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成语叫做“哀兵必胜”,可能我们会觉得悲哀的士兵,一定会打胜仗。给我们造成的印象就是悲伤愤怒的时候,人是可以战胜一切的。其实这是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这一章中体现了老子杰出的军事思想,今天我们就来从军事的角度读一读《道德经》中这段话,详细了解下老子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话(陪你一起读道德经)(1)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话(陪你一起读道德经)(2)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宁愿选择防守;不敢盲目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行动,却像没有采取行动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仁慈悲悯之心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尽管老子反对战争,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这里,他提出“哀者胜矣”,他认为在战争中应该怀着一个仁慈的心,因为仁慈,所以就不会滥杀无辜。这种审慎的态度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话(陪你一起读道德经)(3)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国。天祚帝闻讯,为了迅速平息叛乱,对于这场亲征的大军数量,对外宣称是七十万。当然了,古代打仗,虚报数量壮大气势的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现惯例,这七十万大军是有水分的,应该在三四十万左右。得知天祚帝御驾亲征,完颜阿骨打倒是没有慌乱,他早就做好了被辽国征讨的准备,亲自率领两万精锐迎击辽军。两万对阵所谓的七十万大军,他持刀割面,仰天大哭:“我兴兵反辽,想建立女真人自己的国家,不再受压迫,如今辽帝亲征,我们非死不可,不如你们杀我一人,献给辽帝,还能有条活路。”他的哭喊让两万亲兵热血沸腾。哀兵必胜,天祚帝的几十万大军对面一群不要命的战士,正当双方交战时,天祚帝却紧急撤兵,因为辽国后方的贵族在此时叛变内乱了。

得知辽军撤退,完颜阿骨打怎会放弃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率领大军追击,终于在护布达冈追上了辽军,左右包抄,几乎全歼了几十万辽军。“护步达冈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辽国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国内的叛乱此起彼伏,金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此后,经过十年的征伐战争,金国崛起为北方又一个霸主,天祚帝最后则是成了俘虏,不知所踪,这位昏君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话(陪你一起读道德经)(4)

在军事战争中,轻敌是一个最不可犯的错误,旗鼓相当的对战双方,哀者必胜。只有心怀仁慈的一方才有获胜的可能。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成,慈者取胜。这种慈者,不只是慈爱士兵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战争的正义方,以爱惜民命为其战争的根本基础。完颜阿骨打之所以胜利是为了整个民族的生命,为了正义的之战,对抗辽军入侵。

我们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轻视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都是错误的。我要严谨的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这样才能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不在工作中遗漏和疏忽。生活中我们也要有一颗仁慈的心,在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指导下去做事,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周围人有正能量影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