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年11月18日,后唐大军马上攻破城墙,大殿之内所有的人吓得全部四处逃亡,找到认为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没有门路的就躲到偏僻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女眷不停哭泣,男的神情木然,对马上来到的敌军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如果敌军报复般的烧杀抢掠,自己肯定在劫难逃此时朱友贞看着空无一人的皇宫,殿下没有了毕恭毕敬的王公大臣,只有冷冰冰的椅子七零八落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喊杀声音,自己没有一点办法,只有唉声叹气,还好,自己近臣都将皇甫麟关键时刻没有弃他而去,大殿内只有他们两个相互安慰,相互诉说种种以前不该做的错事,可是现在都悔之晚矣此时他们两个面对即将破门而入的敌军抱头痛哭起来,或许哭泣能缓解此时紧张的心情朱友贞对国家的命运掌控不了,可是到了最后怎么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中,梳理一下自己慌乱的情绪,对皇甫麟说:“梁晋乃是世仇,你快杀了我,不要让我落在仇人手里受辱”从这点来看朱友贞多少还是有点骨气的两人相互劝说一番,最后皇甫麟杀死朱友贞,随即自刎而死,跟随皇帝而去,实现了对皇帝忠心不二的诺言是年朱友贞第三个本命年,阴历十月初八,在位十一年,享年三十六岁朱友贞称帝后,看着自己的名字不够高端大气,叫起来也不响亮,拿出字典,找出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内涵的字,从此家谱中正式郑重的改为朱瑱巧合的是瑱”字可拆分为“一十一、十月一八”他最终果然在称帝的第十一个年份的十月八日死亡事情就是这么诡异,早知道自己改为朱万年就好了,否则就不会把梁国灭亡的黑锅一直背到现在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朱友贞什么时候被灭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朱友贞什么时候被灭国(因改名而亡国的)

朱友贞什么时候被灭国

923年11月18日,后唐大军马上攻破城墙,大殿之内所有的人吓得全部四处逃亡,找到认为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没有门路的就躲到偏僻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女眷不停哭泣,男的神情木然,对马上来到的敌军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如果敌军报复般的烧杀抢掠,自己肯定在劫难逃。此时朱友贞看着空无一人的皇宫,殿下没有了毕恭毕敬的王公大臣,只有冷冰冰的椅子七零八落。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喊杀声音,自己没有一点办法,只有唉声叹气,还好,自己近臣都将皇甫麟关键时刻没有弃他而去,大殿内只有他们两个相互安慰,相互诉说种种以前不该做的错事,可是现在都悔之晚矣。此时他们两个面对即将破门而入的敌军抱头痛哭起来,或许哭泣能缓解此时紧张的心情。朱友贞对国家的命运掌控不了,可是到了最后怎么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掌握在自己手中,梳理一下自己慌乱的情绪,对皇甫麟说:“梁晋乃是世仇,你快杀了我,不要让我落在仇人手里受辱。”从这点来看朱友贞多少还是有点骨气的。两人相互劝说一番,最后皇甫麟杀死朱友贞,随即自刎而死,跟随皇帝而去,实现了对皇帝忠心不二的诺言。是年朱友贞第三个本命年,阴历十月初八,在位十一年,享年三十六岁。朱友贞称帝后,看着自己的名字不够高端大气,叫起来也不响亮,拿出字典,找出了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内涵的字,从此家谱中正式郑重的改为朱瑱。巧合的是瑱”字可拆分为“一十一、十月一八”。他最终果然在称帝的第十一个年份的十月八日死亡。事情就是这么诡异,早知道自己改为朱万年就好了,否则就不会把梁国灭亡的黑锅一直背到现在了。

养尊处优

朱友贞的出身非常正统,他是太祖朱温正妻张慧生的嫡子,排行老三。高贵的出身预示着他有令人羡慕的显贵的一生,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自己只要听从父辈的安排就行了,少年学习,不用走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去科举考试,过了初中阶段(十五六岁)直接封为王爷,享受国家的高官厚禄,吃穿奢华,无忧无虑。此时任禁军首领之一。他的生活本来很平静,可是一场突如其来饭局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人生起伏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凤凰涅槃后又归于平静。

九五之尊

913年,春节后姐夫赵岩来家串门,两人推杯换盏后,朱友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大意就是二哥这个皇帝杀父上位,对我也爱答不理,大臣也怨声载道,我早就想取而代之。赵岩支持了朱友贞的想法,在几天后帮助内弟梦想成真,赵岩也没白忙活,给了财政部长的位子,朱友贞终于一飞冲天,如愿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开着大梁这所大船,摇摇晃晃的向前开进,谁也不知道迎接的他的是鲜花掌声还是狂风暴雨。

任人唯亲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友贞上任后培养自己的嫡系人员掌控大局,说到底也没大的原则性错误。就是自己的愿望和能力没有成正比,把所有核心部门的全部都是自己姻亲的人。姐夫赵岩以及赵岩的亲戚帮助自己登基,任命财政部长,全国的前你说了算;六部、三公决策部门让自己的德妃的兄弟,喜欢哪个部门,你们自己看着分配一下,每天的大殿的早朝会议全部是朱友贞自己亲戚见面会了。敬翔、李振等有名望的大臣碍于老臣情面,没有被罢免宰相,所有的提议,朱友贞就认为赵岩说的是真理,老臣意见和建议不管对与错,一概置之不理,极大地伤害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积极性。李振干脆称病不出,不问政事,不给这帮小子们玩了。重用的亲戚们多是一无是处,把持朝政,卖官鬻爵,离间将相,致使朝中人心涣散,人人自危。

劫后余生

自己还是均王时,迎娶了大将张归霸的女儿张氏,朱友贞913年登基后,内忧外患,一直没有时间举行册立张氏为皇后的典礼,915年9月24日,张氏病危,在病榻前朱友贞才匆忙下旨封张氏为德妃。幸福转瞬即逝,当晚张氏病发去世。两天后在葬礼仪式上,节外生枝,朱友贞的八弟朱友敬,看到朱氏家族有杀前朝皇帝、哥哥杀父即位、弟弟杀哥哥即位的优良传统,密谋杀哥哥朱友贞皇帝,自己也即位当皇帝。当晚,朱友敬派刺客潜入朱友贞寝宫,也许是命不该绝,竟然在梦中梦到有人刺杀自己,被噩梦惊醒的瞬间,不是是紧张还是没藏结实,刺客的宝剑竟然掉到地上,发出的声响急忙拿剑自卫,惊慌的大喊:“来人,来人”。同时想再捡起来欲行时,卫士已经赶到,迅速把刺客拿下。走到殿中,给前来压惊、德妃的哥哥张汉杰说:“差点见不到你了,吓死我了”。想想也对,朱友贞就是刺杀哥哥即位的,心理就怕弟弟们效仿自己,怕啥来啥,想着想着就来了。刺王杀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朱友敬一家全部被杀,刺客被诛九族。此后,对兄弟亲族猜忌更重,兄弟诸侯王全部被监视居住,没有一点行动自由了。

烽烟四起

朱友贞称帝的这十年,绝对是乱世天子,变成了消防队长,四处灭火,窝囊的是自己的臣子竟然纷纷起来与自己对着干,就这点就看出来朱友贞驾驭全局能力实在是能力欠缺,现举几例如下:914年,朱友贞命福王朱友璋出镇徐州,接替蒋殷为武宁节度使。可是蒋殷对自己的免职相当气愤,又没做好安抚工作,在徐州叛乱,归附南吴。朱友贞并命牛存节、刘鄩率军平乱。915年2月攻入徐州。蒋殷看到无力回天,全家走进熊熊大火中,全部自杀;918年,泰宁节度使张万进在兖州叛乱,归附晋国。朱友贞命刘鄩为兖州安抚制置使,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攻城战。919年10月,刘鄩攻入兖州,朱友贞下旨诛杀张万进全族;921年4月,惠王朱友能在陈州叛乱,举兵攻打东京。朱友贞命王彦章、张汉杰率军征伐。是年七月,朱友能投降。由于朱友能是皇亲,赦其死罪,降封房陵侯;陈州百姓毋乙、董乙以宗教组织群众进行武装起义。多次派遣州兵镇压,都被起义军击败。920年10月,起义军一致推举毋乙为天子。朱友贞派兵合围,俘获毋乙等首领八十余人,斩于东京闹市。虽然以上叛乱都平定了,但是疲于应付,实力损耗,元气大伤。

强敌压境

除了处理境内的大将叛乱外,其实最大的威胁就是李克用的晋国,也就是后来的后唐。在朱温在世时,李克用忌惮朱温的雄才大略,即使朱温对自己刺杀未遂,李克用有生之年也没有完成报一箭之仇的心愿。双方的恩怨发展到下一代,实力发生了变化,有利的形势向着晋国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后梁也是被后唐所灭,在历年的交战中始终处于下风。

915年4月,杨师厚病逝后不久,魏博镇分割为魏博、昭德两镇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投降晋国。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兼并魏博镇。成为梁弱晋强的转折点;916年2月,朱友贞进犯晋国后方重镇太原,久攻不克后撤军,后晋国进军梁国,9月黄河以北基本被晋国占领;917年12月,晋军开始进攻东京的流言,使朱友贞放弃洛阳祭天大典,仓皇返京;918年12月,与晋军对峙中,发生内乱,大将被杀,后与晋军战斗中打败,死伤三万余人;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谋求为子朱令德接班,朱友贞拒绝后,担心造反派兵进驻,朱友谦为保命造反归晋,兵败,河中镇、忠武镇从此脱离后梁,归附晋国;922年,趁晋军主力北征,梁国趁机收复十余个县城,这是亡国前为数不多的胜利......

哭帝殉国

923年4月,李存勖在曾经属于后梁的领地魏州称帝,建立后唐,为了实现父亲灭梁报仇的遗嘱,向后梁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更为疯狂的进攻。称帝当月占领了后梁天然屏障郓州;8月后梁孤注一掷,全国兵力誓夺郓州,但东京成为空城;10月后唐大军绕道领兵到达东京城下。在亡国的最后时刻,朱友贞临死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首先拒绝逃亡,不当孬种,继续当全国的精神领袖;其次调动一切可能的兵力与后唐作战,天不作美,但因黄河决堤,援军张汉伦无法到达京城;不当俘虏,城破前将皇甫麟召到建国楼,两人抱头痛哭后,让其把自己杀死,以死殉国,为后梁流尽最后一滴血。

几点看法

后梁16年的历史,朱友贞主政10年,在70多年的五代十国是不短的存在。我认为朱友贞从本性上来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除了杀死朱友珪(珪杀父)即位,杀死政变的朱友敬外,为了稳定自己的皇位,其他的兄弟只是软禁起来,除了自由,还是享受王公级待遇。原来的老臣敬翔等虽然不再决策国家大事,但是还维持他们的宰相职位,没有罢免,甚至他们罢工后也没有治他们的罪,在生活比较克制,没有荒淫无度;在识人用人能力欠缺,没有过亲情关。即位功臣姐夫赵岩任财政部长,妃子张氏兄弟皆为六部或军中大将,提拔亲眷出发点不错,但过多过滥,没平衡好其他政治势力的关系,国家的航向因此走偏;有守业有成之心,但军事谋略较低。在削弱地方势力的过程中,急功冒进,稳重不足,分割魏博镇就是教训,后来类似错误一犯再犯,在与晋国交战中,无章法可寻,最多的疲于应付,没有自己的大局方略。

胜王败寇是简单地评论古人的方法论,从亡国的角度看,朱友贞是一个昏君,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认识他,性格、为人方面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从设法即位、主政十年、吸取唐朝地方势力强于中央衰败的教训,试图削弱地方强藩、梁晋对峙也坚持十年之久等等来看,也曾努力过,进取过,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临死不惧,表现出了谦谦君子应有的强劲风骨,生于安乐的君王能有这么大的勇气,成了人生中闪光的一刻。后唐李存勖曾说:“与梁主十年对垒,恨不生见其面”。作为恨之入骨的敌人,反面说明朱友贞肯定有缺陷,但不失为一个硬汉,改名瑱子后,十一年亡国或许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