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彩 生 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是多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的外来文化和佛教也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的能量。胡汉人民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共同劳动、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成果。民族融合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精美的手工业品、雄强刚健的“魏碑”书体、神采各异的乐舞俑等。这一时期的雕塑、书法、音乐、舞蹈诸方面的成就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1)

北魏陶乐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2)

十六国骑马吹号角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3)

十六国骑马击鼓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4)

十字形高髻女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5)

南朝镇墓兽

1992—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华阴市五方乡抢救性发掘北魏砖室墓18座,其中半数以上的墓葬在甬道口上有砖雕门楼,出土5方墓志,均为杨氏,表明这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杨氏家族墓地。从历年发现的北魏墓志可整理出弘农杨氏家族的谱系,对研究弘农杨氏这一在北朝和隋唐政治、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家族史具有重要意义。杨氏家族墓志书体雄浑刚健,代表了当时的书法风格。这种书法风格史称“魏碑体”,是北魏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形成的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书体。

“魏碑体”书法是胡汉文化融合的结晶,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体现了多元的美学特征:兼具北方胡族的粗犷与汉族的内敛,融合了北方书法的古朴浑厚与南方行楷的新妍妩媚。这种书体对后世书风具有重要影响。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6)

北魏杨乾墓志(图源自: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

因为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原来的游牧和农耕经济相互影响,陕西各地的生产方式更加多样。咸阳胡家沟西魏侯义墓出土的彩绘舂米俑体现了关中地区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水稻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而勉县出土的灰陶绵羊和宁强出土的铜马则证明陕西南部的农耕经济中已融入了畜牧业。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7)

西魏彩绘舂米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8)

北周陶牛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9)

北朝陶羊

制瓷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白瓷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青瓷的产地则在南方。自东汉晚期出现瓷器以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坯、釉质量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生产以浙江地区最为发达,考古发现的瓷窑遗址集中分布在浙江等地。这个时期由于窑炉结构和烧制技术的改进,青瓷的质量得以提高。陕西地区虽然不是青瓷的制作中心,但是西安出土的青瓷四系罐,宝鸡出土的青瓷盂,安康出土的青瓷天鸡壶、六系罐,紫阳出土的青瓷狮形水烛台证明长安和关中、陕南各地普遍使用瓷器,可见这一时期南北方和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之频繁。瓷器不仅是国内贸易的重要商品,也是之后丝绸之路上中国传往域外的重要商品。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10)

西晋青瓷四系罐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11)

西晋青瓷盂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12)

东晋青瓷天鸡壶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明特征(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13)

南朝青瓷六系罐

#在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