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1)

“兵之初”军营那些事儿

文图/屈雷宇

“兵之初”,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却有着相同的回味;兵之初,不同的格局,不同的任务,却有着相同的使命;兵之初,不同的记忆,不同的困苦,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兵之初,就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无为到有为,从懵懂少年到革命战士转变的一个过程。金秋九月,笔者来到吉林省军区某部新训大队对新兵入营和新训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一件件“兵之初”的军营那些事儿,体现着兵心,流露着真情。

“下车面”新战友找到了“家”的感觉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2)

食堂后厨的大锅里热腾腾的开水翻滚着,边上的炒勺里散发着香喷喷的肉香味,面点师傅,班长李乐正在忙着做自己拿手的手擀面,看到笔者到来,李乐笑道:“今天的这顿面我可是下了不少心思,不光做了热汤面,还做了青椒肉末打卤面,待会新战友到了,每人最少也得吃上两大碗,我还得再多擀点面出来,新战友们这第一顿饭吃好着嘞。”

在食堂里,新兵满浩楠的饮食和餐具与其他新兵略有不同。原来,在整理新兵情况信息时,连队干部了解到满浩楠是一位回族战士,针对他的饮食和风俗习惯,特意安排炊事班为满浩南准备专门餐具,每天在做好集体配餐的同时,单独为他备餐。

笔者看到,餐桌上除了一日三餐上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外,馒头和辣椒成为了每顿饭都必不可少。用炊事员张海飞的话说:“山东战友离不开馒头,湖北战友无辣不欢,新战友远离家乡,我们就得替他们考虑周全,合理搭配伙食。”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3)

“帽子57号,腰围二尺五,鞋号255……”班长郑立维正在为每名新兵“量体裁衣”记录下他们的穿衣数据尺寸,争取让每名新兵都能穿上合体的军装,为迎接新战友,新兵营可是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为新兵配备了各种书籍,新购了文体用品,调换了不合身的备装,新兵还没入营,带兵骨干就已经把班级卫生打扫一新,目的就是让新兵一到军营就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新兵营教导员高永成介绍说。

心理服务不让一个新战友“掉队”

“新兵营组织的心理测评,让我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典型的胆汁质气质类性格,具有‘精力旺盛、行为外向,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克制’的行为倾向。通过参加心理行为训练,我变得积极乐观更有耐性了,训练也不再觉得是负担了。今后,在训练生活中我要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加强自我克制,及时调节心理问题。”从心理活动室内走出来的新兵田宇深这样说。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4)

随着各地新兵陆续到齐,新训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了引导新兵正确看待新环境带来的不习惯不适应等常见问题,开训前,新兵营成立了心理服务小分队,及时开展心理服务。组长孟丽娟介绍说:“让新战友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应对策略,对新战友的参训积极性,消除厌训情绪都有很好的帮助,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教会新战友在日常生活训练中加强自我调适,固化积极行为。”

田宇深当兵前在社会上混搭了一年多,早已习惯了城市里的灯红酒绿和莺歌燕舞,散漫的生活让他变得脾气急躁,情感麻木,做事缺乏耐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了自己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决定投身军营,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重新锻造自己。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5)

入伍之初,田宇深表现积极,但随着体能训练量的增加,他开始坚持不住,出现急躁消极情绪,经常和战友发生口角,有时还和班长顶撞。在心理服务小分队的帮助下,他开始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训练之余还主动向班长承认错误,与战友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了,训练热情又提上来了,入营二个月还被评上了“纪律标兵”。他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帮助我克服性格缺陷,孟主任和班长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以前由于懈怠,经常拖班里后腿,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训练,保证不掉队、不拖班里的后腿。”

新兵营长董玉喜介绍说:“今年入伍的新兵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明显提升,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我们省今年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入伍新政策,产生了很好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大学生新兵普遍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有的在学校就入了党。带好这批新兵我们很有信心。”

在心里埋下一颗像排长那样的种子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6)

“刘飞训练刻苦大家有目共睹,可纪律标兵为什么也是他?”第二个月考核评比中,刘飞一举摘得了训练、作风“双标兵”,部分新兵羡慕之余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连队军人大会上,指导员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入伍之初,刘飞并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但他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态度加倍努力,刻苦训练,在生活上严格约束要求自己,不光注重个人纪律约束,在生活中还积极帮助战友团结同志,在几天前的三公里考核时,大家都穿上了体能背心,考核结束后,纷纷换回自己的体能服,却把体能背心随手放置在箱子里,匆匆回班休息。他们中只有刘飞等到了最后,很认真地进行了清点。第二天,还利用休息时间把所有背心洗净晾晒出去。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7)

“刘飞的这种以连为家的品质就是‘有品德’军人的最好呈现。”指导员何海舟这样评价说,“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不平凡,只要心中有目标,每个地方都是实现梦想的舞台。”新兵们以如潮般的掌声表达了对刘飞的认可,纷纷竖起了点赞的大拇指。

新兵赵日旭,入伍前就是体育生,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参军入伍。按理说,赵日旭的体能和技能都应当有明显的优势,可入伍快一个月了,依旧默默无闻。原来是他思想出现懈怠,觉得入伍训练科目对自己而言太过容易,自己又是刚刚当兵,想做什么都还有时间。连长李效超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找他讲道理,而是让赵日旭和排长马兆鹏一起去完成维修光纤设备任务。回来后,赵日旭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积极投入训练工作中。训练之余还捧起了计算机专业书籍。原来,在维修光纤的过程中,得知排长是战士提干的,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而且当过通信兵、军械员、炊事员、司务长,可谓一专多能。这件事让赵日旭定下决心:“一定要像排长那样多学技能,练就过硬本领,争取立功受奖。”

新兵入伍的真实生活(兵之初新兵巨变)(8)

“多少家长费尽口舌也改不掉孩子的坏毛病,可是孩子到了部队才短短一个月,部队的环境跟教育,让他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长大了懂事了,看着孩子在军营里的成长进步,作为家长,真的很欣慰,也很放心,”读着新兵报道下方家长们发自内心的留言,念着手中几十封新兵的“家书”,看着几百条记录新兵入伍初心的备忘录,初入军营的新兵已经适应了军营的生活。回想新兵入营之初,很多家长对孩子初入军营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和挂念,而现在成绩单上合格率的不断攀升,新兵脸上阳光的笑容,家长口中说出的“放心”,我想,这也许就是对新训工作最好的诠释和认可,万山朝宗,万川归海,无论路走得多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兵之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