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内容领域,人们都在尝试降低理解门槛、减轻观赏负担。抖音要突破社交平台的身份限制,让短视频本身回归到一种艺术形式。

作者 | 御寒

编辑 | 石灿

在高雅艺术进行下沉式探索时,抖音则在思考如何让短视频的艺术价值上升。

如今的抖音,既是一部分人杀时间、找乐子的工具,也是另一部分人躲不开、避不了的噩梦。前者中毒颇深,一刷就停不下来;深受其害的后者则化悲愤为动力,祭出表情包。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1)

图片截取自@绝对萌域的微博界面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2)

图片截取自@敬之的知乎界面

其实,为了提高短视频行业环境,抖音做过诸多尝试。

今年6月,抖音联合了14家美术院校,20多家专业艺术机构以及艺术类KOL开启了“抖音艺术季”,并于7月6日-7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抖音艺术季D-gallery”线下展览,展出了30余位青年艺术家极具互联网时代特色的艺术创作。

7月9日,抖音在京启动首届抖音短视频影像节,除了有抖音领导层和抖音达人出席以外,还邀请到导演李非、演员张晋、刘天池等影视界知名人士。

结合这段时间抖音在艺术和影视行业的触碰,让人不禁思考,抖音将会有什么大动作,这一影像节对风头正劲的短视频来说意味着什么?

好奇的刺猬君去到了现场,在绚丽的灯光和屏幕效果中,真切地见识到了抖音在短视频行业上的野心。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3)

短视频的艺术尝试

截至2019年7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总日活超过7亿,抖音日活跃用户已超过3.2亿。这一数字持续走高,不仅印证了“抖音”的高速发展,也说明短视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在短视频影像节上,“影像艺术”一词被频繁提及。目前,抖音多被看作是社交平台或娱乐工具。如果将其回归到本质,短视频本身就是视频的一种类型,也是影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抖音在艺术界的尝试已久。无论是火遍全网的《世界名画抖抖抖抖抖起来了》H5,还是 “跟着抖音游敦煌”和今年发起的《至非遗合伙人的一封信》活动,抖音多作为文艺作品和品牌的宣传手段。而在下一个阶段,抖音则要突破这一身份限制,让短视频本身回归到一种艺术形式。

短视频是信息革命和碎片内容时代下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影像艺术的一次革新,改变了画幅,也改变了时长。

长久以来,视频影像大多是横向画幅,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电视、电脑和已经过气的mp4也都采用了横屏。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则改变了这一习惯,也为视频的艺术化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8年,由爱奇艺打造的国内首部竖屏微网剧《生活对我下手了》,和2019年5月华为拍摄的第一部竖屏电影《悟空》,目标受众就是手机不离身的当代青年。同时,越来越多的B站up主在上传原创视频时,也会特意制作一个集中于拍摄主体的竖屏版本,方便手机端用户观看。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4)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悟空》正式海报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5)

除了画幅,短视频也符合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不同艺术形式的时长标准不一,优质的视频内容却总能摆脱时长限制。

导演李非如此形容电影和短视频的关系:“如果说电影是一场筹备很久的大餐,那么短视频就是随处可见的小吃,大餐和小吃是不矛盾的。”——大餐虽然精致,小吃一样可口。

同时,二者也在对面的领域互作试探,为彼此的合作和融合寻找最大公约数。例如6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就专门开辟了短视频“探索”单元,讨论短视频行业未来的发展与契机。张艺谋导演也透露,他为即将上映的作品《坚如磐石》创作了一个专属的抖音版本,将在影像节期间对外发布。

当设备和场地的限制被手机所突破,影像艺术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也被逐渐模糊。此次的影像节则是一颗实体化的信号弹:抖音要提升抖音作品的艺术性,将一个“下沉产品”改头换面。未来提到“抖音”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神烦的“抖音神曲”,而是一些有想法、有美感的优秀作品,和一种适应于时代潮流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

打破专业和业余的圈层

影像节上,抖音宣布发起“金映奖”,面向全网征集短视频作品。

“金映奖”设置了故事、记录、动画、音乐、创新等七条赛道和多项单项奖励。最终的获奖者将加入“金映计划”,获得与知名导演合作、签约国内顶级影视公司的机会。

该奖项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评委会主席,评委会成员有宁浩、贾樟柯、陆川、徐峥、沈腾、张晋、刘天池、李非。如此咖位的评委队伍,不难品出一些金鸡百花的味道。

从抖音网红到娱乐明星,费启鸣是最早的成功案例。在抖音上爆红后,费启鸣登上了《快乐大本营》,并正式进军演艺圈。出演影视剧、发表个人单曲、参加综艺节目,顶级流量的资源全部收入囊中。

费启鸣的抖音认证为演员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6)

费启鸣的抖音认证为演员

短视频打破了专业和业余的圈层,折叠了导演、编剧、演员的专属标签,并且为影视圈提供了一个接地气的人才库。

抖音则为草根群众和影视行业之间搭了一座桥梁,“金映奖”的设置则将这座桥梁正式实体化。

早在2017年4月,同为字节跳动出品的西瓜视频,就主办了中国首个新媒体短视频奖项“金秒奖”。西瓜视频是字节跳动旗下个性化推荐视频App,内容以PUGC模式为主。

根据“金秒奖”官网介绍,参赛视频的时长(不包含片头片尾)不得超过15分钟,题材不限。获奖视频多为2分钟以上的短视频,获奖团队包括一条、二更、箭厂等成熟的视频品牌和辣目洋子、办公室小野、戏精牡丹等知名自媒体。

而依靠UGC的抖音则与其有很大差别,一方面生产者多为缺乏专业设备和技术的个人,另一方面视频时间更短,由此还带来了表现形式和内容题材的差异。

得益于广泛的原创用户和便捷的制作方式,抖音的内容非常多元。这一方面带来了“艺术源自生活”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危机。如何缩小负面影响、放大积极作用,可能也是抖音设立“金映奖”的考虑之一。

如果说“金映奖”是抖音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那么,“金映计划”则是它在拔高品牌立意时,作出的一次尝试。

艺术快消品的质疑

整个内容领域,人们都在尝试降低理解门槛、减轻观赏负担。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是宏大和精致的重艺术,那么短视频就是小巧而灵活的轻艺术。

然而,在挑战影像艺术的时长下限时,我们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迁移。

虽然抖音已将视频的时长限制从15秒放宽至1分钟,部分视频可长至5分钟,但这一时长对于短剧类视频来说,在剧情推进和角色塑造上,依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判断短视频是否有艺术性时,我们通常将视线放在它的主题创意、拍摄手法和呈现效果上。可以想象,大多数“金映奖”的参赛视频也会在这些方面做文章。

但另一方面,观众在选择短视频这种娱乐方式时,已经带上了一种心理预期,他们想获得一段又一段短暂而轻松的感官享受,越是酷炫的视频,越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抖音让你感受文化的力量(艺术在下沉抖音在上升)(7)

来源:抖音用户@Boogie93

这种审美标准,像极了人们对快消服饰的要求——制作周期短,造型多元化,价格门槛低,瞬间爆发力极强但后力不足。这让人不禁思考,在这样的期望下诞生的短视频,是否也是一种艺术快消品?

不过,在影像节上,多位影视行业人士达成的共识是,短视频可以成为影视行业的补充和丰富,让每个人有表达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