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环卫设备(从大扫帚到机械化)(1)

价值200余万元的电动洗地车

从马车运垃圾到垃圾自卸车,从人工掏粪到吸粪机清理,从一把大扫帚到全面机械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太原市市容环卫事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机械清洁队队长刘建宝出生在环卫世家,家族三代人有12人先后在环卫系统工作。从马车、三轮车、卡车,再到专业的清扫车、融雪车,几十年来,他们见证了环卫事业的发展。

马车上起步的环卫事业

刘建宝的爷爷刘进福是解放初期新中国第一代环卫工人,他们家族三代有12人先后在环卫系统工作,也是太原市少有的三代环卫世家。

“太原在解放初期只有一个由100多人组成的‘太原市公共卫生服务队’。那时条件相当差,运输垃圾靠的是人力车和马车。爷爷当时是卫生队的钳工,其实什么杂活都干,扫大街、运垃圾、掏茅粪,还钉过马掌、修过马车,是个全能型人才。”7月3日,刘建宝向生活晨报记者介绍,太原市当时比较小,柳巷、钟楼街、鼓楼街就是中心城区,旱西关、北大街等地都是荒地、深坑,垃圾基本都倒在了那里。

改革开放前,太原市的环卫部门设在太原市卫生局,属于卫生局一个处。1979年12月,太原市环境卫生局成立,1980年11月改名为太原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编制50名,设8个科室。不久,太原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成立四个环境卫生队,一、二、三队分别下放到南城、北城、河西三区,四队市局直属。

2011年,机构改革时,太原市政府市容办公室和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撤销,组建成立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编制42人,设13个处室,7个直属单位。各区均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正科编制。

马车、人力车、三轮车……上世纪70年代,太原市的垃圾清运车悄然发生着变化。然而,直到前苏联350、420型卡车进入,才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父亲刘小堂当时是跟着爷爷一起在环卫修理厂维修车辆,从三轮车到卡车,修理起来样样精通。”刘建宝说。

逐步实现“机械为主”

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80年代,东风、解放等国产汽车品牌“上岗”,开始为太原市环卫工作服务。此前,在清理粪便时,是人工掏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大,而且全部是马车拉着粪桶,臭味扑鼻,行人避而远之。有了解放牌吸粪车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密闭。同时,东风140垃圾运输车的装载量更大,到了垃圾站可以自卸,省去了环卫工人一锹一锹地铲垃圾。

“到了80年代中期,由太原市环卫机械设备厂自主研发改装的大型拖扫车投入使用,当时用于迎泽大街、五一路、解放路、新建路等主干道的清扫,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太原市进入机械清扫时代。但由于技术还不到位,车上没有安装降尘设备,每次清扫都造成扬尘。当时的洒水车也只有8辆,仅能满足主干道洒水抑尘。”刘建宝说。

1993年,刘建宝从部队退伍后,也进入了环卫系统。他从垃圾装卸工干起,先后做过装载机驾驶员、洒水车司机、应急分队队长、业务科长,直到成为机械清洁队队长。那时,3台熊猫牌扫地车和1台天津扫地王先后来到太原,分配到当时的南城区、北城区和河西区。

从2000年开始,太原市进入大规模采购环卫车辆时期,机械化清扫率逐渐提高。2003年,第一辆喷雾降尘车来并,一车水可以喷洒15公里左右。2008年,喷雾降尘车增加到19辆,太原市“十纵十横”的主干道全部使用。

“以前下雪后,环卫工人清雪站在工具车上,用铁锹一下一下地扬洒工业盐,这种融雪方式很落后,效率也低。”刘建宝告诉记者,随着融雪车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融雪效果。以降中雪为例,现在可以做到两小时内打透,4小时内融通,保障交通便利。

同时,环卫工人有了早餐补助、意外保险等福利待遇,生活条件逐年提高。

“瞧,这就是价值200余万元的电动洗地车,工作时零排放、零污染,而且清洗效果特别好。”刘建宝骄傲地说,近几年,太原市对环卫的投入越来越大,购买了180余万元的抛雪机,400余万元的热融车,还有9辆移动公共厕所,可用于马拉松比赛等大型活动赛事。

环卫作业车辆已达近2000台

1997年9月28日,经省人大八届三十次会议批准,每年10月26日确定为“山西省环卫工人节”。首届环卫工人节庆祝活动隆重而热烈,省、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慰问环卫工人并共庆节日,使环卫工人倍感自豪。随后每年都进行节日活动,省、市领导春节看望环卫工人已成为惯例。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清扫保洁靠扫帚,垃圾一级收运靠平车,二级运输靠卡车,垃圾处置靠填埋。近几年,城市主次街道每日“一冲三洗”,车行道机扫冲洗率达85%;127条人行便道实施每周一扫或三次冲洗;600条街道开展了“上门店、人楼院、进单位”的收集方式,取消街道垃圾桶5000个;整治老旧片区150个,惠及群众110万人;创建星级单元900个,90%的区域达到二星级水平。

目前,太原市870个村庄、2599公里乡村公路、1427公里国道省道、1076公里郊区河道共配备保洁员1.09万人,城区基本实现了卫生“全日保洁、日清日运、无缝隙覆盖”。

此外,太原市启动了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场,污泥、污水处理等项目)和阳曲县焚烧发电厂改造等一系列处理项目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经过40年的发展,太原市容环卫工作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为提升太原市城市品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太原市建成区现有清扫保洁面积8168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2.5万人,环卫作业车辆近2000台,日收运处理生活垃圾5300吨、建筑垃圾5至6万吨、医疗垃圾30吨;有垃圾处理设施5座,设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2座,公厕610座,在建的垃圾处理设施3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4%。

“街道上卫生清扫保洁得好不好,我以前要骑自行车去检查。现在方便了,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随时看到。”刘建宝颇有感触地说。

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精细化,智能化,太原市的市容环卫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环卫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太原市越变越美丽……晨报记者 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