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缺少较大的子实体的一部分真菌的俗称。主要分布在半知菌纲。

子实体式产孢结构形式多样,是简单小型到复杂进行。除产孢组织外,还包括有多种对孢子的保护、形成、传播,有作用的组织,拟组织及辅助结构。

真菌依据形态结构可分三类:

中国气候区域及霉菌生长区域图

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么(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1)

B1区多为干旱区,基本无霉菌危害,B2区和B3区全年月平均相对湿度≥70%,月平均温度≥8%8℃的月份达3-4个月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年平均温度10-15℃。霉菌活动较为频繁,存在霉菌的危害。

B4区,全年月平均相对湿度≥70%。月平均温度≥18℃的月份可持续5个月以上,全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月份达10个月,每年梅雨季节达2-3个月。霉菌活动频繁,为霉菌高发区。

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

产毒菌株的特点:霉菌中只有极少数霉菌产毒,而同一产毒菌株中也只有部分菌株产毒;霉菌产毒能力是可变的;霉菌产毒没有严格的专一性。

水分和湿度:水溶液状态营养物质才能被菌体吸收。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有结合水、溶解水、自由水。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水是自由水。

温度:20-28℃,一般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的最适温度。

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和少量氮、矿物盐,不同基质对霉菌的生长和产毒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产毒霉菌

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么(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2)

常见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展青霉素。

真菌毒素致病特点

霉菌污染度: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或100粒粮食上霉菌总数表示食品染霉菌情况。

检测霉菌菌相构成

霉菌菌相

  1. 田野菌,(如气链孢霉、芽枝霉、头孢霉等)占优势,表示粮食新鲜。
  2. 曲霉和青霉检出不表明粮食已经霉变,
  3. 如毛霉、根霉、木霉检出则说明粮食已开始霉变。

食品卫生学意义,引起食品变质,使其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在各种食品或饲料中产生霉菌毒素,引起人畜霉毒素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