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1)

曹操的诗歌很有名,大家一定都很熟,比如《观沧海》,再比如《龟虽寿》《短歌行》等等,但是曹操还有一篇有名的文章,收录于《魏书 武帝纪》中,名曰《自明本志令》,这是一篇表明自己心路历程的自述性文章。

自明,自我表明,本志,素来的志向,令,大官对民众或文武官员发布的一种告谕文字。曹操在这篇文章里,说了哪些心里话呢?

先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曹操五十六岁时,那时的他,统一了北方,孙、刘联盟与曹操抗衡,出于政治需要,孙刘不断渲染曹操要废汉自立,要篡夺汉家江山,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觉得有些话,想给大家说一说,于是写了此文。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2)

儿时的志向:当一个郡的太守

曹操说他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年纪轻轻资历浅,自己也知道没有太多的名望,所以也就希望当一个郡的太守,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把郡内的政治和教化搞好,提升自己的声誉,建立最基础的事业,这样,别人也能慢慢地了解他。

能看出来,曹操从做事业的伊始起,就有志于干好本职工作,让自己有一个好的事业根基。

无奈辞官,志向改变:读书,打猎

曹操在济南任国相时,改革弊政,选拔优秀的人物加入政府,这就等于影响了豪强权贵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担心惹来什么麻烦,曹操在无奈之下,以身体原因为借口辞职了。

辞职后的曹操,打算拿出二十年时间,做两件事,夏秋读书,冬春打猎,附加薄田数亩,种些粮食蔬菜,自给自足,也不想外界来往,只静静地过耕读狩猎的生活。史书中记载曹操爱看书,常常手不释卷,打仗的间隙也爱看书,从这里他自己的描述中,也能看出来。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3)

为什么说拿出二十年时间?因为他发现同为孝廉的人,有的已经五十岁了,他才二十多,且当时社会动荡,等二十年后天下太平了,再出来做事也为时不晚。

为国家讨贼立功

耕读狩猎的日子没过多久,曹操的生活又发生了变化,他被征召做了都尉,继而调任典军校尉,此时的人生志向,又变成为国家讨贼立功了。

董卓叛乱,各地以讨伐之名,兴起很多武装,曹操在明明可以扩充军队的情况下,克制自己,故意没有这么做,也就是没有扩充,为什么?他说兵多容易使人产生骄纵之气,与强敌抗争,势必引起新的祸端,当时他的兵力,常常只有几千人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也是自己志向有限的造成的。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4)

打败袁术,赶走袁绍,平息刘表,走向高光时刻

曹操在与黄巾军战斗的过程中,打败了后者,收编部队三十万,再也不是那个几千人的小武装了,击败袁术,期间袁术曾被人劝当皇帝,袁术忌惮曹操,说:曹公尚在,我还不能这么做。打败袁术之后,又面对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袁绍,曹弱袁强,以弱胜强,幸运地取得了胜利,袁绍被赶跑,从此一蹶不振,逐步瓦解。再战刘表,也终于平息了他。

我的人生已超出预期,我没有称帝的野心

曹操说,扫平各种势力之后,天下逐渐太平,我也以位极人臣,作为臣子可谓尊贵到了极点,我的人生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到了这个位置,我来说这些话,为什么?并不是我自己夸耀自己,而是怕有人议论我,说我有称帝的野心,听到这种言论,我心不安,并且这也与我内心真实的志趣,不想吻合,所以我才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以使大家明白我的心志。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5)

试想如果不是我,不知还有多少人称王称霸,整个社会又有多久的动荡不安,然后才可以宁静平息下来,但反过来说,我的势力大,闲言碎语也就多,我的内心中,佩服的人物是谁?是齐桓公、晋文公,他们虽然也有势力,但是依然尊重周天子;周文王在已取得多半天下之时,却还能尊奉殷商朝,我仰慕他们的品德。

我还欣赏和仰慕燕国的乐毅,以及秦时的蒙恬,他们记得旧时的恩德,忠心不改,义冲霄汉,即便有足够的力量,足以自立,形成新的势力,但他们不愿那么做,他们有自己尊奉的道义,他们有自己的原则

我所仰慕的人,正是我自己心志的寄托和体现。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6)

但我不能把我领导的队伍交给别人

你可能会问我如此这般地说,为何不洒脱一些,干脆把队伍交给别人,专心地退隐呢,这也做不到,原因有两个,我处在这个位置上,一是为国家的安危考虑,怕国家有被颠覆的危险,二是为个人的安全考虑,怕个人有被谋害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所以不得不维持现在的状况,身居此位,也是迫不得已。

我也仰慕介子推和申包胥的品德,我愿自减采邑,谦退为德

现在朝廷封我的三个儿子为候,我本坚辞不受,后来开始接受,原因也是为了以此为凭借,确保朝廷与自己的安全,但我又深深地为介子推不授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躲避楚昭王的恩赐而内心感叹,并以此来自我反思。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7)

位极人臣,依靠国家的威望,想要做的事,都顺利做到了,心里所虑,也无不成功,仰仗上天的眷顾,没有辜负君王的使命,这并非我能力多么大,而是天助汉家。我有四个县的封地和三万户的赋税收入,自觉功德不能相配,就申请减少一些吧,封地可以辞退一些,只保留一万户的赋税就可以了,愿以此来平息别人对我的议论,也能使别人明白我的心志,减少指责。

至此,曹操的这篇自表心志的文章就解读完了,以曹操之磊落的个性,说的应该都是心里话,也没有什么值得藏着掖着的,坦坦率率地表达出来,也足以使别人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内心之所求。

曹操最痛苦的三句话(曹操在这篇自述性文章里)(8)

从中也能看出来,人一生中的志向,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一变,状态一变,际遇一变,目标和志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曹操所说的夏秋读书,冬春打猎的生活,听起来倒也是非常地适合于普通人,打猎的内容当然可以泛化,好的人生,惬意,自在,随遇而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进则进,能退则退,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