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杨毅是个分裂的人,他最近的一次“分裂”行为,是在北京郊区的小黑屋里对着机器说四万多句话。

因为《NBA 2K19》的一纸合约,本是篮球媒体人、评论员、内容创业者的杨毅又多了“游戏解说”的一面。他个人管这些经历叫尝试,俗称“玩儿”。

北京郊区的独角戏

杨毅是个70后篮球从业者,《体坛周报》副总编辑、评论员、央视解说顾问、腾讯NBA评论嘉宾和杨毅侃球的老板,都是他。

2017年底的时候,杨毅照常保持着1、3、5央视、2、4、6腾讯NBA的解说工作节奏,空余时间经常被“摁”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小黑屋里演独角戏。

这个小黑屋是一件录音室,桌椅、设备、一个记满解说词的iPad、一个杨毅就能连着演四五个小时。因为是PS4国行版《NBA 2K》头回录制中文配音,每个玩家动作触发的声音都需要是准确且亲切的,比如NBA当前有近500名球员,传球、投篮、中与不中,每个动作都要有配套的声音,杨毅的职能,就是录4万多句话,描述场上情况,带动玩家情绪。

杨毅解说的数据哪里来的(是篮球评论员也是游戏解说和创业者)(1)

以往杨毅在篮球赛事中的工作多是负责评论,在观众脑热的时间分析和解释场上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是专业阐述。游戏解说与赛事评论不同,更多时候负责的是场上基本信息和情绪的表达,A传球给B,绝杀!苍天啊!听上去激情,但实际上是个极其枯燥的活儿。

能对着几十万字,带着感情高喊“苍了天啊!”的人,一种是专业的配音演员,一种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中二病患者,还有就是杨毅这种脑子里装着太多经典赛事画面的篮球老炮儿。

篮球老炮儿的自我修养

杨毅在1997年入行,在北京青年报做了7年篮球记者,积累了大量一线球星、大赛的采访经验。2004年,他第一次跳槽,和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

此后14年间,杨毅常任NBA比赛解说评论,出过《笑侃NBA》《姚明传》两本书,做了可能是如今体育圈最赚钱的新媒体号“杨毅侃球”,亲历篮球赛事近万场。

照他的说法,70后篮球爱好者的表达欲没有90后、00后强烈,对篮球比赛的热爱基于篮球运动本身而不是某一球星或球队,入职三五年后,大多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并随时脑补各精彩赛事画面。接下《NBA 2K19》中文解说的邀请,是能力匹配,也是想通过新尝试,给当代新一批篮球爱好者做点事。

可能是由于娱乐选择和课业量的增加,新一批的年轻篮球内容用户认识比赛和篮球文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内容需求也更高。多数年轻人是先认识某一球星、进而支持某支球队,最红对篮球文化产生深度喜好。

他们的喜恶更强烈,表达、说服意愿更明显,最求强互动性、代入感更足的篮球体验形式,但对篮球运动本身了解不深。想让篮球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老炮儿们能做的,就是给年轻人的篮球体验提供引导和启发。游戏配音如此,创业也如此。

多面的杨毅和多样的篮球文化传播

杨毅侃球是杨毅的一个新媒体创业项目,运营时间近5年,以微信订阅号为主,现在扩展到直播等多个平台。

杨毅会利用个人在篮球运动领域的权威,发表各类篮球相关的评论、分析文章,也有社会问题的观点。因为有大量核心粉丝基础,杨毅侃球的广告、电商业务已经连续几年实现盈利,有人说杨毅侃球是体育圈里最赚钱的内容号也不为过。

关于创业等解说、评论工作之外的副业,杨毅的态度很开放,他认为,篮球本身就是一项包容性极强的大众运动和文化,但始终没有在国内实现大众教育,所有的副业和“分裂”,既是个人成长的尝试,也是篮球老炮儿为了让篮球更普及所做的探索。

目前,中国注册篮球运动员仅有6000余名,尽管赛事、游戏用户体量较大,但能够推动年轻人进入篮球行业的因素还不多,篮球常常作为一项可替代的娱乐选项存在。

在赛事解说评论之外,通过与游戏、自媒体、直播用户的链接,以年轻人喜爱的新形式讲述篮球文化,缓慢地培养他们跳出球星本身,真正热爱篮球文化,并希望以其谋生,是杨毅选择做一个多面人的原因,也可能是所有老一辈篮球从业者希望看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