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是中华五千年米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造化神功、水土精华的一个奇迹!在清朝时期,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米。“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对饮食挑剔到极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对五常大米青睐有加,曾经数次对宫里人宣称“非此米不能进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皇室的喜爱,使得京城富户都以吃到五常大米为荣。

五常大米是贡米吗(白山黑水皇室贡米)(1)

中国人吃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的种植和烹饪技术。吃大米的习惯随着南北人群的融合与迁移,逐渐成为从东北到海南的普遍主食。

在中国的版图中,能长出最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并不多。在有“黑土地”、“北大仓”之称的东北,哈尔滨南部120公里左右的五常市三面被群山环抱,从空中看就像是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C”字,“C”字中间是一片面积7512平方公里的平坦区域,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面是厚达两米的黑土,所含有机物高达10%以上,堪称“膏腴”之地。

五常大米是贡米吗(白山黑水皇室贡米)(2)

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从这一区域流过,数百条支流织成一片河网,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是一片天然的“水田”。北纬44.55线也从这里穿过,太阳光日照长度与辐射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递减的,北纬44.55度可以提供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的太阳光。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五常栽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唐初渤海国时期,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水稻。种出的水稻脱壳后并不漂亮,不像通常的好米那样既白又透,但做成米饭后,饭粒表面会泛起油光,吃起来略黏的口感有一种自然的香甜令人回味,农人们即使没有菜肴,也可以吃掉几碗米饭,远近口碑极好,被认为是米中上品。

1853年,清朝咸丰皇帝在品尝五常大米后赞不绝口,批准在五常的民乐、常堡一带大面积开荒种稻。五常大米因而享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的美誉,成为大米中的“奢侈品”,并一举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三项桂冠收入囊中。

“美酒胡不饮,饭香也醉人”。凡是真正细心品味过正宗五常大米的有缘人,无论是达官政要,还是贩夫旅人,无不为那唇齿留芳,经年不忘的饭香所陶醉。发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赞叹,直有“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之感。遥远的塞外北国,神秘的白山黑水,造就了五常大米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