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善良、睿智、聪明及勤劳于一身的女人,十八岁时嫁给了父亲, 一生孕育了七个儿女,可以说历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父亲的家境比较贫寒,所以日子 直过得紧巴而艰苦,但无论生活有多难、有多苦,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因在母亲的心理流淌着一条幸福的暖流,那就是父母用六十年的心血浇灌出来的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小的时候从我记事起,就从没见到父母吵过架,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商量着办,即使是在某些事情上有过分歧,但也都能和平解决。也从没听过父母被此说过一个脏字,他们一直相敬如宾。

父亲是个乡镇医院的院长,工作非常繁忙,还经常去小山村里出诊,有时一走就好几天。母亲没读过书,也没有工作,可母亲并没有闲着,她不但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家务,而且还得去外面做零工填补家用。因母 亲曾说过,要想让男人有所成就,女人就必须要为男人撑起后半个天空,因此,母亲一生从没让父亲进过厨房。

母亲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在生活上百般呵护父亲,而在工作上也给予父亲莫大的支持和帮助,那时,无论病人什么时候找到家里, 母亲都会热情招呼。有的时候,患者半夜来敲门,在寒冷的季节,母亲也会披衣起床,为求医的患者倒一杯热水;有时我们一家人刚坐在 饭桌上吃饭,病人就会闯了进来,而母亲就会主动把饭桌推到一边,让父亲就地施救,并且会给父亲打下手,父母在六十年的相依相伴中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

三年前,勤劳半生的母亲患上了脑血栓、小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等相关疾病。因此母亲什么也做不了,别说是家务,就是自理能力也有所下降。于是,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老父,不仅学会了做饭做菜,还学会了包饺子、洗衣等家务。为了心疼父亲,我们给雇了保妈,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亲自担当起了照顾母亲的一切事宜。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进屋里的时候,父亲就会亲手为母亲端上一杯热牛奶,扶持她喝下,然后再协助母亲穿好衣服。按时把母亲的药和水亲自送到母亲的嘴里。受疾病的影响,母亲的嘴角有些闭不严,所以每次吃稀饭和饮水的时候,就会顺着嘴角往外溢,而父亲从来没有嫌弃过,总是用手帕小心翼翼地为母亲擦干。而母亲掉在桌上的饭粒,也会被父亲拾起来放进自己的嘴里。 吃水果的时候,父亲会把洗好的瓜果用汤勺将甜芯部分喂给母亲,自己则把剩下的外壳吃下。尽管这样,母亲还是经常地发脾气,耍小性子,并向我数落父亲的所谓过错,每次我安感父亲的时候,父亲都会笑着对我说“放心吧!女儿!你妈有病,我不会生气的。

为了防止母亲腿部肌肉萎缩、父亲每天都会扶着母亲去广场那溜弯。父亲一手扶着母亲, 一手拿着小凳,每走几步,就把凳子放下,让母亲坐下休息,然后再继续前行,常常是整个下午只能围着广场走一圈。父母相互挣扶的温馨画面已经成为了广场里的一道风景,因此也会常常引来那些孤寡老人们欣慕的眼光。

由于母亲腿脚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所以经常便秘。 最困难的时候,三、五天都排不下一次,看到母亲痛苦的样子,老父就会戴上手套亲自用手去抠。有时母亲在排便的时候失去了知觉,半夜会把粪便便在内裤上,而这些都是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自给母亲换洗。我告诉父亲我们不在的时候你可以让保姆干。可父亲却说。 “傻女儿!你母亲自从跟了我, 一辈子也没享过多少福,伺候了我大半辈子,这回就让我好好伺候她一回吧?”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这是老两口的情意,除了感动 ,也为此略有所悟。真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和给予,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和强占,原来爱也是可以换着来的。

由于父亲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母亲对父亲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母亲的整个世界里都装满了父亲的影子,有时她可以不认识亲朋好友,不认识自己的儿女,但唯独能认识的就是父亲。

记得去年父亲有病住院的时候,母亲的失落感就极强,每次我从医院回去看她。她都会呆呆的坐在那,用一种期盼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门口,哪怕有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她都会抖抖擞擞的站起身来往门口那看。我喂她饭的时候,她会吐出来,吵着让父亲喂。而在医院的父亲呢,做完(微创)手术仅三天,就非得吵着要出院,我知道父亲执意要出院既不是怕花钱,也不是因为我们全家都是搞医的,而是不放心母亲。

这样我们扭不过父亲,就把他接回了家。当母亲看到父亲的那一刘,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流露出开心的微笑,她让父亲依在她的身边,就这样手牵着手地注视着,生怕父亲从地身边走掉。此情此景,让我们这些能儿女的真的很感动, 为此我也常常会泪流满面。

父母这种朴实无华的爱恋,不仅给我们这些儿女起到了一个榜样,同时也让我这个四十多岁的女儿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真爱。

真爱它不是口头上的甜言蜜语、也不只是唐诗宋词里的优美诗行,更不是虚无漂面的那种浪漫的情怀,他就是从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无私奉献: 一种相濡以沫、携手相牵的体贴与关怀。

玫瑰的美文推荐(原创散文六十年永不凋谢的玫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