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湖大武汉。

提到“大武汉”,不少市民都知道,国内常以“大”冠之的城市,唯有大上海和大武汉。随着城市扩张,也有不少城市喜欢以“大”冠之,比如大成都、大重庆、大天津,但接受度和通晓度最高的,唯有大上海和大武汉,没有第三座城市,能获得这样的“大”认同。

随着城市发展和城区扩张,无论从城市面积还是常住人口来看,武汉似乎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也没有进入全国前列。

那么,武汉为何还常能被称为“大武汉”呢?

【01】

武汉,到底大不大?

按照2020年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9年末,武汉全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户籍人口906.40万人,武汉总面积为8569.15平方千米。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1)

那么,这些数据能否证实武汉之“大”呢?如果单就数据本身来看,武汉确实很大,但将其放在国内城市里进行比对,你就会发现,武汉好像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大。

其实,城市大不大,城市总面积(版图面积)说了不算,如果这个算数,新疆个别县域的版图面积比湖北省都大。

之前,经常有人拿武汉的版图面积说事,并折算出1个武汉=1.34个上海/1.29个南京/1.14个广州/5.99个厦门/4.25个深圳……甚至有人算出,武汉≈(纽约 巴黎 伦敦 首尔 东京)面积总和×2。还有人调侃,“朋友从广州坐高铁来武汉,我同时从东西湖出发去接站,结果朋友到站了,我还在路上,以此说明武汉足够大。”

殊不知,版图面积只能说明占地面积大,并不能表明城市就大。因为讨论城市大小,最有可比性的指标是建成区面积。所谓“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区。拿版图面积来比较一个城市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2)

以上数据为2018年数据,部分数据虽有小幅变化,但排名变化不大,仅供参考。

当然,就版图面积而言,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中,武汉连前10名都未能进入。就建成区面积来看,即使按照目前已知的各类统计数据中最高的来排名,武汉也仅排名全国第五(后文将详细分析建成区面积指标)。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3)

从最新(2019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看,武汉仍然位列全国第八,也没有占据绝对人口优势;而最新城市GDP数据显示,武汉2020年GDP预计达到1.6万亿元左右,可能位居全国第九。

大刚重点分析一下建成区面积指标,武汉建成区面积一直都有各种版本,城市建成区统计口径不同,相应的数据出入确实比较大。来自住建部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2019城乡建设统计年鉴》:812.39平方公里。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4)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5)

住建部《2019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0年12月31日)

也有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建成区面积也有“1000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的说法。

大刚了解到,2020年12月25日,武汉市城乡建设局表示,至2020年底,武汉市优先完成内涝和水环境问题突出片区海绵改造面积179平方公里,实现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经过换算可知,截至2020年底,武汉建成区面积不超过895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部分统计数据存在水分。按照住建部的相关统计,全国2018年有9个城市的建成区超过了812平方公里(武汉2019年才达到812.39平方公里)。这些数据仅供参考,但也可以看出,武汉建成区面积并没有很突出。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6)

住建部《2018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

这些年,武汉的建成区面积增速较快,但从全国来看,显然也没有表现得足够惊艳。城市建成区面积是最能代表城市发展水平的数据之一,武汉建成区面积,很难妄自称“大”。

【02】

既然武汉并不大,为何常以“大”冠之?

在大刚看来,武汉被称为“大武汉”,更多源于历史原因,这个称呼多少折射着这座城市曾经的骄傲和荣光。

清末,武汉三镇,先是汉口率先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后有汉阳率先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城市之一。彼时,武汉三镇在行政编制上虽然未成一体,但随着对外贸易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整体的武汉三镇无疑会被时人视为中国经济与政治的“一极”。

“大武汉”概念得以确立,可能源自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段评价:“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

所以,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将武汉视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辛亥首义成功,孙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孙中山对武汉的重视,在之后的政治实践中得到部分体现。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同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从广东内迁武汉。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域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以财政、外交、交通等部长,汉口、武昌二市市长以及防军司令等九人为委员,管理京兆区。

1938年,抗日战争正烈时,国民政府自南京迁至武汉,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武汉会战期间,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自此,“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让“大武汉”这个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每逢武汉遭遇劫难,“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总会再次响起,这也算是难得的城市历史传承。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7)

历史上,武汉不仅政治上地位独到,经济上同样表现出色。1927年之前,武汉市的工业规模处于全国第三位。至1949年,武汉市GDP估算约为2.08亿元,处于全国第四位左右。

所有这些过往,共同构筑“大武汉”的历史记忆。

【03】

1949年后,武汉一直是全国经济贸易中心,曾经有“货到汉口活”美誉。直到1982年,武汉经济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位第一,在全国位列第四,仅次于京沪津三大直辖市,是真正的中国“第四城”,武汉因此被列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

1980年代末,改革开放释放的能量开始显现,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实力则开始一路下滑,经济倒退至全国第17位。到2006年,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4位,各项建设停滞不前。很长一段时间,武汉常被戏称为“大县城”。

作为华中区域重镇,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源自分税制改革之前,武汉作为一个“重税区域”,地方财政结余相当有限。上世纪80年代,武汉对中央财政的贡献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为全国各计划单列城市之首,但是地方财政积累却是倒数第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武汉一度想把对中央财政上缴的比例由83%下降到82.5%,为此,市里多位领导几经周折,但最后还是没有获批。

往事已矣,唯有拼搏,才能赢得未来。近些年,武汉一直铆足了劲,拼命赶超。

武汉在亚洲排名多少(武汉不大为何以)(8)

2018年,《2018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发布,武汉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北上广深之后,成为“中国第五城”。阔别几十年之后,武汉终于重新回到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今天我们谈复兴“大武汉”,唯有立足于现时的目标,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当前,武汉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目标清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