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的来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同小异的。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说法,也就有了很多的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端午节禁忌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讲究)(1)

一、粽子

吃粽子是我国所有地方的习俗。粽子可以说是端午节的经典食品,在民俗文化领域,吃粽子就会和爱国主义的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说在战国时代,楚国三闾大夫及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因此而来的粽子一说。除了纪念屈原外,也有的地方,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说伍子胥生前就喜欢粽子。无论怎样的说法,粽子已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令食品。

二、避五毒

所谓五毒,指的就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的合称。端午节就意味着进入了炎热的夏季,由于天气湿热,人们很容易生病,加之各种蛇虫鼠蚁出没,瘟疫也容易流行。所以古代的人们就把端午节这天称为“毒日”、“恶日”,为了祈求平安,于是就有了避五毒的习俗。

避五毒,就是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一般情况下,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红纸,然后在上面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贴在屋中,又称贴五毒图。古人认为毒物就会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再有就是屋里屋外墙角处洒雄黄酒,以控制虫害的发生。古代的人们认为,雄黄属于一种中药材,制成酒后滴洒或饮用“善能杀百毒、辟百邪”‬。‬这样做就可以除疫病,压制邪侵。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产生这样的想法倒也不足为奇。不过,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雄黄酒已很少人再喝,搞不好就‬会中毒的。‬

端午节禁忌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讲究)(2)

三、龙舟赛

龙舟赛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作为端午节最重要的竞技活动,不仅靠近河湖的城市有赛龙舟习俗,就连不靠河的地方也有旱龙舟、舞龙船的风俗。

四、门口挂艾草和菖蒲

4、门口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门口插艾草和菖蒲是人们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草插于门口、悬于堂中,以求除疫避邪,家庭平安。

挂艾草和菖蒲的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在端午节这天早晨,这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光照也越来越强,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艾草的气味会挥发,所以只有在清早太阳还没升起来时,艾草的香味才是最浓、药效也最强。

因此悬挂艾草多在早上到中午以前,不能在中午或下午进行。并且所悬挂的艾草也要是当天采割的,不能隔夜,因为隔夜的艾草同样会降低药效。

端午节禁忌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讲究)(3)

五、洗药浴

也就是用草药水洗澡,俗话说:“端午洗个药水澡,一年四季疮疤少”。古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草药煮成药水,将身体浸泡在药水之中,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起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因为端午节是阳气旺盛的阶段,也是古时候定的一个驱病防疫的时间点,所以,人们认为此时采用洗药浴的方式泡澡,对防治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在端午节这天洗药浴,祛病消灾的说法。

端午节禁忌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讲究)(4)

六、打午时水

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这天的午时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而在古代,端午节就是上古先民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俗话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处于当时落后的年代,人们认为端午节这天午时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阶段,午时水是疾病的克星,所以古人就把端午节午时打上来的水视为大吉水。据说用午时水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还有有辟邪、净身、除障、治病的效果。

端午节禁忌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和讲究)(5)

我国地域辽阔,习俗和讲究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挂艾虎以镇祟辟邪、给小儿画额保佑安宁。佩香囊等等,总之,人们为了追求美好,为了平安健康,这些习俗和讲究充分反映了端午节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