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

印度犀牛 大型食草动物,目前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栖息于草原、森林和喜马拉雅山附近,野外不足2500头。属于奇蹄目犀科独角犀属,与数量更为稀少的爪哇犀牛是近亲。印度犀(独角犀)是一种比较“新”的犀牛,于40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出现。印度犀由于分布范围相对偏小,所以只有一种,没有形成亚种。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

中文名:印度犀牛

英文名:Indian rhinoceros

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

动物界 Animali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哺乳纲 Mammalia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犀科 Rhinocerotidae
独角犀属 Rhinoceros
印度犀牛 R. unicornis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4)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5)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6)

成年印度犀牛体型庞大,头体长3.2-3.8米(有4.2米的纪录);肩高1.6-1.86米;体重1600-2200公斤。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7)

印度犀身上有明显的皮褶,皮上还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8)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9)

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0)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1)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2)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3)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4)

印度犀牛鼻上只有一只角,是世上体型最大的大单角犀牛,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坚硬,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大独角犀牛”。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5)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6)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7)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8)

印度犀牛单独生活,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草、芦苇和细树枝等,觅食时它们一次能吃下50磅的植物。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19)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0)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1)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2)

印度犀牛奔跑时速可达55公里/小时,并且游泳技能优秀。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印度犀牛的听觉和嗅觉都极佳,而视力相对较差。性情暴躁,有伤人纪录。

视频:摄影师骑大象拍摄遭印度犀牛冲撞

视频中所说的“独角犀牛”,就是这里介绍的印度犀牛。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3)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4)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5)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6)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7)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8)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29)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0)

雄性的印度犀牛在九岁达到性成熟期,而雌性则在五岁就达到,一般在6-8岁产下第一胎。母犀牛在发情期发出叫声,以吸引公犀牛的注意,从而进行交配。公犀牛之间则通过打斗来决定交配权,由于他们使用锋利的牙齿进行决斗,因此往往可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雌性孕期为16个月,每产一仔,断奶期为18个月,新生幼犀体长1-1.2米,肩高约60厘米。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1)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2)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3)

繁殖间歇期约为三年。小犀牛在出生后会与母亲共同相处好几年,等到新的犀牛出生后,母亲就会赶走年龄较大的孩子。印度犀牛寿命可达50年。

动物园里的印度犀牛(动物世界-印度犀牛)(34)

印度犀牛在历史上曾经居住于巴基斯坦到缅甸的广大地区,甚至在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居住地的扩大,分布范围大大收缩,目前只在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境内少量存在。历史上,托马斯·C·捷尔顿曾于1874年这样描写这种印度的哺乳动物:“这种巨大的犀牛居住于喜马拉雅山的尼泊尔山脚。它在西藏地区的东部比西部分布更为广泛,在阿萨姆(印度东北部一邦)是种群最为繁盛。”

约一个世纪前,印度犀牛剩不到200头存活于阿萨姆邦。经过保育后,2010年,约有2700余头,其中四分之一被限制在印度北部和邻近尼泊尔的十个小型保留区内,其余约2000头几乎生活在布拉马普得拉河上的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