员们按照剧本排练。但是杂技剧需要编剧根据演员们本身所擅长的节目来进行剧本创作,这个创作过程是不是很难?黄宏:过去我们常说“量身定做”,用到杂技剧创作真是太合适不过了!但让人纠结的是,即要量身又不能完全按着身材做。其实,创作杂技剧关键是策划和创意,在这一点上我们抓的比较准,那就是用杂技表现特警,精彩与惊险结合,技能与力量碰撞。创作过程中,我们提出纸上写、桌上聊、场上练的“三上”方法。同时,邀请戏剧编导、歌舞编导和杂技编导加盟,取长补短联合攻关。

刚开始,我和李任都有一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感觉,李驰作为团长压力更大。我安慰他们说,创作永远是耐心等待灵感。但嘴上这么说,我心中比他们还急,因为首演时间已定,拿不出作品就要开天窗。时间一天天过去,剧作要求创新,而杂技的特点是练新动作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训练磨合,二者的矛盾是我们以往创作从未遇到的困难。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0)

《呼叫4921》编剧、总导演黄宏、李任(左)

杂技可以说是从头顶到脚尖融进血液的功夫技巧,戏剧是从剧情到人物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二者要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实很难,难到中间我们几度无法进行下去,难到反复试排反复推翻,演员们也有些厌倦,难到多次尝试失败,年轻编导们开始不自信。说实话,要想将就怎么都能过,要想讲究怎么都过不去。虽说艺术是相通的,但两种不同的艺术结合在一起,谁为主谁为辅反复提出,让杂技演员用并不熟悉的表演方式呈现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极其不容易。为此我们甚至产生过争执,求同存异,尽可能在不同之中寻找共同、寻找共通,这也许就是杂技剧的创新和突破。

为此我和李任、李驰建了个小群,随时沟通,许多想法是在后半夜敲定的,如英雄父子的人物设定,城市特大暴雨的情节设计,生日蛋糕的戏剧连接等等,一点点积累,就像盖房子,先把地基和四梁八柱建好,装饰装修就不愁了。 先确立剧情,再挑选技巧为剧情服务,这一有效的顺序是这次创作的心得。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1)

《呼叫 4921 》编剧、总导 演黄宏、李任

艺绽君:您以前在杂技团工作过很长时间,对杂技很了解。其实杂技艺术并不太擅长叙事和抒情,所以大多数杂技剧更注重技术和技巧。但你们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部注重情节人物和情感的现实主义题材杂技剧呢?黄宏:我在沈阳军区前进杂技团工作过19年,虽不是杂技演员,但对杂技并不陌生。20岁岀头,我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路遥》就是写杂技演员的。以前的杂技演出,可以说是“全国杂技一台戏”,每个团基本都有绸吊、跳板、扛杆、顶碗、空竹、钻圈儿……节目大同小异。只是看哪个团的拿手绝活技艺更高,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变化。我想这也是目前杂技界大胆突围、创新剧作的一个原因。 杂技当然要有技巧,可杂技剧不可技巧先行,剧情和技巧谁为谁服务? 为了打好剧作的底子,创作之初我们就提出“四有”:有故事、有情感、有趣味、有智慧。当这“四有”建立起来了,就可以再加“一有”,那就是“有技巧”。前“四有”扎实了,后“一有”是锦上添花。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2)

杂技演员以往表演都是以“技”为主,这次对他们提出戏剧表达的要求,二者极为不同,在不同中如何寻找共通,作个比喻,南极和北极,从物理空间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冷是一致的,一边是企鹅,一边是北极熊,我们首先考虑它们是否有共同的生存习惯。 在物理距离上找艺术的反差,在艺术规律中寻求互补。尤如杂技与戏剧表演形式,无论是外在还是内涵,其目的是为打动观众,传递艺术之美。

通过这部戏的排练,可以看到新一代杂技演员在表演上的很大提升,他们的接受力、表现力,尤其是毅力是值得其他艺术门类学习的。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杂技精神,就不愁佳作力作的出现。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3)

艺绽君:《呼叫4921》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尤其是结尾表现“水中救人”的场景,非常有创意,既有戏剧性,但也没有离开杂技本体。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呢?黄宏:这个想法受到了多媒体和遮挡幕的启发。自从我们找到第五场“暴风雨”的主题,就决定把第五场水灾救援做足,让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闪光。去年的抗洪救灾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我们就想到把空中节目“绸吊”做一个巨大改变,用遮挡幕把舞台夹窄,让多媒体在沙幕上投上水光,呈现水井的样式,这样“空中表演”就变成了“水下救人”,“绸吊”动作的缓慢变成了力量,优美变成了忧伤,在舞美灯光多媒体音乐的配合下,形成生命的交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大提升了戏剧情节人物的情感温度。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4)

艺绽君:去年您编剧、主演的话剧《上甘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创作杂技剧,您也选择了主旋律题材。如何把主旋律作品做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是整个文艺行业都非常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您对此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呢?黄宏:主旋律作品必须占据主要的观众份额,不然为什么叫主旋律呢?但要做好很不容易。主旋律作品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但不能靠说教,而是要用艺术感染人,润物无声,让观众自己去感悟。《上甘岭》和《呼叫4921》的共同表达是英勇和悲壮,散场后我听到观众最多的评价是“震撼!”尤其是杂技剧,能达到这个效果是我们最初的追求。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5)

艺绽君:曲艺、小品、电影、话剧、杂技剧,您跨行很大很广,是怎样做到的?马上快过春节了,您有什么想对热爱您、想念您的观众朋友说的?黄宏:曲艺、小品、电影、话剧、杂技剧,您就直接说我是个“杂货铺”呗,哈哈。其实隔行不隔山,艺术是相通的,有时副业也是为主业服务的,只要用心学习,就会发现许多姊妹艺术的优长都可以相互借鉴。小品《超生游击队》其中有曲艺的影子,电影《25个孩子一个爹》也是悲剧喜唱,话剧《上甘岭》最传神的一段是炊事班长老马的那段山东快书,《呼叫4921》的创作也受到话剧《上甘岭》的影响。借鉴不等于照搬,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拿出用心的作品,是对观众的尊重。感谢观众朋友多年对我的接受和喜爱,祝福大家节日快乐,欢迎大家去看杂技剧《呼叫4921》!

他先后14次登上春晚舞台(他是多次登上春晚家喻户晓的名演员)(26)

黄宏因 编剧 并主演抗美援朝题材话剧《上甘岭》、 编剧 并导演 环保题材电影《等儿的湿地 》 、 编剧并导演公安题材杂技剧《呼叫4921 》 ,荣膺 中国年度 文艺功勋人物。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2021最好笑的综艺收官,为什么是它?曾经diss音乐综艺的迪克牛仔,怎么愿意唱跨年晚会了?要说下饭剧第一名,《甄嬛传》也比不过它她逆袭改命,180斤的废柴“星二代”,也能活成女神讲真,这是马丽从影以来演得最好的一次

本期记者: 王润

本期编辑:王润

本期摄影:方非、《呼叫4921》剧组提供

本期监制:周南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