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医院的后起之秀

他们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他们是茁壮成长的优秀青年骨干

他们用奋斗与担当谱写最美的青春之歌

以青春韶华,铸精诚大爱

让我们走进妇儿医院的青年才俊们

一起感受下他们的风采

01

小儿外科:陈伟明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1)

陈伟明:他让柳叶刀拥有医者的温度

“当医生有点意外,一开始的理想是做一名建筑设计师,学医实习后,对外科‘一见钟情’,感到外科医生穿上白大褂拿手术刀很帅很有仪式感。”

2007年陈伟明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泉州,成为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一名医生。这位扎根临床小儿外科的“80后”医生,从医13年,4000余个日夜,上千名儿童因为他的坚守恢复健康,上千个家庭因为他的付出重拾欢声笑语,凭借精湛医术、拳拳爱心治愈了一个个患儿。

医心弥坚,让更多患儿因“一刀”受益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2)

回忆刚入职的时候,陈伟明接手了一个肠套叠的患儿,小男孩即将过周岁生日,按闽南风俗家里定好了酒席准备宴请亲朋。可小男孩突发呕吐,诊所看了之后却不见好转,直到孩子便血,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焦虑的家长将孩子送到我院诊治后确诊为肠套叠。当孩子家长听说可能要手术,顿时六神无主,陈医生耐心安抚完家属情绪,仔细观察孩子病情,决定先进行空气灌肠,最终灌肠很顺利,很快孩子恢复了活蹦乱跳,“当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差点当场跪下了,说了很多感激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外科医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的发展,近年来普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心胸外科,骨科等亚专业齐全,治疗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无数手术案例的成功也让他对小儿外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小儿疾病通过手术就可以恢复健康,而且这个小孩子会因为你的这一刀而终身受益。每当看着做完手术的孩子,半年后蹦蹦跳跳地回来复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使我不断地肯定着自己当初的选择。人生若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小儿外科。”

沟通有方,柳叶刀上有温度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3)

儿外科不同于一般科室,不仅医生要技艺精湛,而且需要对家长进行沟通、科普。儿童外科常常遇到家长难以理解的情况,有时病情还会突然发生变化,家长情绪激动,身为外科医生更需要耐心地解释,取得家长的信任。尤其是很多家长一听到需要“手术”二字,会六神无主,这时候往往需要耐心安抚家属的情绪,陈伟明会尽量将孩子的病症和手术利弊讲得透彻易懂,患儿家长都非常感动。

“他对病人和家属很耐心。”这是与陈伟明共事的医生护士们对他的评价。儿外科和孩子们打交道的机会多,可安抚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孩子很小,不能表达。作为医生,要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在他接诊的病患中,年龄最小的才出生一天。陈伟明说,“跟这些小患者相处与成人不同,既是医生,有时候更像父亲。” 陈医生经常遇到孩子既不愿说话,又不配合治疗,家属束手无策。当他见状,没有强行给患儿治疗,他一般先安抚孩子,再观察孩子症状,悄悄对孩子进行检查。当儿科医生多年,他也掌握了不少哄娃技巧:对于小一点的儿童,先了解他的兴趣,再跟孩子玩成一片,对于10岁左右大点的儿童,要用平等如朋友般的语气和孩子近距离沟通,减少孩子的对抗情绪。接触久了,孩子们也喜欢上了这个阳光亲切的叔叔。陈医生走在医院的病房,孩子们都会亲切地喊他“陈叔叔”“小明叔叔”。

说起家庭,陈医生满心愧疚,因为工作,他能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太少。忙碌的时候,他一天要连做10台手术,连续站立好几个小时,只有中午十几分钟的吃饭时间。“孩子的老师让我对儿子多点耐心,我说我都把耐心给了患儿了。”陈医生打趣地说道,是的,医生都用微笑为自己代言,他们把耐心和温馨留给了每一位患者。

如今,陈伟明用耐心、爱心在小儿外科坚守了13年。“我做的一切都很平常,当儿科医生就要有点情怀。”这是陈伟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正是他心中的那份情怀,让柳叶刀拥有了医者的温度,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生命,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之光。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4)

02

新生儿科:许景林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5)

为新生儿撑起生命的绿荫

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时时刻刻都在密切关注着娇弱的新生命。闪烁跳动的心电监护仪,整齐排列的暖箱、辐射台、呼吸机......各种生命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陪伴着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不时地发出“滴滴”提示声,这里便是许景林医生的“战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小时候的梦想,长大后的使命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6)

许医生的父亲和爷爷是乡村医生,也就是赤脚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和爷爷走村串户为生病的村民送药治病,坚定了许医生的从医信念。“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做的是我想做,我喜欢的工作。”许医生告诉小编,“看到可爱的小宝宝,在我手中转危为安,看到巴掌大的小不点一天天长起来倍感欣慰,每一次我将手伸进暖箱,孩子立即握住了我的手指,这一刻,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即便已过去5年,提起这位25周胎龄、体重仅有800克的筷子宝宝,许景林依然记忆犹新。5年前的一个午夜,负责新生儿院前120转运的许景林医生接到我院产科的电话,一个25周的早产儿,需要新生儿科团队复苏抢救。这个宝宝是好不容易怀上的,他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当时宝宝因为胎龄太小,体重也才八百多克,出生后没有自主呼吸 ,出现RDS、肺出血、BPD等各种早产并发症,经过一系列插管复苏后,宝宝多次在死神边缘徘徊,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非常焦急,也非常配合,许医生依然记得当时孩子奶奶说过一句话感动了我:“小宝出生的时候不会哭,呼吸都没了,是医生你帮我们抢救过来了!我们相信医生,我知道医生们尽力了,不管有没抢救过来,我们家属都很感激你们”,最终孩子成功挽救。许医生说,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家属对我们如此信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尽百分百的努力,这也是科室带头人陈冬梅副院长对我们的教诲。从医以来,许景林也一直将这句话践于行,用专业和全心全意的坚守诠释了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为无数重病甚至濒临夭折的患儿撑起生命的绿荫,为无数病患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

默默耕耘,为新生儿保驾护航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7)

谈及十余载的从医经历,许景林感受颇多:“新生儿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哑科’,孩子不会描述,只能完全靠病历与细心的检查来判断病情,所以需要非常细致,更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我09年刚到新生儿科的时候,当时只有几十个病人,后来科室带头人陈冬梅副院长改变了‘坐等病人’的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院前转运、急救工作’,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业务急剧递增,床位数从原来的20多张扩到现在的180张,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收治病人最多、国内前列的新生儿救护中心。病人来自泉州本地,来自莆田,甚至漳州、龙岩、汕头等其他地区,这是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在业务技术上,科室也在福建省地区率先开展了CRRT、ECMO等核心技术,出去参会其他地区医院谈起泉州市儿童医院,无不竖起大拇指.........”提起科室的发展,许景林脸上洋溢着自豪感,救治的患儿越多,他觉得自己的使命感越强,责任感也越强。常规的检查、诊疗,在许景林看来,都是蕴含着大知识的,多年来,他参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不断将理论结合到实际的工作中。2017年-2018年,许医生主持开展新生儿深静脉置管、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新技术,并在陈冬梅副院长带领下协助科室新生儿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新技术的开展,填补福建省新生儿CRRT及新生儿ECMO技术的空白。

除了看病做手术之外,医学硕士毕业的他,业余仍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掌握儿科最新动态,学术观点,更新和提高业务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新诊疗技术。他于2018年获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一项及国内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已在《中华儿科杂志》、《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学术论文“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62例临床分析”参加2016年“第八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大会交流。此外,许景林于2016年-2019年任科室教学秘书,连续获得“优秀教学秘书”称号。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8)

03

麻醉科:连建烽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9)

无影灯下的幕后护航

“鲜花不属于你,赞美和荣耀都不属于你,可你让我感受安全感受安全,就像绿叶随风摇曳,抚慰着我的镇定与安宁……”一首名为《麻醉医师之歌》的歌词,唱出了麻醉科医生的不易,也让人们对麻醉医师这一职业有了深入的认识。而连建烽医生就是这麻醉医师中的一员。

2005年,连建烽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考入了泉州市儿童医院开始了自己的医生生涯。本来立志当内科医生的连建烽,因为医院麻醉科的需要,被麻醉科挑中了,“当时我对麻醉科的认识和大家一样,觉得就是打一针然后坐着看监护仪,比较枯燥,就拒绝了。麻醉科主任听了后,让我先别急着决定,等实习完再做定论。麻醉科实习后,对麻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觉得麻醉就是在外科平台上做内科ICU医生的事情,偶尔碰上危重病人还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那种成就感,所以就留在了麻醉科。”连医生微笑着告诉小编。这一干就是十余年,他都一如既往地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作为麻醉医师的力量,为一例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麻醉不止是“打一针”的工作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10)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麻醉医生是神秘的。他们早出晚归,工作环境密闭。许多人甚至连他们的家属都误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殊不知,麻醉远非如此简单。特别是对幼儿、产妇手术而言,麻醉医师为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就更大。不论手术时间有多长,麻醉医生都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为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这就是业内流传“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的真实写照。

连医生回忆说,曾经碰到一个产妇大出血,术中小孩出生后,子宫血管就像关不上的水龙头一样,流淌着血,整个手术持续了八个多小时,术中一度因为病人出血太多,血不够输,血色素因为太低,机器完全测不出来,这是一场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生命的赛跑。快速输液、输血、止血、抢救,看似简单,却耗费近8个多小时。这八个多小时的战斗完全不会感觉到累,因为整个手术过程中,大家的神经都是高度紧绷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成功挽回了一个新生儿妈妈的生命,也挽回了一个家庭。手术结束后,筋疲力尽的同时,又倍感欣慰,因为产妇醒过来后第一句话不是问孩子健不健康,而是说了一句“谢谢医生”,这也成了他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麻醉医生的力量源泉。

“安全起飞、降落”,为生命护航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11)

“世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两个人的身体是一模一样的,麻醉科医生当得越久就越如履薄冰,因为99%的麻醉跟飞机一样,要全程监护,保证病人的麻醉要顺利起飞、平稳飞行、安全降落。但一旦出现那1%的紧急情况一般都是能直接危及生命,需要能够在呼吸心跳停止前的那短暂的两三分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连建烽深有感慨地说道。

手术结束,麻醉科医生的工作还在继续。全麻手术结束后的半小时至一小时内,麻醉并未终止,镇静、镇痛、肌松等全麻药物药效尚未完全消退,很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连建烽告诉小编:大数据显示,通过麻醉科医生持续的精心监护,可大大降低术后因麻醉并发症而死亡的发生率。

多年来,连建烽经手的手术未发生一例医疗纠纷,这源自他一直秉持“一切以病人的安全为中心”的座右铭。“作为一名称职的麻醉医师,最基本的要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更要终身学习……”连建烽说,“只要有机会出去学习我都会出去,不论是学术会议,还是各种培训。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对最先进的麻醉技术有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履行麻醉医师的职责,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连建烽不仅完成了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业,还前往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学习小儿麻醉,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

十余载无影灯下的坚守,满满地承载着连建烽对麻醉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麻醉技术的钻研与付出。一路走来,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是无影灯下的默默陪伴,有的是对病人生命的安全护航。

杏林路上硕果累累(妇儿青年多才俊)(12)

来源:微信公众号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