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传说中的西方的圣诞节走在长沙繁华的街道上,从昨日的平安夜,到处洋溢着商家精心打造的节日气氛,年轻后生们也不乏披挂了洋气新意的盛装,脸上无不绽放着青春浪漫的笑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了解跨文化差异的意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了解跨文化差异的意义(文化兼容与觉知)

了解跨文化差异的意义

今天是传说中的西方的圣诞节。

走在长沙繁华的街道上,从昨日的平安夜,到处洋溢着商家精心打造的节日气氛,年轻后生们也不乏披挂了洋气新意的盛装,脸上无不绽放着青春浪漫的笑容。

回到渌口小镇,所谓节日气氛明显消落。途经卖场门径,间或听闻传扬的新年快乐英文歌。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氛围的熏染。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域,越是对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本已无可厚非。只是到了我们这种年岁,在阅历中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却对文化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领悟。

我一直记得中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它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里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小说通过一个叫小佛朗士的顽皮孩子在被沦陷后最后一堂母语课上极大转变,以孩子的视角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字里行间寓意了无限深远的意境(当然后来从社会历史发展上被质疑黑白颠倒而又另当别论)。

《最后一课》是我对民族文化的最初感知;随后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觉醒中又无不感受到了文化对人精神震撼的强大力量。以至于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不自觉地习惯把语文这门课叫做国文课,仿佛从中被浸染着一种叫做民族自豪感的神圣文化魅力与精神。

随着国门大开,我们思想开化,接受并包容了多元的文化,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在很大程度上 ,我们又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们为了所谓的现代科技,自己又不自觉地摒弃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例如:珠算。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一次日常工作中的交接班。新调来的已经从业多年的大学生小同事,因不会用算盘,硬是买来计算器才盘点清楚我十来万的现金移交。在我们那个年代,仅凭小学课堂上666(1到36的累加),5050(1到100的累加)基础的珠算学习,到珠算四级的从业资格认定。那时都只是被视为一种技能的掌握,现在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前人智慧的汲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呢?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哲学终极的三大问题。这些似乎和现在,历史,未来有关,又仿佛相关于人生观,唯物论,辩证法......当我还来不及理清用什么认知来解读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哲学问题的时候,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人伦抉择题,让我无不深深体悟到了自己对文化的觉知而有对这些问题认知的相融与相通。

我的母亲年近八十,常年被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困扰,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一直深受腰椎盘突出病症引发的不能直立行走,肌肉萎缩,几近瘫痪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听取资深医生的建议,在除我之外无一亲朋戚友认同的情境下,坚决让老母亲接受了手术治疗。在住院治疗和回家康复的整个过程中,我除却身体上的疲惫不堪,还要忍受不断来自外界“非要折腾老人家受痛苦”而有的“不懂事”的非议和“不动手术或许还好些”的善意关心的人文探究,更要时不时接受老人因卧床休养带来的情绪波动的宣泄与闹腾。在这些身心俱疲的行孝日子里,我始终品味着,思考着,体悟着“孝”的内涵与寓意。从“孝”的形义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当我克服不了老人因行动不能自理,排泄不能自控,腌臜满身引发我反胃呕吐的生理反应,难以把持自己情绪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强化用“我是娘的女儿,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养大,我也会如此终老,我也得做好一把屎一把尿地侍老而为的表率”的反哺思维来思考“行孝”这一人性本源问题。我时常把如此伟大的哲学终极问题轻松笑谈成了对孩子和老人的严格自律,深刻自省的常规行为指南。继而更是在“百善孝为先”,“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诸如此类的古语国学中深刻体悟到人伦常理中折射出来的人生哲学,这些仿佛都相融,相通于我们先前的很多认知。

一场亲身体历,其实就是一种深刻的学习。我比任何时候都愈发静下心来读解先前不求甚解的《易经》、《论语》、《庄子》......正如一部距今三百多年历史的巨著《红楼梦》里,竟然衍生出了服饰学,药理学,饮食文化,养生文化......我赞叹古人的智慧,也折服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种从未有过的由文化觉知带来的震撼感油然而生。

我时常被儿辈后生笑讽为“马王堆”,“古董”。诸如一些网络语言,文化新词都不懂,而且还理直气壮地不屑于此种无知。在我看来,在我们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叫嚣着诸如“日本文化一条街”式的对文化兼容并蓄的态度终究引致我们丢了祖宗的东西而最终忘却“我是谁”,无不让我们没有经历过历史苦难的新生代容易在仿如皇帝的新装一样自愚,没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丧失了精神而还不自知。

西方的新年第一天即将过去。狂欢的冲动冷却过后,随着越来越厚重的中国红传统春节的到来,我相信在全民共同防疫的中国力量的凝聚中,更将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深刻觉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