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魔童降世

前几天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预告片,我对这个鲨鱼齿、挂着黑眼圈的魔童形象,内心是抵触的。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1)

但电影上映后,一个半小时票房破亿,首日破 2 亿,3 天破 7 亿,连豆瓣都打出了 8.7 的高分!

我坐不住了,大半夜跑去看了个夜场。

看完,哪吒双手插兜、面带坏笑、丧萌丧萌的小样,一直在我脑子里晃悠~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2)

耳边也不由响起「是他,是他,就是他」,哪吒的形象就是他了!魔丸转世,可不就得带点邪气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3)

整部影片最大的泪点,集中在两个孩子身上:哪吒和敖丙

两个不同资质的孩子,两种不同的养育方式,两种迥异的人生。

(下文会有剧透)

2. 哪吒与敖丙

哪吒是个「怪胎」,一出生就为世人所不容。

他抗争,但越抗争,越坐实「魔童」的形象。

于是他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尿裤子的年纪,就承受如此的成见,真让人心疼。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4)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儿童」,李靖夫妇身心俱疲,但从未放弃。

父亲上天庭求医问药,母亲为了给哪吒积累功德,整日斩妖除魔。

为了让哪吒接受更好的教育,早日摆脱魔童的标签,他们给孩子找特教(太乙真人),可谓操碎了心。(这样的家庭随处可见,所以才引起共鸣,拉来那么多票房吧)

不仅如此,片中的李靖也颠覆了以往「以父权自居」的形象,他包容哪吒魔性的一面,不仅没有逼哪吒自杀,还做好了关键时刻与子换命的准备。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5)

和魔童哪吒相比,灵珠转世的敖丙堪称乖顺好少年。

他听从父亲的安排,认真向师父汇报学习进度(按时交作业的乖孩子),甚至连和谁交了朋友都要汇报,真的是万千家长心目中省心的乖乖宝。

这样的孩子,辅以好的教育,结局是不会太坏的。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6)

只可惜,他从小背负着整个龙族千年的重托,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压力。所以即便处处优秀,可他并不开心。

尤其是万龙甲,真有点带着全族的期望参加高考的感觉,「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你必须考好」!

可怜的敖丙,活成了龙族的「人质」!

3. 两种养育方式,两个迥异人生

我们来对比这两种养育方式:

哪吒:魔丸转世,天生戾气

母亲:反正只有 3 年寿命,不如咱们辞了公职,陪他游山玩水,让他有个快乐童年?

父亲:此生虽短,但希望他将来不背妖怪的骂名,得找个好老师,让他走正道。

老师(太乙真人):慈眉善目的炮灰挨揍型体质,被徒弟整蛊,也从不气恼,还给他各种尖端装备。

结果,魔丸被教化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7)

敖丙:灵珠转世,天性温润

父亲:你是龙族的希望!一句话压倒一条龙!

老师(申公豹):妖族是不会被认可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结果,灵珠黑化伤人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8)

在不同的养育方式下,魔童哪吒和三好少年敖丙,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各自游向两个极端。

相比之下,哪吒,一直是被爱的那一个,无论是表现出魔性还是灵性,他都在做自己;而敖丙,一出生就活在期望和责任里。

敢让孩子做自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父母有着高层次的眼界和格局,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独特而优秀

相对而言,低层次的教育,会像一个早已定型的模具,它把孩子框进去,最后教出来的孩子,中规中矩,甚至无法驾驭自己的人生。

4. 魔童与「熊孩子」

魔童哪吒,放到现实中,其实就是调皮捣蛋四处惹祸的「熊孩子」。

他们本质上不坏,甚至很多时候是出于纯真善良才闯祸。但是他们总是把最差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他们的执拗和让人无法容忍的「破坏行为」,常常遮盖了其优点,让他们自己,也让周围的人苦恼不已。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9)

作为父母,我们能看到孩子「熊」的一面,更应该知道他为什么「熊」。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两岁之前的孩子,会有很多「野蛮粗鲁」的行为,比如揪头发、咬人、推人、打人,这种「熊」,其实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却不懂表达的表现,再加上动作发育不到位,就会显得没轻没重

美国儿童成长专家哈韦·卡普(Harvey Neil Karp)曾戏称:宝宝要到一岁半之后,才会从「小野人」,进化成「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一些暴脾气小孩,一旦打定主意,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什么过分的事都敢做,像极了魔丸转世的哪吒。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10)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用「神经绑架」(neural hijacking)来解释孩子的这种挑战性行为。就是说,脾气上来之后,孩子的神经细胞就好像被情绪绑架了,那一刻,他的思维是不在线的。

《暴脾气小孩》一书的作者罗斯·格林博士认为:暴脾气小孩只是缺乏一些重要的技能,比如语言能力,认知灵活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等。

想让孩子少发脾气,我们有必要多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

❶ 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更容易发脾气,动手打人,甚至咬人。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惹怒了这种孩子,就好像不小心踩到了小狗的尾巴,它要么逃跑,要么只能咬你,冲你叫。

平常要多跟孩子聊天,聊天不仅仅是沟通,更是在教孩子学表达。

❷ 认知灵活性

小孩子之所以执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认知的灵活性。他们的思维模式,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11)

哪吒不会理解他身上善、恶交织的矛盾性。于是,父母安慰他:你是灵珠

这是在正面暗示他:你是个好孩子,只不过你的某些行为不太妥当,让世人误解了你。

养育中,我们有必要通过期望效应,将认死理的孩子引向光明。

❸ 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脑面临挫败感时,首要任务是找到导致挫败感的原因。找到了原因,才能规划解决方案,并预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孩子连原因都分析不清楚,那就谈补上解决问题了。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12)

哪吒明明渴望跟小伙伴一起玩耍,明明渴望得到百姓的认可,但由于得不到承认,所以他竭力回避,并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这在心理学上叫「假性疏离」。这种情况,常见于儿时。孩子试图相信依赖,却因此受到伤害,就容易变得叛逆

哪吒怎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敢让孩子做自己)(13)

母亲帮他分析说:你表面上不说,但内心可是想得到大家认可的,不是吗?

一句话说中了哪吒的心事,撕掉了他假性疏离的防护层,给了他正视自己的勇气。

❹ 管理情绪的能力

发脾气的时候,保持清晰的思维非常关键。

而孩子很难做到情感分离,他们无法做到暂时「搁置」情感。

有研究发现,在平时,很多孩子具备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旦产生挫败感,强烈的情绪就会阻止其能力的发挥。

这时,他们发脾气,不是存心不配合,而是在挫败感的冲击下不知所措,他们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更无法调用理性和智慧。

5. 小 结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哪吒。有时他很聪明,有时他也犯傻。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孩子,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哪吒强大的攻击性,是可怕的破坏力,不也正是天赋的战斗力吗?

理解孩子,知道哪些是他成长中的正常表现;宽容孩子,不断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历程。

敢让孩子做自己,能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扬长避短,他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赢得爱和宽容,都能做更好的自己!


◆ ◆ ◆ ◆ ◆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