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1)

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2)

大家好,我是小岸,我本人有6年半的公考经历,回顾考公这6年多,确实也不太容易,我认为也有一些值得絮叨的东西,所以,就想着和大家聊聊:“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标准答案”的,那就是:因人而异。

当然,这是一句废话,也不是我们观点的立足点和今天所要讨论的重点。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考生而言,“考个公务员”,还是挺难的。

就我自己漫游公考路的体悟来讲,我认为主要难在7个方面(分别是:①备考压力与心态调试②不确定性③经济压力、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及恐惧营销④骨感的现实和残酷的竞争制度设计⑤持久战⑥妥协和放弃⑦缺乏备考圈子和学习氛围。因为整篇文章比较长,暂且没时间看完全文的同学,可以根据各章节的分割图示,先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老规矩,闲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来分条缕析逐项拆解唠唠吧!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3)

第一点,难在备考压力和心态调试。主要体现在学习强度和精神压力方面,特别是需要考生适应在职长时间、高强度学习或者直面全职备考期间所需承受的精神压力。只要想考公,备考学习是我们绕不开的“坎儿”,无论你是在职备考还是全职备考。当然,二者既没有孰优孰劣,也没有孰易孰难,都挺不容易的。

先说在职备考,每天工作累成狗,在工作、家庭、孩子、老人的重压下兼顾备考学习,削尖脑袋去适应见缝插“题”的碎片化在职学习节奏,有时甚至还得上班“创造”条件偷着学,摸鱼学个习还得提心吊胆、左顾右盼、瞻前顾后,遇上话痨同事侃大山还影响你专注学习...你说这提升一下自我还得卧薪尝胆“打游击”...

再说,赶上这倒霉催的疫情还不能老在外边吃,回到家里,做饭洗碗干家务样样不落;躺在床上,总得玩会儿手机看看朋友圈...娱乐可以抑制一下,但是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总不能跟不上吧;还有,咱这一个社会人,正常交际交往和人情往来总不能没有吧?这一玩又是半天一天的...你说凑个时间做套卷?又有多少整顿的时间?做题时间和学习机会碎得像是面包屑一样。在后期和瓶颈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度和题量如果上不来,别说提升,我们可能连现有的水平和分数都保不住...

那不然我们试试全职备考?这下可好,时间倒是有了,可“按下葫芦浮起瓢”,其他问题又出现了。

一来就是心理压力瞬间飙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没等好好享受宽裕的备考学习时间,不出一个月,心理压力就排山倒海向你袭来。一些闲言碎语如:“二十多岁了,大学毕业不变现、年富力强不挣钱,去挤‘独木桥’赌考公?”...先不论骨感的现实或数据和概率,“当考试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全部,你我真的输不起”,但无奈的现实又不会因为你的主观意志所转移,输得起一次、两次,难不成你也输得起一年、两年?

我本人仅有过1次全职备考经历,那是我25岁第一次失业后的那几个月里,可以说是“人的状态非常差,学习状态非常好”,我自己曾总结说“我这样全职备考,这个学习状态、这种学习强度,如果这次事业单位考不上,下次省考我也肯定考上了;下次省考考不上,下次国考我也肯定考上了;下次国考要是再考不上,我可能就疯了”。真的是这样,全职备考期间,心理素质好点的尚且可以将压力较好地转化为动力,心理素质一般的可能连睡得着觉、吃得下饭都成问题。

不仅你的压力大,你爹妈压力都不小,街坊邻里、亲戚同事有意无意的问题:“孩子在哪上班呢”“什么时候坐在家的?在家多久了?”...敏感的神经最经不起挑逗,如此重压下你能扛多久?你爸妈能扛多久不给你施加压力?你们之间的关系能扛多久?都是问题。

以上仅算是内部压力,与此同时,外部压力也相伴相生,其中来自身边朋友的压力就是周遭压力的典型代表。

你和你的朋友始终是竞合关系,一方面,你和TA都希望彼此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你们又无时无刻不处在世俗眼光的相互比较和竞争中,一个好必然意味着另一个被比下去了。这时人性固有的“小阴暗”和“自私基因”就会起作用,如果说有人不相信你能考上,甚至有那么一丢丢不愿你考上,没准你身边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人性使然,这倒无关阴暗心理或人品好坏。

当你的朋友在“不经意间”说:我怎么感觉你一直在考,但从来都没有考上过。你也不要往心里去,其实你自己知道考公这个事情,是你死我活的“一次管终身”,必然在难度和概率上,和我们平常过级考试或考证是不一样的,所要做的前期积累非常多,时间跨度可能会非常长。就像一座冰山,在水面上冒尖的,只是总体比例中的极小部分,但大部分人只看结果:你是否考上,就仿佛水上那一部分,而很少有人关心你背后在“水面之下”的付出和努力、积累与坚持。在漫长的考公过程中,在那个你自己都不确定“是否会上岸”的时刻,你没办法夸下海口畅谈美好预期,你也没必要和TA解释抱怨考公有多难,你能做的,唯有默默努力,争取早日上岸打脸。

这些其实都还有余地斡旋和调整,最怕在这样的压力下,考前一晚睡不着,或是焦虑臆想生怕自己睡过头,亦或者睡着后一两小时就突然惊醒,再也无法入睡,怎么办?第二天还有高强度高负荷的考试需要养精蓄锐调整状态。焦虑充斥大脑,不安涌上心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备考学习如何交待?沉没成本如何挽回?美好未来又如何兑现?”...然而,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我们又能怎么办?

只能听点轻音乐舒缓情绪,漫无目的在家里闲逛,坐等日出...以上并非危言耸听或是无端假设,这是我曾经在压力最大的2017年省考前一晚出现的状况。

况且,我们在这里还没说,在这样的压力下你会不会临场崩溃、发挥失常...

全职备考另一大挑战就在于个人意义感和价值感的缺失。这个不难理解,因为你不参加社会劳动了嘛,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你感受不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鲜有机会交流和互动,没有平台和渠道得到肯定与表扬...忽高忽低的成绩只会让你心里没底,不会给你带来实在的安全感和自我肯定,反倒不时让你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同时,备考学习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一直都是及时足额正向反馈的。学一点就立竿见影、就地见效?不会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延迟满足:在长期量变的积累下间歇迎来质变的美好闪现。能不能过了自己这一关,熬不熬得过这“黎明前的黑暗”,在某种程度上讲,除了你自身的努力,还得看你命中的“公考之路”是什么Level的难度...

我看到B站有很多考友全职备考,也有开直播陪伴学习的,这个形式还是挺好的。但是,如果你当前也在犹豫要不要辞职加入他们,我个人观点是不赞成的。

抛开经济大环境和就业难不谈,就我个人全职备考经历来讲,全职备考压力非常大,而且极易在考试前或考试当天临场崩盘,如睡不着啊、紧张到完全压不住啊等等,总之就是容易想太多。除非你心理素质过硬,是个大心脏或者神经大条、“没心没肺”的乐天派,那你还可以考虑。如果你是像我一样心多的普通人,我认为大概率是搞不定的,一般人不是全职备考那块料。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4)

第二点,难在不确定性。进入正题前,不妨容我先插句题外话,“小岸”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与此有关。2017年,那是我公考6年中最迷茫的一年,当时我在某笔上面试网课,每个小班课学员都需要明确一个ID,当时就想...叫个啥名呢?我第一反应就是:敢问“岸”在何方。没错,这就是我当时的ID,面试小班老师一直叫我“小岸”,一直沿用至今。境由心生,从这个ID也可见当时我有多么无奈无助,多么困顿迷茫。

如上所述,这个不确定性首先就体现为自我怀疑。我曾经在备考早期一段时间“迷之自信”,坚信自己能考上,并将公考比作买,重在参与嘛,只要参加考试的量够大,上岸的概率必然会随之提高,你说好单位去不了,差单位也能捡个漏吧,中不了500万,运气再差10块钱总是要中一把的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形势的发展,随着自己参加的考试越来越多,随着失败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觉事实好像和我设想的有些出入,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能考上,也越发怀疑自己赌公考这条路是否明智和正确。

与此同时,在学习效果和分数提升上,不确定性表现也十分明显。有些同学可能是方法不对或是其他原因,长时间大体量学习,成绩却不见显著提升,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你备考学习收效如何,我们的确无法提前预判或预知,就像吃药前我们无法精准预知药效发挥的程度一样。而且,公考有些学习内容如申论,本身就是一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过程,拉长周期看,真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说句实话,能上岸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有运气成分的,其实每个上岸的人都很后怕,也会感到自己很幸运。别看上岸的这学霸、那大神自我标榜作为过来人分享这那,想当初干上岸有多险只有TA自己最清楚,相当数量的成“公”仅胜在毫厘之间,考上的和没考上的,差距远没有想象那么大。不是说谁上岸了,TA说什么都是值得借鉴的。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特定机会和特定岗位,如果不是因为当初幸运那么一点点,如果再把TA扔到池子里和大家一起考,谁都保不准自己什么时候能再次上岸

如果你是像我底子这么差的考生,三五年内是否能考上,那还真是说不准。但再来个三五年,只要不是太挑,吃点老本混概率,估计也能考上个什么阿猫阿狗的温饱岗位,但问题是你能耗得起又一个三五年吗?

不说别的,就说我自己考公这六年最努力的时候,就我2017年省考体测那会儿,我在《我的公考之路》第六章 新生,那篇最后结尾时说:我不用考上,就这么努力,我不论干哪行也饿不死!

当时都那么努力了,也没敢打包票说一定能考上!没办法嘛,实在是现实太过骨感,你不得不理性掂量概率。我没考上之前经常想的一件事情就是:大致算算我在35周岁之前还能考几次,按照每次考上概率3%-5%计算,乘以次数做倍数,很逗B、很不科学地粗略测算我自己此生成为公务员的概率。我相信每一个考过两年以上的同学都想过这个问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这一辈子,考公和排卵一样,有多少次那都是有定数的

我曾经站在一个普通考生的视角观察公务员考试,之后又有幸得以从考务工作者角度反复观察,随着听闻和见识的事情越来越多,更深化了我对公考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体悟。“一直都考不上,那肯定是你的问题,但某一次考不上,还真不一定是你的原因。”公考中极大的变数和巨大的不确定性,始终是我们需要直面和正视的问题。

在你选择走公考这条路之前,对于之后可能发生的很多事情你是完全没有办法预知的,无论是从短期和微观层面上的:竞争对手、试题难易、考官喜好、笔面试临场状态...,抑或是中长期和宏观层面上:当地考情、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冻结”,扩招或缩编、经济形势、突发事件新冠这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因素其实都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地影响和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尽人事,听天命”可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5)

第三点,难在经济压力、焦虑贩卖和恐惧营销。抛开公考不谈,当今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和经济压力已经不小了,伴随着疫情加剧的“骨感”就业形势,公考青年的“钱荒”问题进一步凸显。公考培训作为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考生和家长普遍对价格不敏感,近些年行业内的通货膨胀水平可跑赢社会总体通胀水平几条街了。我考公六年多以来,眼睁睁看着笔面协议班的价格水涨船高,翻了一番又一番,动辄三五万的笔面协议班满街都是。

现在这不是一般家庭,考公还真得掂量着点来。

2010年以前,每年都有很多人一分钱不花,裸考上岸;2015年以前,花个几百块钱,买几套某公、某图的小红书小黄书,好好看看也能考上;现在可倒好,不砸个万儿八千块,别说编制,估计你连资格复审都进不去。

不仅笔试面试全得准备、线上线下班全得报、图书APP一个不落,还得在这儿看我分享...你看看,都内卷到什么程度了?连私人休闲娱乐领域也开始被蚕食和侵占了...

在公考圈“电影院效应”下,伴随着各家培训机构推波助澜,竞争门槛逐年抬高,最终得利和壮大最多的反倒是公考培训行业。他们这包赚不赔的“概率生意”,为其贩卖焦虑和恐惧营销积累了原始资本。

无论你报不报班,你都要面对“焦虑贩卖和恐惧营销”,这更多地体现在对考生心态层面的冲击。每逢大考小试,如果你进面了则更甚,大小培训机构就会想方设法花钱买到你的手机号码,搜肠刮肚、费尽心机通过“焦虑贩卖和恐惧营销”,从你身上榨点油水,从短信“轰炸”到电话“骚扰”,和你说这好那好,再给你甩一个虚高的通过率,最后刺激你:现在公考哪有不报班的,不报班怎么能考上?

大家不要听信这些奸商瞎说,不要恐慌也不要怕,考不考得上和报不报班没那么大关系,报班只是备考的一种形式和选择而已。

你放心,他有钱也影响不到你。有钱买不到知识,有钱也买不到行政编制。想当年,我为了保证“守擂成公”,2017年省考先后报了两个面试班,一个网课小班、一个线下面试班,还美其名曰“线上线下双保险”,最后还不是一样被人逆袭。我这就充分证明了,那些不行的人,他报几个培训班,报多贵的培训班都没用。

在脑机接口成熟之前,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有人“拿钱砸赢你”这种事情。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6)

第四点,骨感的现实和残酷的竞争制度设计。这一方面体现在,公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制度设计的残酷是客观存在、直观可见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公”,不仅人多、强手如云是问题,人少、对手掉链子也是“幸福的烦恼”:达不到报考比例不行;笔试成绩出来,你的对手拉跨不给力,最低笔试分数过线的人数不够,岗位照样会被取消。

这诛心的制度设计就注定了,成“公”是踏着“尸体”上去的,每圆一个公考梦,要以碎掉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公考梦为前提。要知道,那些报考统计中的数字是人,一个个、活生生的像你一样渴求这份工作的人,像你想干掉他们一样想干掉你的人。在这如同古罗马斗兽场般的厮杀下,不会绝世神功,成“公”谈何轻松?公考竞争在本质上与其他社会竞争无异,无非是在比例和数字上更为直观,但应对残酷竞争的底层逻辑殊途同归。

怎样面对失败,尤其是怎样面对差之毫厘的失败尤为重要,我2017、2018年那两次省考失败经历是比较难过的,一次是笔试第一“守擂”,最后被逆袭0.1分(详见:《我的公考之路》第八章 尽吾志也);一次是差0.1分逆袭上岸(详见:《我的公考之路》第十一章 漫漫长路(终章))。

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回程路上坐车时那个难受劲儿啊...尤其是2017年那次,真是“尽人事”了...在返程客车上,那叫一个心绪翻涌,睁着眼睛掉泪,我当时旁边邻座坐着一位工友兄弟,估计心里还盘算着这大兄弟是咋了...

如何面对悉心搭建,却又崩塌在咫尺之遥的“公考积木”;如何快速完成心态调整,进而重新整装出发;如何定义和找寻奋斗的价值和坚持的意义;如何直面失败,并坦然的接受失败,总结反思,为下一次质变积蓄能量...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公考人都需要沉心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公考这孤独的修行之路上必须读深悟透的真经。

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公考是对“逆商”的大考。行走在“公考之路”,沉没成本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进入面试,心态完全崩盘、紧张的浑身发抖,强行找话说语无伦次,磕磕巴巴背诵时都不敢直视考官,躬都没鞠直接起身离场...

在那次失败的面试经历之后,我陷入了无比深重的自我怀疑:我断断续续学了3年才进入面试,拼了老命干进面试结果竟然是这鸟样?我平常和别人说话交谈还可以啊,我是天生不适合面试的那种人吗?我该不该继续?我该怎么办?我又能怎么办?...

这就需要我们直面不堪,正视钟君曾说过的:“公考,考不上是常态,考上才是变态”,从点滴小事做起,重拾自信,并俯下身子,尽力雕琢打磨好每一个细节...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7)

第五点,难在“持久战”。虽然我们都希望一蹴而就“上岸”完成华丽转身,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速胜论”是不现实的。除非你是“应试狂魔”“小镇做题家”或幸运值拉满的冷门专业“锦鲤”,否则在“蛋糕有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般人很难一举成“公”。因此,我们就应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我们虽然期待“自己开挂,对手拉肚”,但最好的结果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做足功课,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到有所准备,始终具备打持久战的能力。

正如张小龙说得那样:“没有人可以纵身一跃成为一段传奇,我们只能在点滴间不断努力,摆脱自己的无能和平庸”。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8)

第六点,难在妥协和放弃。咱们先说妥协,这里所说的“妥协”主要体现为“不得不做”,被动“倒逼”你做这做那,直到你“认命”或接受现实为止。

具体来讲,一方面表现在“妥协式学习”,以我为例,我这个人吧,是很懒、很被动,在学习上还有拈轻怕重的思想。我在备考期间,始终秉持着“能少学一点算一点”的宗旨,只求以最低过线分数上岸,最开始我连资料分析都不学不做(我高考数学44分,对算数真是有天然的恐惧),最后也没办法,不学不行,这块分数占比太大;之后,受迫于竞争形势倒逼,各种不得不学、不得不会...逐渐将曾经忽视和放弃的模块一个个捡起来,一个个雕琢完善,甚至到最后,为了申论都开始重新练字了...

另一方面表现在“妥协式备考”,我这种受不了全职备考压力的,只能在职备考,边干边学,辞职这个选项,别说提了,我想都不敢想。工作上受气吃瘪只能唾面自干、“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羽翼未丰,低头当孙”,没办法,在单位地位如此,不得不妥协...没得选择,没有说不的权力。一如我们考友彼此间相互激励的那句话:“有本事考走啊”。的确,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其实我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考公的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不甘心。我对这现实不甘心,我不服。如果有可能,我还想证明自己,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争取,上不上、走不走是另一码事,但我一定会竭力争取。

再说放弃,成年后“两点一线”的生活本就够无趣的了,但凡有办法,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仅有的那点兴趣爱好,但公考真是把人逼到那个份儿上了。我最开始考公的2014年-2017年,只是业余时间抽空学习,看球、喝酒、抽烟、玩游戏什么的啥都不误。随着年龄渐长,分数却不见怎么涨,这一眼看不行,学习强度上不来,分数提不起来,连面试都进不去,这还考个屁?

挤时间学习吧,那从什么里挤时间呢?那先就把熬夜看球戒了吧,太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

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行...

音乐别听了,放着网课当喜马拉雅听吧...

倒是有点起色,但还差点意思...

别老出去玩了,牵扯精力、耗时间不说,第二天还吐一上午、难受一下午的,太影响学习...

玩游戏,这个最难戒,卸载了几次又下回来,但没想到,运营圈钱吃相太难看,坏了人玩得兴致,越往后越夸张,最后它倒是自己停服了,实力助攻我专心学习啊...

最后,我单调的生活只剩考公和工作两件事了。我一个IPhone6 Plus,一直用到2021年,手机老化到有时连微信语音都接不起来,而且是16G的啊,我整个手机里只有刚需的微信、打卡的钉钉外加一个刷题的某笔3个APP...

倒也不完全是因为我没钱,实在是时间、精力和手机存储空间都不允许我有其他爱好和APP了。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9)

第七点,难在缺乏备考圈子和学习氛围。考公和其他形式的学习一样,抱团取暖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单兵作战。

身边有个伴儿,你们可以相互探讨分享、互相鼓励鞭策,形成雁群效应和协同效应,互促共进。然而,受限于各种原因,上社会没有在校的优厚条件,大部分考友是没有圈子助益备考学习的。长此以往,可能会屏蔽紧迫感、钝化危机感,临危而不自知。

就这个问题,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法是搭建在线平台和公考圈层。与现实“肉人”考友相比,群友、网友所建立的情感链接以及对你所产生的激励和鞭策,毕竟还是有差距,但这也总比没有强。

如果有条件、有可能,无论是项目生还是以事业编为跳板考公,备考期间如果有机会去到你们当地的人社部门,在我看来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在各单位中,人社部门绝对是适龄考生最多、考试消息最灵通、备考氛围最浓郁、在职学习请假政策也有可能是最宽厚的部门了。

如果你能有幸被分到当地人社局的二级单位:人事考试中心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你可以直观体验包括笔试筹备工作和面试考务工作在内的公考全流程,甚至是入闱或是阅卷,你可以直观感受制度的严谨和健全,你也就不会再瞎操心对手找人拉关系什么有的没的,更加专注在你的课业和学习上来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考公难的7大原因。话说回来,其实我当初考公时,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难,如果早知道这么费劲,可能掂量掂量、浅尝辄止,我就放弃了。当时哪知道这是一条“长征路”,我傻了吧唧一直吊儿郎当、断断续续学着,每次想到“要不算了?别干耗着考了”,可又舍不得这点沉没成本,就这样一路走来,从项目生、事业单位考试到公务员...

公考这条路吧,有时候难起来,也真挺难的。不一定都考得上,但我们一定要想得开。有时候是福是祸,还真说不准,我们不要妄下定论。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没考上之前,总想着“我这是倒了啥霉,这差一点、那差一点的,困在这备考死循环里不得好活”,但当你跳出来之后回看这段经历,以更长远的眼光审视与回溯这些曲曲折折、磕磕绊绊,你会发现,这艰难岁月是一段福报

像我这么被动的人,若不是形势所迫、没得办法,是不会尽心竭力做事情,尽善尽美的雕琢细节的,单就这一点来说,公考这几年就很有意义和价值。

我知道,体制内年轻就是资本,体制内6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会时而暗自庆幸我没能早点考上,我在该受到打磨的年纪历经了挫败和打磨,公考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和东西,小公考里有大文章啊~

在上岸之前,我就说过也写过:无论我最终考不考得上,我都不后悔参加公务员考试(详见:光荣行进在公考之路 哪怕最终不会考上)。说到底,真正重要的还是:你是否学到了东西、是否有所体悟和成长。就像张小龙说得那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最后,愿你在“享受”公考之难的同时淬炼出更好的自己。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10)

小岸荐读:

「合集」《我的公考之路》1-11章(全)

【合集】《岸话申论》系列(全)

【合集】《岸话面试》系列(全)

小岸·岸话公基 小岸·行测心经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11)

考国家公务员有多难(考个公务员到底有多难)(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