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

电视剧《双面胶》是2007年拍摄的家庭剧,由海清、涂松岩、潘虹担纲主演,讲述了上海姑娘胡丽鹃与东北小伙子李亚平结婚后,原本恩爱的小夫妻,由于婆婆的到来,最终闹到了家破人亡的故事。

剧中对“双面胶”这个词语做了解读,意为比喻一个夹在妻子和老妈之间的男人,就好比一块双面胶,非要用一己之力,去把两个根本水火不相容的物质给粘到一起。

当然,男人不易,这也是被许多人所共识的主题。

但抛弃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如果从更理性的角度去看,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中更为残酷的“地雷”——双重标准。

这才是这个家庭中迟早要爆炸、而且终将炸毁所有人幸福的要害。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2)

1、双标,体现在家务劳动。

对于婆婆的到来,胡丽娟一开始虽然忐忑,但也是接受的,并且在婆婆来临的前一天晚上,和丈夫李亚平一起把家里认真打扫了一遍。

婆婆初来时,胡丽娟甚至在同事面前炫耀,说这个婆婆真的是特别勤快,哪里都擦得干干净净。

然而很快婆婆就露出真面目,这种勤快,说到底不过是“示范”,是要求儿媳妇必须跟她一样。

在婆婆的眼中,男人吃完饭,就应该碗一撂,坐那看电视去;儿媳妇就该洗碗收拾房子。

婆婆的依据,是多年来的传统。

这是她认定的传统,对别人却是枷锁。

而对于这种“强制”的要求,胡丽娟打心眼儿里抵触。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家务事是两个人“你情我愿”,没有谁必须服务谁的说法。

婆婆来之前,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李亚平利索地收拾着厨房,胡丽娟盘腿坐在沙发上,隔一会儿一声甜腻呼唤。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3)

尽管,有些“男权主义”者会对此情景有批判,但不可否认,处于那个状态下的李亚平心里是洋溢着幸福的。

他愿意宠溺这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姑娘,这是他在结婚的时候告诉自己、并愿意接受的部分。

而婆婆从禁止李亚平为妻子倒水这些小事插手,愣是“唤醒”了李亚平的大男子主义,打破了这个小家业已养成的习惯。

她始终没醒悟,被她亲手打破的,还有他儿子的幸福。

婆婆在李亚平耳边吹的各种对儿媳妇“看不惯”的风,让李亚平的脑袋里充满了质疑。

正式这些无厘头的质疑,让他自然而然地与老妈一起站到了妻子的对立面,慢慢地把妻子假定为老妈口中描述的“坏人”。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4)

胡丽娟还延续着她的生活习惯,出于工作的原因,晚上回家写稿的胡丽娟让丈夫从楼下上来时倒杯水,本来也没什么,但环境变了,李亚平的心态变了,原来是夫妻间的相互体贴,现在在李亚平眼中被视为是“作”。

当然,随着李亚平的心态一起发生变化的,还有李亚平的幸福。

原来他体会到的是娇妻和狗粮满地的甜蜜,现在是无处发泄的郁闷。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5)

多少夫妻在家务事该谁干的事情上争来吵去,剧中,胡丽娟的母亲一语道出真相,

“这年头,男人除了在床上需要费点力气之外,家里哪里还有什么体力活儿。”

你当是夫妻争吵真的只为了这点体力活儿?恐怕谁都不会苟同。

真相是,有的人只是为了占住“上风”,更多的人仅仅只为一句体谅、一句温存。

2、双标,体现在一日三餐。

儿子在家,婆婆专挑好吃的做;儿子不在家,婆婆毫不犹豫的认为“家里又没人,吃点剩饭就行”。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6)

胡丽娟多吃了几块红烧肉,从此成为了好吃懒做的“罪证”。

可以想见,这种被人盯着的感受,传递给胡丽娟的是什么能量。

难怪剧中原本心里啥事都不装的胡丽娟,逐渐地,一回家就钻到自己的卧室不出门。

怕啥?怕被挑刺儿。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7)

胡丽娟给李亚平拨了一点米饭,婆婆数落自己的儿子没出息,男人怎么能吃女人的剩饭呢?只有女人吃男人的剩饭、吃孩子的剩饭,反过来绝对不行,那简直是大逆不道。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8)

这个双标,不仅仅针对儿子和媳妇吃饭不一样的待遇,对同一个人也可以生出两套标准。

当胡丽娟怀孕的时候,婆婆则一改所有的挑剔,紧着好吃的给儿媳妇做,甚至辗转几趟公交就为了给儿媳妇送一碗酸菜汤。

说实话,单独看到这个剧情的时候,内心也是十分感动的。

生活最残忍的真相就是,站在每个角色独立的立场看,没有坏人,每个人的所作所为看上去都是“合理”的。

婆婆希望抱孙子,照顾怀孕的儿媳妇,不辞辛苦,这些事若搁到平时,的确令人非常感动。

而当电视剧把婆婆对于儿媳妇怀孕前后的态度变化呈现在一起做对比的时候,再来看婆婆此刻所谓的隐忍,不免得让人又气又心酸。

尤其讽刺的是,胡丽娟第一次怀孕不小心流产,婆婆立刻提出要回东北,理由是照顾老家养的花儿和猫。

翻脸比翻书还快,也难怪原本单纯的胡丽娟心生成见,把婆婆的所有言行都视为表演了。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9)

3、双标,体现在购房和投资。

小两口在买房时,胡丽娟家人出13万,李亚平出2万。

李亚平也是为了让老妈从东北到上海过来住得安心,不至于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所以,他刻意在老人面前夸张的表示:

“当初多亏您这2万块钱才有这套房子,这也是您的家”。

出于做儿子的孝心,李亚平这么说也是人之常情,能够理解。

戏剧的是,婆婆对儿子“苦心”营造的体贴完全的曲解。竟然对着亲家吼:

“你为啥出钱哪?你怕我儿子不娶你姑娘,我儿子没有钱,啥都没有,他能娶上媳妇儿就说明他有本事,谁值钱谁不值钱哪?”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0)

典型的“我穷我有理”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狭隘,能可怕到什么地步?

而矛盾的冲突,在李亚平的姐夫要给单位集资,让胡丽娟回娘家借钱这件事上,终于爆发。

胡丽娟的价值观一开始是正确的,这是3个家庭,她和李亚平的家,她自己的父母家,李亚平的父母家。亲戚之间,最好不要牵扯经济往来。

但李亚平耐不住老妈几次三番的游说,也责怪胡丽娟及其娘家人“太抠门”。

胡丽娟在李亚平软磨硬泡的攻势下,放弃了原则,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借了10万块钱。说好的是借钱,由李亚平的姐夫打了借条。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1)

怕啥来啥,投资果然失败,血本无归。

胡丽娟的妈妈被气到中风瘫痪,李亚平的父亲也撒手人间。

悲剧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比悲剧更可悲的是,身在混沌之中的人并没有弄清楚是什么在作孽。

出事之后,李亚平、婆婆、以及李亚平的姐姐,竟把所有的罪责全部归于胡丽娟和她的父母,而他们这一家人都是完全无辜的。

就连还钱,婆婆的规划都是,“(让丽娟转告亲家)你和亚平一起挣钱,总有还完的时候。

老太太完全忘了,欠债的人是李亚平的姐夫。

护犊子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都说这些年借钱的人是大爷,出钱的人是孙子。

在一个严重“双标”的家庭里,更是触目惊心。

借钱的时候,儿子和女儿是自己人,媳妇儿是外人,钱借来了,但媳妇一家人都被骂成抠门。

钱赔了,该还钱的时候,媳妇儿变成了自己人,要跟儿子一起赚钱还债,始作俑者的女儿女婿倒成了无关之人,什么都不用承担。

不得不佩服,有的人不仅仅是简单的“双标”,她信奉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凡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可以随意切换,而且驾轻就熟。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2)

4、双标,体现在尽孝心。

胡丽娟虽然娇生怪养,但花钱给婆婆买衣服,她是真心的。

没想被婆婆认定这个儿媳乱花儿子的钱,不领情不说,还惹了一身数落。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3)

李亚平的父亲得了肺癌,愚孝的李亚平慌乱中被人欺骗,头脑清醒的胡丽娟多次提醒,却被丈夫认定为“不孝”。

公公住院了,胡丽娟提出,跟丈夫一人一天在医院陪床。

本来挺好的事,没想到婆婆不干了,理由是儿子白天要工作,晚上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上班,所以,就变成了这样的安排:儿子的值夜的义务由她来替,她一晚上,儿媳妇一晚上。

真相是,儿媳妇第二天也得正常上班。

看透一切的胡丽娟扭头走了。

留下李亚平和其父母三人在背后破口大骂,“哪里见过这样(不孝)的儿媳妇”。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4)

许多人在剧评中骂胡丽娟,认为她的悲剧才是自己“作”的,面对一次次底线失守,她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哪怕李亚平不分青红皂白,差一点掐死她。

这是电视剧人性化的处理。

原著的结局,不是“差一点”,而是胡丽娟就这样被丈夫的拳头给打死了。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5)

李亚平能对自己曾深爱的妻子痛下毒手,想必心中早已无数次“判了她死刑”,认为她罪不可恕了吧。

懒惰、抠门、不孝、蛮横,胡丽娟背着这些标签,丧命于丈夫的拳头之下

而真相是,她不过就是个上海姑娘,有着她的单纯、直率、善良,耍着她的小性子。

这些统统算起来,都罪不至死。

残酷的生活更不会给每个人澄清真相的机会。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6)

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认定的,而不是耐心看清事实。

人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反过来就不可以。

人总会假设自己才是受害者,当然,对方就是坏人。

人一方面反抗受人控制,却下意识地控制着他人。

人一方面挑剔别人给的不够,自己却吝啬付出。

总有人以自我为核心,活在掩耳盗铃的之中;总有人以双重标准对待他人,却把一切都解释为“合理”;也总有人被情感控制到失去自我,却始终不肯觉醒

曾经憧憬和满怀信心地奔向幸福,你们甘心,就这样把生活过成悲剧么?

双面胶的真实原因(不是男人的左右为难)(17)

(关注我,生活每天通透一点点)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