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武

提起甘记槟榔,长沙无人不知,妇孺皆晓。红火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甘记槟榔如何能从长沙的槟榔业脱颖而出,成为人们钟爱的品牌?近几年为什么不再那么红火?这得从它的发展过程谈起。

享有盛名的甘记槟榔创始人甘景云先生,1922年出生于湖南省汩罗市高家坊镇甘家村。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逃避战事,父亲带他离开祖籍,流落他乡。

因为家境拮据,父亲只得将12岁的儿子甘景云送到常德市大庆街兴记槟榔店当学徒。可怜未成年的孩子刚比柜台仅高出一个头,干活还得站在凳子上。每天起早睡晚,天不亮就起床,扫地、抹灰、学做槟榔。晚上关了店门板子,还得给老板打洗脚水、擦水烟袋、擦煤油灯罩子。另外,还得替老板娘倒马桶、看孩子、做家务。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三年学徒期。

出师后,甘景云在常德东门外三铺街广兴槟榔店当帮工。

1939年8月,日寇轰炸常德,店铺关门,甘景云失业回到长沙。尔后,他先后在湘潭广兴隆、德利和、顺达等槟榔店做帮工。1946年,回到长沙,在坡子街与人合伙做槟榔生意,直到长沙和平解放。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1)

当年与人合伙开店的契约

1950年,甘景云先生在坡子街的新坡子街口开了家“协成槟榔店”,终于自己当上了老板。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2)

“甘记”槟榔创始人 甘景云先生

甘景云先生继承了传统商人的优良品德,在制作过程中恪守规程,严格把关,做出的槟榔味道正宗,很快生意就胜于一般的同行业店铺,在同行业中很有名气,成为当时长沙槟榔名家“五虎一豹”之魁首。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 甘景云先生积极响应,“协成槟榔店”参加了“公私合营”。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全民大炼钢铁,甘景云先生极积响应参加。他由西区总店推荐到长沙船舶厂参加工作,担任采购员工作,经常去江永等地采购制造船只的木材。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3)

大炼钢铁 网络图片

由于孩子多,家庭负担重,只好由没有参加工作的妻子出面,在自家一楼开了个小小的店铺,主卖槟榔,兼卖香烟,代售邮票。生意虽不大,尚能维持家庭开支。

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小店不得不收摊。1968年,动乱形势有所缓和,甘家槟榔的小柜台再次亮相坡子街头。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小店又停业了。

1982年,甘景云先生退休回家,有了足够的时间,他决定重振旗鼓,大干一场。因此,槟榔店重新开张,取名“甘记槟榔”,并在工商局注了册。

槟榔制作质量保证的第一个关键是原料。为了保证槟榔质量,甘景云先生敢为人先,只身去闯荡尚未开放的海南,是湖南槟榔行业第一个登岛的老板。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4)

甘景云先生在海南考察槟榔园 汤武 翻拍

槟榔原用于中药,一般当中药材收购,且只收购结了籽的老槟榔,而人们通常直接食用的槟榔必须是未成熟的嫩籽。

甘景云先生在岛上亲手教当地人制作干果,到种植园实地观察,确定品种,最后挑中了一个槟榔园,认定为甘记槟榔的原料专供商。

槟榔的好坏决定于口感,一般制槟榔的店子,大多是用糖水煮槟榔壳。这种制作方法快,省事,可现制现卖。但效果差,进口时味道还不错,嚼几口后,就索然无味了。

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槟榔,制作时间虽长,工艺繁杂,其口感就很不一般,入口是什么昧,嚼到最后还是刚入口的那个味,味道经久不衰。正如甘老先生讲的:“嚼我制的槟榔,就像嚼腊肉骨头一样,越嚼越有味!”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5)

清洗酿制槟榔的蒸缽 汤武 翻拍

甘记槟榔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首先是挑选槟榔果,按大小、形状分类。接着就是泡制,将槟榔果放入与脸盆直径差不多大的蒸缽内,淋上适量的泡制水发酵。泡制水不宜过多,为了让槟榔果泡制均匀,每小时要翻动一次。天热温度高,每盆只需浸泡3—4天。冬天气温低,则需浸泡15—20天。遇到恶劣天气,还得生火保温。

槟榔灰(点芯的膏)的制作也有讲究,不但配料独特,制作过程中多次过滤,除去沉底的石灰渣,制好的灰,表面像绸缎一样光亮。

除开制作工艺,甘记槟榔对外形也十分讲究,凡是形状不佳的,都要用刀修剪,修下来的槟榔余料成丝状,俗称“槟榔丝”。槟榔丝的味道与槟榔毫无差别,于是就集装成包,每包一分钱。抢购槟榔丝的基本是小学生,因为便宜,而且可口。

甘记槟榔在制作传统槟榔的同时,还推出了石灰槟榔、椰丝槟榔、桂枝槟榔和糖炒槟榔等新品种。

甘记槟榔越做生意越好,名气越大,甚至有外地人戏言:到长沙不吃甘记槟榔,等于没到过长沙。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6)

火红的槟榔摊(正中老者为甘景云先生) 汤武 翻拍

1984年是甘记槟榔的鼎盛时期,每天平均要售出70斤果子,买槟榔的顾客排队等候。

新坡子口那个只有两米多宽的店子实在太小,于是甘记在街对面房子前的空地上摆上柜台,请了几位帮工销售。买槟榔的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甚至还有人专程从外地来“甘记”买槟榔。

恰逢隔街相望的“最新理发店”生意不佳,发工资都成问题。甘老先生看中了这个商机,便与理发店协商。条件是:门面让给甘记营业,理发店的6、7个职工歇业回家,工资由“甘记”发。这是个互利的办法,理发店的职工求之不得。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7)

新开张的甘记槟榔店 汤武 翻拍

后来,甘记又在中和街(坡子街派出所斜对面)买下一套旧民房,用来制作槟榔。几十个大蒸缽放满了一大间屋,每小时每个蒸缽都要翻动一次,劳动强度极大。幸好甘家儿女多,且都长大成人,有他们帮忙,甘老先生的担子减轻不少。

甘记不但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恪守信誉。有一段时间,海南的槟榔果价格猛涨,每斤果子涨到每斤90多元,劳力不计,每口槟榔的净成本就达到1.5元。何况不是每口槟榔都能卖到2元,质量稍差的就只能卖到1.5元,甚至1元。就在这种不赚钱的情况下,甘记坚持不涨价,亏本也卖的原则,硬是熬过了那段最困难时期,得到广大顾客的信任。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8)

新店子生意兴隆 汤武 翻拍

社会上曾有过“商家为了提劲,在槟榔里加了敌敌畏”的流言。湘潭市槟榔协会会长为此要求湖南电视台举办专题节目,以澄清事实。专题节目由贾芳主持,甘记槟榔也有幸应邀参加。甘家兄妹述说了槟榔的制作全过程,消除了消费者不必要的担忧。

甘记槟榔不但注册了“甘记”商标,还有统一了包装。社会上居然还有不法商人盗用“甘记”商标赚钱。

湖南槟榔特色(曾经的甘记槟榔)(9)

“甘记”槟榔的注册商标及包装 汤武 拍摄

甘家兄妹及亲戚分别在解放东路、银盆岭、黄兴南路、蔡锷北路开设了分店,坡子街总店由德其、建军兄妹俩坐镇。

2003年,坡子街民俗民食街建设工程启动,甘家坡子街及中和街两处房屋同时拆迁,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门面和制作间,后来甘老先生病故(享年84岁),坡子街的甘记槟榔总店因此停业,目前还留下分店在继续经营。

(感谢甘德其先生提供的资料和照片)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汤武,编辑 | 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