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优秀的印度电影登上中国荧幕。大家对2009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一定印象深刻,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扮演的兰彻公然质疑印度教育制度,最终按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他活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想要的样子。

2014年,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与阿米尔·汗再度联手,这次更大胆地将矛头对准印度的宗教问题,献上一部同样精彩的《我的个神啊》。影片《我的个神啊》主人公PK是一名误入地球的外星来客,通过他在印度求神帮助他回家屡屡受挫的经历,导演大胆地向我们展现了印度复杂的宗教问题。

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是一位比较“慢热”的导演,至今只导演过5部电影,但每一部都很成功。这5部影片也是内在相连,《我的个神啊》是从《三傻》中孕育出来的。

两部影片中主人公的形象、目标、所处环境都很相似,但导演在继承《三傻》的叙事方式和主题呈现的同时,也在主题深度和叙事角度上做出了突破与创新。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1)

01 《我的个神啊》对《三傻》的继承性:多条线索的喜剧叙事方式和抨击社会问题的主题呈现

《我的个神啊》延续了《三傻》的轻松喜剧风格,整部影片笑点密集,让观众身心放松。这和导演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希拉尼导演非常擅长把严肃的话题放进喜剧。

希拉尼曾说:“人们辛苦一天,走进影院不是要陪导演一起苦大仇深。有些导演喜欢直面生活的痛苦、社会悲哀,但如果我要讲一个道理,就要用幽默、开心的方式来讲。”

他导演的5部电影,都是如此。通过一个戏剧性的角色,用戏谑的方式不经意间揭开很多人不敢触碰的社会问题。当影视作品涉及社会问题,往往比较沉重,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希拉尼无疑另辟蹊径。

希拉尼是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十分关注印度的社会问题,但又不愿意用哀怨、残忍或说教的方式直接撕开给观众看。于是,他采取一种轻松的喜剧形式,淡化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有趣的情节中,最后水到渠成地领悟影片深刻主题。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2)

两部影片都不是单线叙事,导演巧妙地穿插了明暗三条线索,让故事更加曲折生动。《三傻》的主线是兰彻多次挑战教育制度,副线是两位好友和女友对人生追求的改变,暗线是“病毒”院长从固执到放下的心路历程。

《我的个神啊》也延续了这种多线叙事结构,主线是外星人PK四处求神帮助自己回家的经历,副线是贾古与萨夫拉茨历经波折终得正果的爱情故事,暗线是以贾古父亲为代表的印巴人民对民族和宗教成见的释怀。

在我看来,希拉尼打破了印度影片传统的一线叙事结构,用三条线索叙事,多角度呈现主人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我们这些对印度文化没有太深了解的外国观众更容易理解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3)

02 《我的个神啊》叙事角度的超脱性:从局外人视角,客观审视印度宗教问题,挑战国民不敢触碰的底线

《三傻》借三位印度皇家工程学院的高材生,放弃世俗规划的“好出路”——做工程师,追求自己真正所爱,影射被称为印度“硅谷”的印度理工学院和整个印度社会压抑沉重的教育制度与就业压力。

如果说《三傻》触及面仅仅是印度的年轻人,那么《我的个神啊》针对的矛头更加大胆、波及人群范围更广——整个印度民族复杂的宗教文化。

印度是一个有信仰的宗教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宗教信仰很复杂的国家。印度人口庞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信仰的神,相应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宗教立场。《三傻》中可以借被抨击的教育制度中的切身体会者兰彻之口讲述,这样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有说服力。

而《我的个神啊》必须选择一个不属于任何一种宗教的“局外人”,才能更中立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去看待全局,进而抨击问题。

因此,导演给男主PK设定了一个置身其外的“外星人”身份,其实新鲜有趣的外衣下,是方便导演更客观地向大家展现印度宗教文化的全景,增加影片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4)

影片中,PK误入地球,由于返回遥控装置被偷走,被迫留在地球寻找回家的办法。后来他得知神可以帮助人实现一切愿望,便开始了艰辛的求神之路。某种意义上,初来地球,对宗教复杂性一无所知的PK就像对印度宗教一无所知的我们一样。

人们敬畏神,却也迷茫不知如何领会神的旨意。这个时候,一些所谓的“神的使者”就钻了空,利用人们对神的敬畏与无知,蛊惑人心,收敛钱财。

当PK当众质疑“神的使者”塔帕斯,要求塔帕斯当众与神对话,拆穿他的真面目时,尽管塔帕斯让保安赶走了PK并维持了局面,但已经引发了大量印度民众的质疑。这说明,这些想法早已在印度民众心中生根发芽,只是大家都不敢说出来。

影片中贾古的领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也曾充满正义感,尽责地报导这种问题,却惨遭宗教人士的报复。就像《三傻》中的兰彻,意识再超前也得向教育制度低头,因为他还要拿毕业证,以后还要靠这个吃饭。

外星人PK则没这个顾虑,无知者无畏,刚来地球的他根本不知道宗教的意义。所以,我们看到PK就像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站在了风口浪尖,公然挑战人们不敢触碰的底线,替印度国民说出了积压心中多年的真心话。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5)

03《我的个神啊》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多种宗教并存,给不法之人有机可乘,也给主人公的质疑带来重重阻力

初次看印度电影,如果你再对印度宗教文化不了解,一定对影片中PK的求神经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其实,导演也是在借影片向我们输出印度的宗教文化价值,希望更多观众可以了解印度复杂的宗教文化背景。

印度是一个做事很爱祈求神灵庇佑的民族。为了回家,PK入乡随俗,踏上了求神之路。表面上,PK对神一无所知到处拜各种神,但大家注意到,导演在展现PK徘徊于各种宗教时,背景音乐很严肃,完全没有取笑PK的无知,而是借PK来向大家展现了印度丰富的宗教习俗。

在PK拜神的途中,出现了印度几种用于祈福的仪式: 有印度教的普迦仪式,Somavati Amavasya日(正逢周一的满月之日)撒黄粉,湿婆节的地上打滚;基督教的教堂向耶稣祷告;锡克教的教堂参拜;伊斯兰教穆斯林的朝圣和什叶派的鞭打自己祈福等等方式。

通过这些,导演向大家展现了印度复杂的宗教文化背景,彼此之间联系千丝万缕,盘根错节,从而为后来PK挑战宗教埋下了伏笔。因为只有让PK亲身体会了这些宗教文化,他才能有资格代表印度人民向“神的使者”发出掷地有声的质疑。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6)

印度宗教文化根基深厚,对人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想撼动人们的精神寄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PK的质疑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被人们嘲笑和追赶、被虔诚的贾古父亲打耳光、被塔帕斯当众羞辱,甚至被恐怖分子爆炸报复。

影片中有个片段,PK带贾古父女来到大学,只是将一块石头涂成红色,放上一些钱币,就陆续有很多学生前来祈祷。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尚且对神敬畏到如此地步,更不要说普通的印度下层民众。宗教对印度民众思想的影响,可见一斑。

阿米尔汗曾说;“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的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哪方面还有欠缺。”

导演借PK挑战“神的使者”的权威,其实也是想向观众解释,印度宗教文化盛行与盘根错节的原因,从而让观众更能理解印度国民对宗教的信仰,以及挑战宗教权威的难于登天。PK敢于迈出这一步,就已经代表整个印度民族开始觉醒了。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7)

04《我的个神啊》不完美结局的伟大性:真正的爱可以跨越信仰、勇敢牵手,也可以忍痛割爱,还你自由

《三傻》的结局很完美:兰彻获得成功,并与失散的爱人重逢,好友来俱和法汉也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我的个神啊》结局没有这种大团圆:PK心爱的贾古最终与昔日恋人萨夫拉茨重归于好,自己落寞地离开地球。

导演在《我的个神啊》提到一个问题:印巴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导演在影片中却安排了印度的贾古与巴基斯坦的萨夫拉茨相爱。

这对恋人的相爱注定遭遇世俗的重重阻碍。婚礼当天,贾古没有等来萨夫拉茨,却等来了一封分手信,两人在误会中分离多年。最终,贾古在PK的帮助下,鼓起勇气询问萨夫拉茨原因,却意外得知对方同样苦苦等候了她多年。

导演特意将这通电话放在印巴两国的观众面前拨打,随着两人的重归于好,场外的两国人民全都欢呼起来。贾古与萨夫拉茨的爱,让他们最终放下了信仰的成见,勇敢地走到了一起,并获得了两国人民的祝福。导演也是借两个年轻人向印巴两国人民传达友好的信号,希望两国可以放下历史成见,跨越信仰,重归于好。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8)

善良的贾古是PK来到地球后第一个主动帮他给钱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真心帮助他回家的人。在相处过程中,PK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贾古。当他想向贾古表达心意时,却意外得知贾古爱的是萨夫拉茨。

PK选择了沉默,他主动帮助贾古解开与萨夫拉茨的误会,让心爱的她不再深陷被抛弃的痛苦。他只是录下了贾古的声音,带回自己的星球。与她分别时,他也强忍住泪水,没有回过一次头。

如果说,贾古与萨夫拉茨的爱是导演为了表达希望印巴两国友好的愿望,那么PK对贾古的爱则是超越了民族和信仰的界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大爱:爱你,就成全你,给你自由。

老版三傻(同是影射印度社会)(9)

总结:

印度电影已经过了那个动辄大段歌舞的时代,现在印度影片中的歌舞多是为了服务剧情而展开。《我的个神啊》继承于《三傻》的叙事风格,却又比《三傻》的立意更加深刻,触及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尖锐与敏感。印度电影敢于挑战谈之色变的社会问题甚至敏感的宗教问题,这一点却很值得我们国家的电影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