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知道在阅读文章时,为了深入了解全文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顺序,我们常常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细读,这是十分必要的。有时还要对其中一些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有突出特色的自然段进行分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给自然段分层的本领。自然段段是由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怎样才能准确地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呢?还是从一句一句地读入手,在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后,把同一个意思的,相邻的几句话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层。通过给一个自然段分层,一方面同学们能够对段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锻炼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对段落主旨的把握能力。

我们通常把具有一定规律,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自然段称为“段式”。同一种段式的自然段,层次关系相同,因而又称为同一种“关系段式”。常见的基本段式有以下六种:总叙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下面张老师来谈谈它们分层的窍门:

1、总叙关系的自然段分层的窍门。

这种关系的特征是:在一个自然段里,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然后选用具体的事例进行具体描述。要特别注意,总叙关系中,是用“事例”进行分述,这是区别于总分关系的要点。给总叙关系的段落划分层次时,就是把总述和具体描述的句子各自作为一层。例如:

苏老师教数学,对我们要求可严啦。//有一次数学测验过后,她把批阅过的试卷发下来。我溜了一眼分数,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苏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过来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知道了,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题过夜。”我只好把试卷拿出来。苏老师给我分析了出错的原因,并和我一起改那道题。从此以后,我养成了作业有错马上就改的好习惯。

这个自然段第一句概括性的写出苏老师要求严格,然后选用具体的事例——苏老师对我怎样的严格进行分述。

2、总分关系的自然段分层的窍门。

这种关系包括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三种情况。总分关系的特征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总叙关系是用具体的事例)加以叙述或说明。给这种关系的段落划分层次时,把总写的句子划为一层,分写的划为一层。例如: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同凿进的方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凿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总分总关系的特征是:自然段中前后部分都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或总结,中间部分是具体的描写或说明,就是总分总关系构成的段,分层时将前后两个总述部分与中间分述部分分开,形成三层。例如: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3、因果关系的自然段分层的窍门。

这种关系的特征是:段内分两部分,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两者构成因果关系。给这种关系的自然段分层时,只要把“因”分为ー层,把“果”分为另一层就可以了。例如: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写“果”——我们觉得太阳并不大。第二句话写“因”——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因果关系的自然段一般分两层,原因是一层,结果是一层。

小学阅读分段讲解(给自然段分层法)(1)

小学阅读分段讲解(给自然段分层法)(2)

小学阅读分段讲解(给自然段分层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