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省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省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其中,遵义工业规模增加值累计完成929.69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挖经济增长点?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挖经济增长点(一路艰辛一路歌)

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挖经济增长点

1月16日,省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省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其中,遵义工业规模增加值累计完成929.69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遵义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来之不易,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遵义稳增长促发展的压力更重、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代表敖鸿感触颇深,他说,工业经济要逆势上扬、绝地突围,必须始终保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定力,坚持思想求创新,以善学善思善谋的睿智、敢闯敢试敢突破的勇气、创新创优创一流的自信,聚焦工业不动摇、不走神、不散光、不懈怠,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遵义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敖鸿一语道出了遵义工业经济的几多困难几多喜,一路艰辛一路歌。

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目前,遵义工业化进程才刚迈入中期阶段,而全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赶上全国仍需要付出长期的辛苦努力。

“十二五”工业实力大提升

从“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抓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抓转型”的发展思想提出,到“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全力以赴守底线、凝心聚力上项目”的高度统一共识,再到“工业兴则遵义兴、工业强则遵义强,工业领先则遵义领先”的发展理念深化……这五年,遵义工业经济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很不平坦、很不平淡的“V”字型发展之路,曾经一段时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一度落入谷底,在省内排名倒数。

蓦然回首,在经济发展受外部冲击最大,挑战最为严峻的现实困境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光,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魏树旺等主要领导高位统筹、精细调度,在“V”字型的曲线上遵义工业经济的砥砺前行、奋勇攀高,无不渗透着乘风破浪的信心、勇气与智慧。

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主任、代表陈志平说,“十二五”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全市工业战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千方百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守底线走新路率先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声音越加坚定,始终如一、深入推进主基调、主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文件,从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进一步明确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措施、要求,强力推进四大区域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差异发展、科学发展。

这五年,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断深化工业强市推动跨越的发展共识,不断凝聚主抓工业提速发展的智慧力量,不断增强狠抓工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勇气信心。

自上而下层层凝聚的共识,自上而下层层传导的压力,自上而下层层落实的责任,进一步激发了遵义顶住下行压力,拼出战斗胆识,干出显著成绩的内生动力,更汇集成遵义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气神。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际,无不彰显出工业经济的核心主导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火车头’引领作用。”陈志平说,“十二五”遵义工业完美收官,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标任务,500万元口径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010亿元,是2010年的3.22倍,年均增长26.4%,提高3.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占全省比重为26.2%,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为全省的60%。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929.7亿元,分别超过贵阳、六盘水、毕节218亿元、439亿元、569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继续领先全省,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更为重要地是,除了规模工业增加值,“十二五”遵义工业投资达1005亿元,是2010年的4.9倍,年均增长37.9%;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200户,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工业经济跃上“3个1000”新水平。

如果说总量第一、指标破千值得欣喜的话,那么结构调整、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企业培育、发展方式的不断突破更令人振奋鼓舞。

“预计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36.7%,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陈志平说,目前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白酒产业作为“第一产业”贡献突出。遵义白酒产量从2010年的19万千升提升到2015年的42万千升,2015年全市白酒产值达到610亿元,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特别是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规模总量突破600亿元,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比2010年增长239%。

市发改委主任、委员汪先明也表示,原来晒完太阳晒月亮的荒坡蛮地,在“十二五”时期变成了一栋栋厂房林立、企业入驻的产业园区,成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转型升级、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提速、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大批曾经想都不敢想,招不来、引不到的大项目、好企业,如今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集聚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是遵义工业实现后发赶超的根本路径,是坚守发展与生态两底线的必然选择。

如今,北部贫困县无中生有天地宽,正安吉他产业园、道真药物园区风生水起;东部地区农业县书写工业传奇,余庆县烟花爆竹产业园初具规模,湄潭、凤冈茶海园区变景区融合发展效益显;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园区,茅台酒厂实施万吨技改,产量由2.84万千升提升到4.27万千升,白酒产业园转型升级加速向千亿级目标迈进;中部地区带动性、辐射力强的产业园区“接二连三”,新蒲新区以晴集团为首的大数据引领智能终端发展开创先河,红花岗区巴斯巴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建设带动全产业链落地开花。

截止2015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经开区13个、省级高新区1个。17个重点园区全部纳入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8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聚园区,园区起步区规划面积达122平方公里,累计建成标准厂房814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47座,吸纳入驻企业786户,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实现“七通一平”。预计2015年,园区完成产值18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完成投资100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15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668亿元,是“十一五”的5.8倍,建成投产重大项目539个。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亿元,与贵阳、安顺实现通信“同城化”,在全省率先实现移动4G信号乡乡通。

“转型升级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了突破。”陈志平说,五年来遵义成功引进以晴集团、财富之舟、安信中保等企业。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7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中国驰名商标19件、19个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完成酱香白酒省级行业标准制定,建成白酒、茶叶国家级检测中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6%,累计淘汰落后生产线141条、落后产能533万吨,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工业经济无不演绎着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辉煌“十二五”已是历史,崭新“十三五”已经走来。

如何守好底线走好新路奔向小康?我们在每一次重大突破与发展中,辩证地思考,努力寻找着蕴藏期间的深刻道理与客观遵循。

敖鸿坦言,“十二五”遵义工业经济虽然成绩显著,但是总量不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三五”是工业经济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期,也是工业转型升级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义肩负着工业发展赶与转的双重使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夯实平台的工作路径,努力保持较快的速度,扩大在省内的领先优势,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总量差距,加速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奋力构建遵义现代工业新体系。

“面对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考验,必须牢固树立‘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的理念。”陈志平说,仁怀互联网 白酒的创新尝试和有益探索,就告诉我们要更加坚定地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只有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地谋在新处、想在深处、干在实处,才能继续发挥工业“当先锋、打头阵、作贡献”的引领作用。

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城市。其工业总量已在全省领先,但这并不意味工业发展可以“高枕无忧”。特别是目前虽然规模工业增加值已超过贵阳218亿元,但是在特色食品产业、医药产业等方面遵义与贵阳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差距,遵义从不气馁,不断“学习贵阳、紧跟贵阳、紧追贵阳”,更加自觉地肩负使命、扛起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陈志平说,“十三五”我们将坚决落实主基调、主战略,继续坚定不移地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全力以赴守底线,凝心聚力上项目,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遵义智造”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协调融合为突破,以“绿智园区”为平台,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抓创新、促改革、扩开放。

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省上下一个声音、一个调子,一个步子。

面对新形势,面对新任务,“十三五”,遵义围绕市的“123456”行动计划,将实施工业“344556”专项行动,即加快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特色服务外包产业、机电制造业“三大基地”,着力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全国重要名优白酒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四大集聚区”,加快发展新型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烟草产业、机电制造业“四大百亿级产业”,着力培育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白酒、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五大千亿级产业”,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绿智园区”建设、创新驱动、“骨干企业”培育“五大工程”,做响做亮烟、酒、茶、药、食品、健康水“六张名片”,加速打造遵义工业经济升级版,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

汪先明也说,打破才能出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十三五”,遵义就是要千方百计积极抢抓一切机遇,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地“新”,从思想观念上要坚持“无中生有”的理念,从战略层面上要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重大项目为载体,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加积极的融入重庆、紧追贵阳、联动北上广等。特别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强工业体系,才能把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结合起来,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扩大工业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遵循于此,到2020年,遵义规模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7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的2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86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9%。

开好局起好步谋求新跨越

立足当前,结合实际,才能谋划好长远。

可以预见,“十三五”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传统产业增长点向新增长点交替接续的重要关口期,我们相信遵义从来不缺乏化“危”为“机”的勇气和智慧。

要以开局之年就是决战之年的认识和姿态,努力保持真抓实干的冲劲、韧劲、干劲——这是党委政府的充分发挥工业经济作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而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冲锋号。

“今年,必须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为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陈志平认为,尤其是欠开发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是第一任务。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才能调优结构、转好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抢抓机遇,形成新的产品、业态、生产模式和发展动力。

陈志平说,具体而言,必须挖存量、做增量,坚持两条腿走路来稳增长,以深入开展好百千万、双服务、双培育、双退出等行动来增效益,坚持创新驱动与项目建设双并举来形成新动力。始终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围绕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园区,优化四大区域工业生产布局,提高园区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配套能力,创新园区建设的模式,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发展能力、吸引能力,努力推动产业园区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始终坚持企业为重的工作理念,千方百计落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为企业服务,全力做好保障企业要素供给的“加法”,减轻企业负担的“减法”,鼓励技术创新的“乘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除法”,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此外,必须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为核心,坚持与调结构、转方式两手抓来促发展,充分利于政策机遇有利条件,加大供给侧的改革,科学妥善逐步处理好“僵尸企业”,通过改革开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前,不知不觉遵义大数据已经“悄悄”干出了国内的几个第一:IPV6的改造,宽带乡村建设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建设、特色服务外包基地、全国软件工程师度假式研发基地、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贵州省、广东省多位领导实地考察时十分吃惊,对遵义大数据发展给出了抓得实、抓得接地气、抓得有成效的评价。

“我们在大数据发展的总量上,三分天下有其一。”市大数据办主任娄方毅说,其实遵义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并不落后,相反已经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作贡献了。

除了风生水起的大数据以外,脱贫攻坚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今后,我市将充分发挥工业自身优势,动员组织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帮扶计划,安排帮扶资金,落实帮扶项目,推动产业扶贫、园区扶贫、就业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努力让更多农民有机会在家门口就业,有机会转变为产业工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当下,无论是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工业“给力”的精准对标,还是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振奋鼓舞,都必将是“十三五”满载希冀的新征程,更将会为黔北大地带来更多斑斓色彩与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