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明理 · 致知笃行

守“土”有责,共“建”未来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亲爱的高三学子:

你好!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将你我隔离在家!却隔离不断我对你的挂念!

最近学习肯定很辛苦!线上学习适应了吗?心里还牵挂着抗疫前线吧!

一定会抽时间关注了新闻!春节期间,你也守在屏幕前看过“火神山”、“雷神山”临时应急医院建设的直播吧?

你是不是也给一台台施工设备取过名字,小黄?还是大白?

你是不是还跟着直播学习了土建实操技术和施工工艺?

你是不是对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有了好奇心?

你是不是也惊叹“中国速度”,对土建专业充满了向往?

“火神山”、“雷神山”临时应急医院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与时间赛跑,筑起生命的奇迹。这些奇迹,不仅因为有建设者们的奋力拼搏,还因为有一系列土木工程专业新技术、新装备的支撑,包括装配式建筑、BIM、大型工程机械、现代工程管理、智能建造等。

疫情发生后,土建人用技术守护生命,用专业思考未来。

城市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公共建筑应急管理……

我们大有可为!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

火神山医院效果图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

雷神山施工现场

你以为土建人的生活

只有图纸和钢筋混凝土吗?

瞧,你的师兄师姐们隔离在家的日子!

土建学子原创并于网易云音乐发表了抗疫音乐

创作了抗疫诗词

《鹧鸪天 盼江城春还》

庚子初见犹病容,荆楚江头人渐空。

病里白衣身常在,共听四海一心同。

今折柳,寄春风。且盼春归花影红。

惟念晴川新愈后,愿与诸君阁上逢。

设计了抗疫海报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

绘制了疫情地图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5)

担任了抗疫志愿者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6)

你心动了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汉工程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看看吧!

学院介绍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位于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坐落于光谷腹地,前身分别经历了资源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和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8年1月学院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相关学科与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开办的土木工程专业。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国家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秉持“学术为先、学者为大、学科为重、学生为本、学风为魂”的理念,以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良心、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守大学精神,逐渐形成了学院独特的“人本”文化、“尊学”文化、“服务”文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368人。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2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6.5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62.32%。年轻教师比例大,海外学成归来教师比例大。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7人;学院有“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土木工程专业),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人,“杰出人才”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子”特聘教授1人,“工大学者”特聘教授1人,“工大学子”特聘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双一流”高校聘任兼职教授6人。

教授风采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7)

卢海林,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8)

刘章军,武汉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9)

吴巧云,工大优秀青年,博士、硕导、教授,国际期刊审稿人。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0)

蒋欣,“工大学子”特聘教授、硕导、美国田纳西大学土木工程博士、美国加州注册土木工程师PE。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1)

徐丰,校师德标兵,硕导、副教授、党支部书记,曾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2)

徐伟,“工大学子”特聘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建筑学博士。

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

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验设备:设有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3个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拥有设备1000余(套),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结构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路基路面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岩土测试技术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土木工程创新实验室等共10个实验室;建筑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共2个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要负责学院BIM实验室。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3)

作品展示长廊

直剪实验室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4)

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以工程认证要求和“双一流”建设为总体指导思想(土木工程专业认证申请已经被认证协会予以受理),坚持“三实一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实”:实训、实验、实习;“一创”:创新),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拥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采用“全员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通过本科教育阶段老师与学生互选结对,老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文化熏陶、成人成才、专业学习、考研出国、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科期间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全部集中安排在与我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各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使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即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学院建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采用“学季制”等相关教改研究与实践,开展“匠心筑梦”科技文化节,教学研究成果多次获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学院相关专业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长期联合开展本科生培养工作。

学院代表学校与武汉建工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右)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5)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6)

学院代表学校与中建二局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左)

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拥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国家乙级资质;拥有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以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资质。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以道路材料为特色,桥梁结构、建筑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管理、BIM技术为优势,交通工程、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为新增长点的学科发展态势。近五年承担国家基金委、教育部、湖北省等纵横向科研项目1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土基压实度检测现场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7)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8)

乙级勘查单位资质证书

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

学院是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摇篮,肩负着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为土建行业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涌现了一批在中铁、中建、中交、中冶等国内领军单位担任要职的杰出科技精英。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攀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6%以上,高端就业率高达25%,国内外升学率高达20%,逐步走出了一条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之路,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勤奋刻苦,品德优秀的毕业生。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19)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1)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2)

学院毕业生就职中铁、中建、中交等国之重器企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业介绍

No.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

建筑工程为湖北省“双一流”专业,同时为湖北省品牌专业,专业紧密对接海外“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培养思想品德优秀、人文素养良好、理论基础扎实的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建筑工程专业涉及国家基础设施与城镇建设的全部领域,涵盖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港口、电站、机场、海洋平台及防护工程等。该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业绩突出,有关教学条件完备。作为学院率先实行本科生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全员集中实习的专业方向,与中建二局、中建三局、武汉建工、精工钢构以及华建正华等近十家中国500强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紧贴土木工程认证要求,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3)

华中第一高楼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效果图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4)

学生参加国家级赛事

获奖情况

No.2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而道路和桥梁又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任何客流、物流都离不开道路桥梁的沟通与承载,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交通强国”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之一。“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高铁”已成国家名片。如何设计和建造出安全、经济、耐久、美观的道路和桥梁工程是路桥工程师永恒的追求。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完备,科研实力强劲,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是优秀路桥工程师的摇篮。毕业生从事道路桥梁的规划、勘测、设计、建造、监理、运维等当面的技术工作,主要就业于公路、铁道、运输、市政等大中小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道桥方向的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学生视如己出,在思想上、学问中、生活里关心关爱学生,努力将学生们培养成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高级技术人才。近三年,道桥方向的就业率均超过96%,考研率均超过30%,名列学院乃至学校前茅。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5)

中国最美高速公路之一

陕西宝坪高速公路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6)

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7)

世界跨度最大双层悬索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8)

中国最复杂立交桥

重庆黄桷湾立交桥

No.3: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

地下工程方向侧重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涵盖城市地铁与轻轨、城市地下综合体、地下管廊、公路铁路隧道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领域。毕业生可进入铁道、公路、市政、建筑等施工、设计及业主单位,还可以报考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研究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地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毕业生供不应求。武汉等特大城市的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如火如荼,同学们来学地下工程,恰逢其时、恰逢其地。21世纪初的世界性地下工程杰作——有“规模和施工难度亚洲第一、颜值世界第一”美誉的武汉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与我校的直线距离仅500m。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9)

武汉光谷广场

流光溢彩的夜景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0)

武汉光谷广场航拍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1)

学生在武汉光谷广场

参观学习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2)

学生在武汉光谷广场

参观学习

No.4: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专业,在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与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创造了极大价值,从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创新管理实践,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设,都有本专业人员贡献科学决策和周密管理。经过多年打造,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已建成《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等一批高质量的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和校级精品在线示范公开课;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85%以上的专业教师具备高级职称兼具工程背景,共同完成了“湖北•黄石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松滋市、潜江市“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规划”等多个循环经济战略规划编制项目,指导学生团队参与各项专业竞赛并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依靠国家产业导向与自身硬件优势,工程管理一直以来是全校硕士研究生报考最火爆的专业之一。本专业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方向。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注册建造师和注册造价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前期咨询、全过程造价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3)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4)

装配建筑产业工人

培训基地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5)

学生参加认知实习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6)

Revit建模

No.5:建筑规划(建筑学方向)

建筑学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师资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际知名院校;教师学科背景涵盖了建筑学、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风景园林、艺术设计等学科,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生在“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威海杯”大学生设计竞赛、”“清润杯”全国大学生论文竞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全国3D大赛,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4项与10余项省部级大奖。更有毕业生前往世界排名第一的建筑院校UCL、米兰理工等世界名校就读硕士研究生。在国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建筑学专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武汉方舱医院等建设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筑素描作品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7)

学院设计项目效果图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8)

建筑色彩作品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39)

No.6:建筑规划(城乡规划方向)

城乡规划培养服务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系统掌握现代城乡规划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熟悉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等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综合设计能力的职业规划师基本素质,以及具有多种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多元复合应用型高级城乡规划设计人才。师资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多数具备海外留学背景,教学团队能够敏锐把握城乡规划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在当前自然资源部等国家规划相关部委改组的形势下,城乡规划将充分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规划素养和专业技能。

城乡规划是认识现代城市与美丽乡村的起点,是梦想的启程,我们期待在起点与你相遇,共创美好家园。

城市设计效果图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0)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前身(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1)

左为GIS城市数据分析

右为城市规划设计

同学们,疫情过后,

山河无恙,一切安好!

同学们,寒窗苦读,

所有付出,迎来收获!

同学们,土建等你,

建设祖国,共赴未来!

2020年9月,

我们在武汉工程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不见不散!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胡炜轩 审核:杨诗逸 指导老师:成轶 图文: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