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人生的底色。

主人公埃尔莎从出场开始,就是那个不受欢迎、饱受非议的边缘者。是个极度缺乏自我意识的人。

所谓由奢入俭难。进入新家庭而被迫从事劳动之后,我们才发现从前的“边缘者”埃尔莎,原来也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家族成员,但在她凭借自我劳动获得粮食的过程中,埃尔莎从缺乏参与而不知所从的状态逐渐因为家人的重视和肯定而获得了自我的认同感,她从一个女儿变成妻子和母亲,并非农民却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埃尔莎是有梦想和希冀的,但她对未来美好的期待被专横的父母一再打压,从去大学上学,再到一条V领连衣裙,她已经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却还是不能免于欲望被鄙夷、理想被漠视的命运。在这样的高压下,她唯一可以掌控的是自己的身体和压抑于内心的情感。然而她对身体和情感的自主决定,让她连环式地承受了接下来的整个人生从改变信仰,到在生活的微小琐事中一次次说服自己的情感。

女儿洛蕾达的出世是埃尔莎生命的转折点,是让埃尔莎与婆婆罗丝紧密相连的契机,然而洛蕾达性格暴躁、叛逆、自私、天真,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怪罪给承担了最多苦难的母亲,但埃尔莎却在洛蕾达的身上看到了属于年轻的自己的那团火,她希望洛蕾达能够上大学,走出家人的执念和被注定了的命运。同样向往更开阔的天地,但埃尔莎与菲尔不同,她的向往是建立在认清现实和努力的基础上,因此竭尽全力也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菲尔则是被过度宠爱的怨天尤人和自以为是,因此可以逃离家庭一走了之。

在埃尔莎带孩子们出走后,直面困苦的一家人开启人生的新的阶段,但埃尔莎几乎顽固地坚守着“贫贱不能移”的信念。她坚持给庄园中的公婆写信;在营地中,她受到商店老板的同情允许她赊账买商品,她只买走了必需品,还回到曾经的露营伙伴家中慷慨地分享给他们一部分。来到营地后,他们失去了一部分自由,却拥有了稳定;拥有了稳定,却也被迫成为埃尔莎眼中劳动的“奴隶”。

洛蕾莎的成长线也是书中的亮点,她叛逆但也有自己的原则和主见,在营地里男女受到不平等教育时,她学会在图书馆充实自己,也终于实现了自己考上大学的梦想。

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书籍(一部女性勇气之书)(1)

女主埃尔莎由弱而强和艰难却微茫的农牧生活让我想到《飘》,但自卑而坚韧的埃尔莎毕竟不是骄傲高贵的斯嘉丽,软弱自私的菲尔也不是坚定的瑞德。与其说讲述埃尔莎的故事,倒不如说描绘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土地上最质朴的人们一步一步艰难求生,勇敢争取生存空间与权益的故事。

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书籍(一部女性勇气之书)(2)

《四面风》的叙事非常好读,受益于作者的练达文笔和译者的优质翻译,它有通俗小说的语言流畅感,却也有传统小说的古典感,它的纯故事性适合身心疲乏时聊以休憩;但它也具有一种通俗小说难得的不媚俗的姿态。作为一本长达近500页的小说,它没有烂俗故事标配的happy ending,人们没有那么轻易地脱离土地苦尽甘来的方式,也没有动辄摆脱过去的超能力。人们活得沉重却真实,信仰在流逝褪色,土地在变得贫瘠,人们活得不甘却无奈。埃尔莎们心怀梦想从出生到被折磨,无尽的压迫下不再年轻,却能用生命之火点燃抗争之光,燃起未来希望的火花。

读之前我好奇“四面风”的意思,读过之后才发现这标题的本意原来是四面来风,左支右绌。这风还不是微风,而是小说里排山倒海而来的沙尘暴:

“这场风暴来得很快。这些天来,万物凋零,土壤失去了牢固的根系,无法固定在地上。这样的风可以将整座农场吹走。”

女性意识觉醒的经典书籍(一部女性勇气之书)(3)

风总是来得毫不留情,来得毫无预兆,吹走农场的表土,带来难以收拾的沙土和无法摆脱的贫瘠,带给人们尘肺的苦痛,这种感受又何尝不是生活本质。但同时,这风也让埃尔莎一家决定离开故土寻找新的家园。风带来经济的动荡,却迎来了新的抗争。埃尔莎们终究会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