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在世时有最著名的一十四部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实早在1970年,金庸先生还曾在《明报晚报》上登过一篇短篇小说《越女剑》:

蓦地里宫门外响起了一阵吆喝声,跟着呛啷郎、呛啷朗响声不绝,那是兵刃落地之声。这声音从宫门外直响进来,便如一条极长的长蛇,飞快的游来,长廊上也响起了兵刃落地的声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阻挡不了阿青。

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锈(此剑法号称春秋无敌)(1)

足足两千个人都挡不住女主阿青,这等剑术,怕是吕布、关羽之流在战阵之上也决计讨不了好。《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也曾学过这越女剑,是江南七怪中韩小莹教得他,可惜按照金庸先生小说前后一脉的说法,由于“越女剑”是春秋时期阿青向一只白毛老猿学来,兼又年级幼小,所以只会使,不会教,后世流传下来的越女剑仅仅只是一点皮毛,所以郭靖只会使那二流的越女剑,倘若郭靖能学得阿青的完整版越女剑,至少能在最后的战场上杀更多的敌人吧。

事实上,根据野史记载确有“越女剑”这门剑术,也确实无敌于春秋时期剑术大事“越女”,金庸先生也是根据这个记载改编的武侠故事。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道,内实精神,外示定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气候,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虎。追形逐日,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顺逆,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曰越女。"

我怀疑我看到的是神话,勾践还练什么兵啊,春秋战国所有有名的刺客一起上都不是这个越女的对手啊,至于要离之类的怕是十丈开外,一道剑气飞来,便取了尔卿卿性命啊,有这等高手,几十个吴王夫差都不够死的啊。

咳咳,当然,所谓稗官野史,便是小说家之流,我们有理由相信,野史也是史,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吴越春秋》是汉赵晔所撰写,在《越女》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汉时,对于剑法的认知,已经由普通的技击之术升华到了糅合《易经》,以阴阳之理为主旨的哲学高度。即是后世学者对这个故事多有疑虑,怀疑并不是真实事件,但是对于这个武术理论都是持有肯定态度的。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武学借鉴和发展都具有莫大意义,尤其是“首战之道”,即是拳术,更有甚者,以为太极拳即是此剑法演化而来,笔者于此不敢妄加讨论。

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锈(此剑法号称春秋无敌)(2)

图片来自《吴越武术文化研究》

其次,我们要看到“剑”之为器是起始于中原的,但是中原各国却把剑当做礼器佩带在身上,反倒是剑作为武器传入吴越地区后,吴越之人“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吴越地区多丘陵沼泽,车马不便,相对于长个长矛,剑反而更适合于短兵相接。所以吴越之地名剑辈出,什么“干将莫邪”、“龙渊”、“太阿”……越王勾践剑出土后发现,2500年前的青铜剑至今仍能吹毛断发,可见当时吴越先民爱用剑,爱用好剑,出现类似于“越女”这般的剑术大师是有一定基础的。(作为一个绍兴人,特别希望能把越王勾践剑存放到绍兴博物馆)

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锈(此剑法号称春秋无敌)(3)

“钺王鸠浅 自乍用鐱”

可惜儒学传入南方后,吴越之地的风俗从尚武轻死变成了崇文敦礼,再到了今日,南人比之北人竟大都文弱,反倒是“考霸”迭出不穷,不禁使人感叹世事无常。

诸位看官,不知你们有何感想,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