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 王春霞

向模范身影致敬(跟着模范的足迹前行)(1)

王春霞

  “法律是冰冷的,但检察官的心是热的,可以用法律的智慧照亮草原人民的心……”这是我的“师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常说的一句话。

  18年前,我考入达茂旗检察院,成为潘主任的书记员。2017年7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后,我又有幸与潘志荣搭档,成为“潘志荣公益诉讼办公室”的一员,也成为达茂旗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最早探索者。

  近五年来,达茂旗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断发展,从不为人知到群众有了公益损害线索就来找检察院;从行政机关“躲着检察机关走”到主动移送线索……而我也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有可能就试一试,再到“没问题,我来”。我很幸运,自己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也很幸运自己跟着模范一起成长。

  百灵庙镇某小区紧邻艾不盖河道,每年河道蓄水时,小区的48户居民地下室就会灌入地下水。得知线索后,我到居民地下室查看发现,虽然水已退去,但处处是水浸泡的痕迹。一位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说:“这样的房子我们住得不安心啊!”

  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小毛病”都是群众心头的伤。为尽快解决小区居民的难题,我找到住建局,住建局的答复是河道内蓄水问题应该找水务局。我又找到水务局,水务局说艾不盖河拦洪坝是住建局建的,拦洪坝引起艾不盖河道水位上升,出现地下室进水的问题。原因找到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连着跑了数天,我有些泄气,向潘主任发牢骚。潘主任说:“再难咱们也不能退,咱们进一步,问题才能退一步。”

  已经临近供暖期,想到地下室里被水浸泡的锈迹斑斑的供热水管,在供暖高压下可能有爆管的危险,我更坐不住了,立刻向两个单位公开送达了检察建议。一次次的奔波赢得了两家单位的配合,他们对检察机关作为公益守护人的职责也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主动想办法,很快派出施工队。我下班后经常去盯工程进度。在当年10月供暖季到来前,48个地下室的防渗工程做完了,每个地下室都更换了崭新的供热水管。小区的热心居民也经常到地下室看他们的“安居改造工程”,他们还热情地和我唠嗑:“多亏了检察院的推动,工程我们很满意。”

  群众的肯定让我更加体会到公益诉讼检察官维护群众利益的喜悦。这起小小的案件之后,我又参与办理了满都拉港务商贸有限公司粉尘环境污染案、艾不盖河水源地保护案、希拉穆仁景区旅游企业污水污染草原案等。每一起案件办理的背后,都有曲折与难点,也有突破与收获。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经过我们的“把脉”“开方”,找到了突破口。眼见着天蓝了、水清了、旅游业规范了,每每看到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一点点变得更好,曾经一路走来的难与苦似乎都化作了沁入心脾的甜。几年来,我参与办理的2个案件被评为内蒙古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今年3月,我被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

  岁月如白驹过隙。潘主任也到了退休年龄,而我也人到中年。潘主任说:“我呀,退而不休。小王,咱们还得一起守护这片草原,这片碧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