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89杭州之声 | 我们读诗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FM89杭州之声大型品牌活动:每晚9点,我们读诗欢迎转发,让诗意在你手中传递

母亲节写给天堂里的父母的诗(我们读诗妈妈别哭)(1)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烈度达到9度,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母亲节写给天堂里的父母的诗(我们读诗妈妈别哭)(2)

妈妈,别哭

作者:佚名

妈妈别哭,我现在已没有痛苦

不用再看我,你一辈子也会记住

地震来得那么唐突

没有什么可以遮护

幸存的同学真让人羡慕

那一刻,求生的愿望强烈却茫然无助

妈妈别哭,我不能陪你走今后的路

这么多人陪我我不会孤独

却担心你悲痛地泪流如注

我多么希望你能幸福

我多想长大了孝敬父母

我真的不想早走这一步

妈妈别哭,地震是大地在发怒

也许是它一时糊涂

才伤害了这么多无辜

我只是不幸中的一卒

还有更多的人惨不忍睹

泪水掀不起压我的混凝土

妈妈别哭,别再抱着我幼小的身躯

我已没有往日的温度

呼吸和心跳已经止住

请给我换上爱穿的衣服

拿来我爱读的书

假如天堂里还有学府

我会在梦中告诉你考试的分数

妈妈别哭,天灾人祸是对圣灵的荼毒

你柔弱的身躯无法挡住

只要妈妈你还活着

就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因为有你,每年清明那小坟上,会多一锹土

妈妈别哭,天堂里我们会相互扶助

母亲节写给天堂里的父母的诗(我们读诗妈妈别哭)(3)

雷鸣,Fm89杭州之声《民情热线》栏目主持人。

母亲节写给天堂里的父母的诗(我们读诗妈妈别哭)(4)

母亲节写给天堂里的父母的诗(我们读诗妈妈别哭)(5)

文|涂国文

今夜读诗,惟有一个“恸”字。

中国当代诗歌运动的第三次浪潮,便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喷发的全民诗歌狂情。奥运“圣火”火炬上的红色祥云在空中遄飞,古老的中华大地却在浩瀚的黑色劫难中呻吟。中华民族这个迷乱已久的族群,他们蒙垢已久的良知、冰封已久的激情、泯失已久的人性、消弥已久的爱心,在突如其来的民族大劫难中,迅速觉醒和聚结,并借助诗歌这一轻便的载体,几乎在一夜之间,惊人地完成了对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修复和重建,完成了对民族心理的纠偏与织补,完成了对民族情感的引爆及升华,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重新定位和再塑。 正如部分文化学者2008年5月1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的“中国当代诗歌的边缘化命运及其个人使命”讨论会上所认为的那样:“在这个地震时代,人们悲情地营救、抢救、自救,而一次强有力的‘抢救’行动悄然展开,不同的是这次抢救的对象是时代精神废墟中的幸存者——现代诗。”抗震诗歌,是中华民族自发和自觉的一场救助运动,也是中国当代诗歌一次自发和自觉的“自我救赎”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迷失自我近二十年之后,再次向着中国诗歌“诗言志”和抒情传统回归;中国诗歌,再一次与苍生疾苦、与民族命运血肉相连。“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不哭、四川不哭、中国不哭”,是这一诗歌浪潮的代表诗句,“恸”是这一诗歌浪潮的情感基调。

20世纪和21世纪相交前后,中国社会灾难频仍,悲情笼罩着中国大地: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山西“黑砖窑”、南国大雪灾、山东火车相撞,这次又是震级达8.0的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在文学中投下了它的草蛇灰影。“后灾难时期”的中国文学,虽然继续沿着文学固有的发展轨迹在行进,却也不可避免地被重大的灾难事件所扭转,被触目惊心的生活事件所改变。2007年南国大雪灾之中的中国诗歌,为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中国当代的第三次诗歌浪潮的涌动,作了一次队伍和情绪上的动员和预演。“后灾难时期”的“灾难文学”,已日益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显著特征。

读了这样的诗歌,任何一个有人性的人,谁能把持得住自己?谁不肝肠寸断、热泪如倾?谁不为那些被震魔摧折的花蕾,为那些被废墟所掩埋的同胞泣血?

我们读诗 | 支持矩阵

发起单位:杭州文广集团、杭州文广新局、杭州之声、腾讯大浙网

协办单位:人民摄影报、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 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旅游推广中心、大可墙绘

媒体支持: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华语之声

法律顾问: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

题头书法:静隐庐主徐戎

我们读诗 | 制作团队

主 编:张海龙

主 播:佳维

编 辑:生力军新媒体小组

总策划:张海龙

总监制:熊丽

策划出品:FM89杭州之声、抵达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