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0月8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魏忱)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天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一年级的160多名六七岁的小学生,又一次依依不舍离开父母的怀抱,早早回到了已经生活了一个多月的寄宿学校,这么小就离开父母进入集体生活,他们能适应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一年级寄宿生的一天,小学一年级寄宿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寄宿生的一天,小学一年级寄宿生

小学一年级寄宿生的一天,小学一年级寄宿生

楚天都市报10月8日讯(记者肖杨 通讯员魏忱)10月8日,国庆长假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天。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分校一年级的160多名六七岁的小学生,又一次依依不舍离开父母的怀抱,早早回到了已经生活了一个多月的寄宿学校,这么小就离开父母进入集体生活,他们能适应吗?

老师床上挤着半夜“求安慰”的小朋友

“妈妈,我要妈妈……”9月3日,开学的第一天晚上熄灯后,一年级一班的生活老师熊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安抚好寝室套间里第一次寄宿的十几个孩子,一一确认孩子们睡着,被子盖好,空调温度适宜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床上。躺下没多久,就被一阵大哭声惊醒,她连忙起身查看,原来是自己负责的201寝室的杨钦月做噩梦哭醒了,吵着要妈妈。

怕吵醒其他小朋友,熊老师连忙把杨钦月抱下床,紧紧搂在怀里,带到宿舍走廊内轻声安抚。40多分钟后,已经是凌晨两点的杨钦月终于止住抽泣,又有了睡意,熊老师赶紧把她带到生活老师的床上,挨着她睡了一夜。

昨日上午,正在打扫宿舍卫生的熊老师回忆,刚开学时头几天,生活老师基本都没地方睡,床上全挤着半夜“求安慰”的小朋友,比如哭着要回家的、噩梦惊醒的、吵着要妈妈的、感冒不舒服的。

哭声似乎会传染,经常是一个孩子哭了,就像点燃了百节炮的引线,其他一个接一个都哭起来。

洗澡前,一位小同学找自己的内衣,可是她翻来翻去,半天也找不到,于是瘪起了嘴,带着哭腔喊妈妈。

睡觉前,210寝室的范皓哲早已习惯有爸爸妈妈给自己讲睡前故事哄睡,想到听不到爸爸熟悉的声音,两行眼泪唰唰地划过脸庞,时不时问生活老师庞老师 “能不能给爸爸打电话”。 “班上的刘婧妍小朋友,每到半夜就找到我床上要陪睡,我陪着她睡了整整两周。”熊老师表示,新生入住的前两周都会十分艰难,所有的生活老师都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到孩子们委屈的小眼神,我们都会先抱一抱她们,让她们感觉我们的怀抱和妈妈一样温暖。”

班主任成“救火队员”日均步数上两万

开学初的一个月,一年级的老师们是最辛苦的。因为在这一个月里,老师要让小孩们从散漫的状态,到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纪律,而头几个星期,孩子们往往“状况百出”。

学校的集体宵夜时分,入读一年级六班的谢天睿看到天黑了,一个人在食堂门口默默地流泪。该校德育主任董超看到这一幕,立刻走上前去关心他,孩子却哭得更凶了,当天晚上,董超陪着谢天睿围着食堂绕圈圈转了个把钟头。

教室课间中,一年级三班的向同学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哭,眼睛都揉红了,班主任刘小苗无意看到,牵着他去操场走圈、聊天。

有学生在第一天上课就在学校里“迷路”的,还有学生闹着要转学扒着校门个把钟头的。董超说,校园里经常就能看到学校老师领着各式“散心娃”遛弯,“只能这样一边聊天一边散步,等孩子平静些再带回去。”而头两周,他和学校一年级六个班的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每天就像救火队员,四处灭火,把一个个孩子抱着怀里,柔声安慰,给孩子们安全感,“那两周,我看我朋友圈里的老师们,每天微信步数几乎都是两万步以上。”

学校的厕所在哪里?哪里可以打水喝?想爸爸妈妈了怎么办?……小学一年级的寄宿学生,刚从幼儿园毕业,第一次离开温暖的巢穴,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要学会适应独立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独自洗澡、刷牙、换衣服、洗衣服、收拾床铺,还要学会听从老师的指令,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宿舍走到教室,从教室走到食堂。学校开学第一课就是让他们熟悉校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独立,而他们或是脸上还挂着泪水,或是嘴巴上带着笑意,已经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

孩子“郑重其事”叮嘱家长放心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新建的学校看到,光谷分校小学部一年级教室与餐厅相连,宿舍是一个个由四间学生寝室加生活老师宿舍组成的一个个套间,内设卫生间、开水房、空调等,生活环境十分优越。对于低龄的孩子,一个套间配备一名生活老师,专门照料十几个孩子的生活寝居。

宿舍套间里,地面被生活老师打扫得一尘不染,学生们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鞋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孩子们的拖鞋,公共晾晒区挂着满满的一年级学生们亲自洗的衣物。

“其实孩子的适应力非常强,一起读书,一起认字,一起做手指操,集体生活很快就能转移他们想家的情绪。一般过了最初的两周,孩子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都适应得不错。” 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吴迪表示。

一年级三班班主任刘水苗介绍,班上的女孩子课余时间喜欢一起画画、写卡片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以此排挤想家的情绪,她特别分享了一件有趣的小事,班上的张佑祺特意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纸条,“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现在我要郑重其事的说,我学习很好……就说到这里吧,我要去学习了。” 刘老师把这张有爱的纸条发到班上家长群,家长都被孩子的“郑重其事”打动了,觉得特别放心。

当补上寄宿生活带来的亲情缺失

家长黄女士的孩子是寄宿生之一,她说,选择让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寄宿,自己经历过一番内心挣扎,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早一点独立,入学报名时,带着女儿一起去学校参观,女儿很向往宿舍的高低床,于是让孩子来寄宿的决心又更坚定了一些。

据不少生活老师透露,跟孩子相比,家长的“心理断奶期”也很长。203寝室的生活老师苟老师表示,“我们有住宿学生微信群,每天都会把孩子一天的生活通过文字、照片发给家长,让家长放心。”据介绍,有的家长除了微信,每天还打电话来要和孩子说话,有的不到接孩子的时间就赶来要看孩子。

为了弥补寄宿生活带来的亲情缺失,该校小学部刘朝辉校长表示,学校针对性开展了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亲子互动活动,虽然在空间上和孩子暂时分开了,但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仍在,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此外特意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想的能力。

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魏卓副会长兼秘书长则认为,相比物质条件,孩子成长更需要心灵的滋养,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亲密感的建立,安全感的守护,人际关系的沟通引导,过早地让学生寄宿有可能不利孩子情感情绪发展,选择了让孩子寄宿的家长们,要尽量弥补寄宿时无法陪伴左右的遗憾,周末应尽可能深度的陪伴孩子,这样高质量的陪伴才可能避免拉大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