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最为深刻的陕西元素是什么?或者说哪种物质能够穿越千载-----现在仍旧能够呈现在当代民众面前?仔细想来,除了被广泛认知的丝路精神之外,当属深受丝路沿线大众喜爱的秦腔艺术了。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1)

采访团车队抵达金城关

西行第二站兰州是甘肃省会城市,古称金州,是全国闻名的丝路重镇,也是被广大戏迷称道的“戏窝子”。十日中午抵达兰州,采访团专程来到位于黄河北岸白塔山畔的秦腔博物馆,寻找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及能够触摸体会的陕西元素。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2)

脸谱

位于金城关文化风情园的兰州秦腔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内容最详实、表现最多样的地方戏曲专业博物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题写馆名。博物馆展陈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投资超过千万元,2010年元月开馆迎宾,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确定的中国秦腔发展基地。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3)

戏院仿真场景

走进秦腔博物馆,就像走进历史与艺术的大观园。在这座由序厅、演员篇、班社篇、音乐篇、剧目篇、舞美篇、观演篇组成的博物馆内,随处可以找寻出浓厚的陕西元素。从唐代的工尺谱《五典坡》曲谱到线刻本《德娃走雪》,从现代剧社易俗社到西秦鸿盛社,从剧作家范紫东到马健翎,从演员西刘(刘箴俗)到“敏腔”创始人李正敏,都来自于真正陕西文化或受秦文化熏陶滋养。据博物馆讲解员李晶介绍,博物馆是真正的集秦腔历史纪录大成者,现在馆藏约1800多部手抄本的秦腔剧本,一些本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在上演。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4)

馆藏剧本

秦腔曾是国人的“盛世元音”,影响力甚巨。2000年国家层面开始举办中国秦腔艺术节,兰州多次承办。采访中面对生动详实的展品和让人眼花缭乱的现代陈设及声光试听,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什么支撑着秦腔一直唱响西北,甚至唱到中亚地区?为什么兰州成为秦腔重镇,佳人佳作不断涌现?这似乎是一个艺术界的“斯芬克斯之谜”,但是却有一把真正的钥匙能够解开它,就是“丝绸之路”。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5)

伴奏的文场面

因为丝绸之路,作为汉唐时期的官方普通话几乎就是这条路上的官方语言,无论是驻守边关的戍边将士还是往来客商,大家都需要属于自己的娱乐消遣方式。面对雪山戈壁沙漠高山,面对死亡时的慷慨悲歌,内心恐惧时为自己壮胆的放声大喝,收获喜悦时的纵酒放歌,情绪低落时的莺歌燕语……多种情绪在西域音乐、舞蹈等陪伴融合下,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声乐唱腔,并不断在丝路上汲取艺术养分,不断发展提高。因为丝绸之路向西延伸,并汲取了西域多种艺术养分,大家都能听懂秦腔,找寻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因此秦腔在丝路路网最为发达的西部最受欢迎,也很应景地与西部雄奇风光相辉映。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6)

镇馆之宝《德娃走雪》剧本

金城兰州能够成为秦腔的戏窝子,也是因为丝绸之路。往西越过金城关就要踏上真正的西去之路,有什么理由不在踏上这条道路之前进行狂欢呢?市场决定需求,秦腔的各类人才、信息、流派在这里聚集沉淀,让金城人民耳濡目染,逐步成长为倍儿铁的秦腔票友,聚之成为戏窝子。

大秦之腔电视剧完整版搜视网(大秦之腔不绝丝路)(7)

魏长生为乾隆帝演出《滚楼》场景

瞧,丝绸之路的贡献多大。大秦之腔,不绝丝路,秦腔肯定还会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亘古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