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7位顶级诗词大家别号(诗家归樵先生能随口背出来的几首今人好诗)(1)

01 咏 史

李梦唐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雕月评】凡咏史之作,其目的多为讽今劝今之用。承句抛出论点有“微词”后,而转句却不予纠缠微词之细枝末节,陡然敲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非要苍生泪到横流时“为君者”才知道吗?如此振聋发聩之音不算好诗,还有什么诗可以算作好诗呢?

02 西站送客

殊同

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

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雕月评】起句交待事由,送客已是心有戚戚,何况是客中送客?这不就是人人心中有,偏从作者笔下才写出来了的诗家之别才吗?转句再次引事,合句“我回头见你回头”无一故作惊人之字词,简直就是一句大白话。但我相信,只要你经历过这番场景的话,一定已经牵出了您心底的痛。谁又敢说这首诗不如唐宋之作了?

03 建康赏心亭

郑雪峰

大江去似水龙寒,一角孤亭落照残。

多少往来天下士,新愁拍上旧栏杆。

【雕月评】前三句看似都平平无奇,一般诗者也都能作出。尾句借稼轩语“把栏杆拍遍”之内含,更以新愁和旧栏杆之强烈对比托出作者想说的话。这是写“亭”吗?非也,此乃中华文明中骚人墨客的家国情怀。漂亮!

04 题喜玛拉雅山脉

杨逸明

雪域神奇多少山,无名无字耸云端。

随移一座中原去,五岳都须仰首看。

【雕月评】前人诗评家有道:凡为绝句,起承看作者的功底,转合看作者的灵性。此论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最精彩的体现。

05 挽彭德怀元帅

杨启宇

铁马金戈百战馀,苍凉晚节月同孤。

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

【雕月评】人人都知道颂诗悼诗难写,尤其是难脱老干体和过份夸张,甚至虚编之窠臼。而这首诗作者前面对主人翁那些惊天动地的事迹只一笔带过。后面浓墨着在冢上枯草和生前不被人重视的万言书。唏嘘之态,我见犹怜!语真情真,一改诗人们对颂诗悼诗的“厌读”之感;赞!

06 题双枪老太塑像

李树喜

远离烽火久,世理乱成堆。

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

【雕月评】“不知该打谁?”读者君,您也惊呆了吗?您会问:题历史英雄人物,怎么变成“刺”了?这才是此作之妙,我们对得起那些为我们后辈子孙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吗?所谓言有尽而意无尽正在此处。

07 清明有怀

熊东遨

暂歇黄牛一角田,家家墓上举青烟。

秧针绣水参差绿,莺笛招魂滴溜圆。

残梦淡如花下露,夕阳红到井中天。

他年我亦归尘土,与子同亲大自然。

【雕月评】格律工美这些事儿在作者这等名家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此诗有两妙,一妙欢景美景写悲情;二妙时代性语言,甚至说是口语融合的自然舒适之感。“滴溜圆、大自然”等语句令人喜爱并叹服。亲爱的读者君,还认为必须要有古味儿才是好诗吗?还认为检验诗词好坏的标准是把作品扔到唐宋诗词堆里分不出来才叫好诗吗?

08 过南京北极阁吊死难同胞纪念碑

赵章武

夜泊秦淮客梦遥,悲风古木叶萧萧。

伤心卅万同胞骨,哪有馀哀吊六朝。

【雕月评】南京大屠杀,全中国人永远的痛。前面仿古,造境,为诗之常法。然而作者却意不在此,只是衬托悲凄之感。“哪有余哀吊六朝?”所有那些过去的历史之悲,都不如这一悲之甚之巨!作者这等笔力,纵然雕月学习一生,恐也难望其项背。这不叫好诗,还有什么诗才叫好诗?

【雕月后话】

很多人常说今人无好诗,真是这样的吗?

见人写闲情逸致鸡毛蒜皮,你说“诗要言志”?

见人写得古雅奇崛,你说诗要通俗易懂?

见人写的圆润晓畅,你说是白话口语顺口溜?

见人写得古隽秀丽,你说没时代性?

……

好诗词,有千种万种好,各有各的好。读诗不用心去体会作品的优劣,纵然一块百分之九十九好的美玉放你眼前你都看不出来;或是装着看不见,一句不提。偏去拿那一点百分之一的小斑点来说事,以证明你的眼光独到?或是以显示你比作者还厉害?你确定你是一个合格的读诗者么?

另:此八首诗都是标准的格律诗。那些终日叫嚣格律是裹脚布,格律限制了意境表达的人们,你们拿出一两首,哪怕是一句两句你们“纵情挥洒”而得的好诗好句来让大家见识一下也行啊?

2022.03.03.

此八首原诗由雕月书生摘自《小楼听雨诗刊》

古代17位顶级诗词大家别号(诗家归樵先生能随口背出来的几首今人好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