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何处而来,最终又往何处而去,都不重要了

电影《解忧杂货店》的中国版与日本版,前后脚登陆内地,很难不勾起人们的兴趣去比较一番,其实两部电影都各有所长,日本版更接近原著的细腻,而国产翻拍的加入了本土特色,能够更好的让中国观众感动。两个版本都很好,虽然是改编的一本书,但是没有可比性,都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

《解忧杂货店》这本原著小说,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响当当的畅销书,它出自东野圭吾的手笔,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而是镶嵌着奇幻元素的温情小说,这本作品放在东野圭吾的作品序列中,别致又迷人,能让人在奇幻背景中,去体会日常的温情与浪漫。

奇幻元素让人着迷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2)

《解忧杂货店》是一部非传统意义的推理小说,这部小说中没有命案、没有被害人、没有凶手、没有侦探,却依然是一部悬念迭出的推理小说,充满着奇幻色彩,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五个彼此相关的短篇故事,跨越时空、层层铺设、巧妙架构,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

电影版《解忧杂货店》再现的就是原著的传递善意、关爱他人的主题。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3)

日版

中国版对小说原著进行了改编,提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并将故事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转换为90年代的中国,让电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和时代特点,也让观众更加入戏。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其中最奇妙的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设定。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4)

中国版

小说时间跨度三十年,有两条时间线:以过去的杂货店以及废弃的杂货店为空间叙述,围绕着“信件”这个重要元素,将经营杂货店的浪矢雄治(中国版是成龙饰演的解忧爷爷)和向他寻求答案的求助人与闯入废弃杂货店的几位年轻人的人生交织在了一起。

孤独的老人经营一间杂货店的同时,也会为陌生人解答生活中的难题,只要将问题写进信件内,塞进杂货店卷帘门的投递口中,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信。不过随着老人身体状态的恶化,杂货店最终关闭,人们的求助再也得不到老人的回复了。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5)

日版

时间来到1979年9月13日晚上,最后一次来到店内的老人,收到了一封来自未来的信。

这一切都是因为2012年9月13日夜里,废弃已久的杂货店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三个蹑手蹑脚的年轻人闯入店里,因为他们收到了来自过去的求助信,所以出于好奇等心理,一封一封的回复了信件。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6)

中国版

就这样过去和未来开始有了交流,故事也渐渐展开了。

由小说到电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7)

日版

其实《解忧杂货店》这部小说是很难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故事中的两条时间线与多重叙事结构在最后都奇妙地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闭环,人物与事件之间彼此有所关联,作为小说,这种事件架构与叙事方式自然十分精彩,但是将这样的叙事改编成电影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因此无论是中国版还是日本版都对小说文本进行了简化。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8)

日版

“删头绪,立主脑”是文学走向表演艺术的改编原则之一,其中的立主脑,就是对原著的主题,要充分尊重,一定要沿袭并使其准确地树立在观众面前,无论再创作时,改编者拥有怎样的发挥空间,原著的主题思想,原作者的创作本意,都是要充分考虑的。

电影根据小说,算是开创了穿越题材的新形式,一般穿越小说都是主人公从现代穿到古代,或者是从古代穿到现代,但是电影中没有任何任务穿越,他们都是通过书信和杂货店这个空间将不同的时间连接起来,杂货店在特定的时间一夜复活,店内是现在时间,店外是20世纪80年代。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9)

日版

在原著中,东野圭吾表现了小偷三人组在2012年对于咨询信的恶劣态度,而电影因为时长的限制,只能主要表现个别案例,比如对鱼店音乐人的打击式回应。在回信中,他们劈头盖脸地指责音乐人拥有可以继承的鱼店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只顾着去实现所谓的音乐梦想,最后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0)

中国版

电影中有一幕是音乐人在店外的80年代,隔着卷帘门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给店内的2012年小偷三人组听,这是多么美好而浪漫的想象啊。

其实这样对比鲜明的风格,也体现了电影的主旨: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真正决定要往哪里去的终究还是你自己,而无论走上哪一条路,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会是精彩而无悔的。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1)

日版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杂货店老板会为来信求助的人写回信,答疑解惑,一坚持便是10年,直到生命的尽头。东野圭吾在采访中说,日文里“浪矢”(ナミヤ)和“烦恼”(ナヤミ)的片假名写法十分相似,所以他才为杂货店的店主取名为“浪矢”。

其实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最后都以杂货店老板的回信作为结束,而这封回信是给三人组中的其中一人的,因为在三人组中,只有他不相信所谓的时空穿越,因为他是三人中唯一一个敢用恶作剧方式去试探杂货店主人的,他在信箱中投放了一张白纸,对着那张白纸的回复是杂货店主人一生中最后一次回信。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2)

中国版

在信中,杂货店老板表示,写信的人有可能自己正面临迷茫,但他的人生也如同这一张白纸,可以自由地书写,老板相信,写信的人将来一定会写出自己满意的人生。

两个时空,相隔三十余年,人们的意识、情感再次汇聚,主题得到重申,电影也圆满结束。

穿越给年轻人的信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3)

信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怀旧的一种道具,在现代生活中,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视频通话等都让传统的纸质信件销声匿迹,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个性化的手写笔记,而是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虽然在视觉上简单明了,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而交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需求方式,通过交流,人类社会才得到进步、发展。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神奇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思维,误解是常有的事情,有时还会产生非常有趣的结果,就像是《解忧杂货店》中的三个回信的年轻人,他们的回信的确影响了收信人的人生,但是这种影响造成的结果,早已超出了三个年轻人想象的范畴,也超出了观众和读者的预期。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4)

很多时候相比于孩子,成年人是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最初在杂货店中寻求帮助的都是孩子,他们仿佛是在玩一个有趣简单的游戏,提出一些天真可爱的问题,而老先生也很耐心的回答,久而久之,消息传开,才会有成年人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去尝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严肃问题,寻求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其实大多数人在寻求帮助的时候,内心早就偏向一个选择,只是无法下定决心,就像是杂货店老板说的那样,每一个写信求助的人,其实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解忧杂货店日版电影比书好看(日本鸡汤解忧杂货店原著不好拍)(15)

看完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杂货店,里面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有时候不妨写下来,问问自己,问问别人,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答案。

结语

文学与电影,有着各自的风格,然而又能互惠互融。合上书本,看完电影,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审视这个社会,然后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有一点事非做不可。

故事也许是虚构的,但力量却能直击人心!

文原创,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