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赞抚河诗 汤显祖游罗浮5天作18首(1)

昆曲名旦现场表演《牡丹亭》选段。

汤显祖赞抚河诗 汤显祖游罗浮5天作18首(2)

▲《汤显祖的岭南行》一书专门探讨汤显祖作品与岭南的渊源。

“汤显祖对罗浮山有着特殊的情节,可以说罗浮山孕育了《牡丹亭》。”昨日在惠州新华书店举办的 “名家书香鹅城行”活动上,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古文献所兼职研究员周松芳与市民分享了我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与惠州罗浮山的渊源,以及罗浮山对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深远影响。

昨日活动一开始,昆曲闺门旦、上海代代传承文化有限公司昆曲、古典音乐推广人张洪洌现场表演了《牡丹亭》经典选段,带着读者走进了汤显祖的诗词歌赋世界。

去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同年去世的还有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汤显祖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为致敬这位伟大的戏曲家,去年,周松芳专门写了《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 〈牡丹亭〉》一书。这本专著也成为首次专门全面探讨汤显祖《牡丹亭》的创作与他在岭南一段经历的密切关系。

在汤显祖的岭南行中,罗浮山算是最重要的一站,周松芳认为达到了汤显祖岭南行的高潮。昨日,惠州新华书店专门还邀请南方日报出版社副社长、编审谭庭浩一起参加了这场古典文化分享及昆曲欣赏会。

汤显祖的罗浮情节

罗浮山在汤显祖眼里是圣地

周松芳介绍,汤显祖是明代伟大作家,诗文甚富,更擅喜剧,代表作有 “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亭》《邯郸梦》《南柯梦》。特别是《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那么惠州罗浮山和《牡丹亭》的创作有什么渊源呢?这就要从汤显祖的岭南行说起。1591年汤显祖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触怒当道甚至皇帝,被贬到广东徐闻添住典史。

周松芳分享说,岭南过去被称为瘴疠之地,尤其是“徐闻吞吐大海,白日不朗,红雾四障。猩猩狒狒,短狐暴鳄,啼烟啸雨,跳波弄涨,人尽危公”。大家都在为他如何在那种蛮荒瘴疠之地待下去而担忧时,汤显祖却夷然不屑地说:“这些是我做梦都想一游的地方,如今得偿所愿,比西汉初年陆贾出使南越被待为上宾还爽。”

“这其中,最令他向往和激动,给他带来最大慰藉也给此行带来最具象征性影响的,正是罗浮之行。”周松芳说,汤显祖有很深的罗浮情节。罗浮是道教名山,汤显祖崇奉道教。他的祖父汤懋昭奉道,影响到汤显祖。他年轻时写过好几首与祖父的涉道诗。万历三年(1575年)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红泉逸草》75首诗中,有11首涉及仙道。

汤显祖的祖母笃信道教,号称南岳夫人降世,汤显祖小时常常在祖母的怀里安眠。他的第一位老师徐良傅,因得罪首相被革为民,失意潦倒,授徒为生,也鼓励他信道。在这种成长氛围之下,汤显祖崇信道教,向往罗浮,罗浮山也成为他心中的圣山。

“至于出现罗浮情结,则与他和岭南士宦的交往及其情怀有关。”周松芳说,汤显祖在岭南最好的朋友,也堪称《牡丹亭》柳梦梅的原型之一,就是住在罗浮山间的东莞人祁衍曾。罗浮山是道教名山,好友又住罗浮山,汤显祖非常神往。

登飞云顶后连夜写赋赞罗浮

周松芳说,汤显祖是在1591年10月小雪前后抵广州,停留10余日,到东莞探抚祁衍曾遗孤后,前往他心中的圣地罗浮山。

“罗浮山之行,可以说是汤显祖整个岭南行的高潮。”周松芳说,汤显祖是10月的最后一天傍晚时分到达罗浮山下朱明洞入口,在朱明馆稍事盥洗休整便连夜进山。“他到罗浮山之后就非常兴奋,在罗浮山中呆了大概5天,每到一个点基本都写诗,一共写了17首诗和一篇赋。”

其实汤显祖在广州时生了一场病,他算是拖着病体爬罗浮山。到了飞云顶后他连夜写了2200字的《游罗浮山赋》,其中详细介绍他是如何从东莞到罗浮山,见到了什么风景、人文等。

“汤显祖写罗浮山都是带着一种敬仰之情和激情在写,他在罗浮山写的诗赋特点就是内容非常丰富,有风景、各种人文、历史传说等。古往今来写罗浮山的诗人有很多,但像汤显祖这种级别的作家就非常少。”周松芳说,他看过很多写罗浮山的赋,不过他认为汤显祖写的 《游罗浮山赋》最好。

罗浮山对《牡丹亭》的影

响柳梦梅身上有岭南特质和罗浮象征

“临川四梦”中最让读者津津乐道的便是《牡丹亭》了,其他3部都是在原有的话本基础上改编的,唯有《牡丹亭》中有汤显祖的人生阅历和岭南行等内容。“可以说是罗浮山孕育了《牡丹亭》。”周松芳在分享会上为读者讲述了他对汤显祖岭南行的看法。

汤显祖对祁衍曾的情意非常深。在汤显祖南行之际,祁衍曾因母丧哀毁过度去世,汤显祖在去罗浮山的时候,特地往东莞,抚慰祁衍曾遗孤。《牡丹亭》是根据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基础上创作的,汤显祖把故事发生地从广东南雄移到了江西南安,同时知府衙内柳梦梅被塑造成了一个岭南才子形象,名字未变,但身份及性格特征已根本改变。汤显祖其实就是把祁衍曾作为构思和塑造《牡丹亭》主角柳梦梅形象的来源之一。此外,柳梦梅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光辉灿烂的岭南人物形象,汤显祖如此创作应与同情、感愤马仲高、曾人蒨等岭南才子的不遇或不幸有关。

另外,汤显祖非常喜欢梅花,他是江西人,江西和广东之界大庾岭多梅,得称梅岭。或因此故,在汤显祖的诗歌意象中,很早就将广东人与梅花联系了起来。汤显祖一生大部分与梅花有关的诗作,都与岭南特别是罗浮有关。“在罗浮山,汤显祖将‘梅’与‘梦’与‘美人’联系起来,柳梦梅的形象仿佛至此开始形成。”

周松芳说,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先生认为,杜丽娘之葬于梅花树下,与《寻梦》呼应的所谓“梅花古洞”,就是汤显祖提过的罗浮山朱明洞;“妨花风雨,偏在月明中”也是汤显祖游罗浮山诗的意境,则又一方面反映了岭南之行的影响,同时也彰显了柳梦梅的岭南特质和罗浮象征。

周松芳说,在《牡丹亭》中还有很多能彰显岭南意境的段落和细节,也出现了很多岭南风物。“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在《牡丹亭》之前,中国的戏曲小说里没有一个鲜明地域特色的人物形象,《牡丹亭》是第一个,也是岭南人第一次作为正面的人物形象进入文学史册。”

建议

惠州可以梅花古洞开展纪念活动

汤显祖对惠州有如此深的情节,那么惠州在纪念汤显祖方面可以从何入手?周松芳建议首先至少要把汤显祖的故事传扬出去,要让大家知道汤显祖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与罗浮山的渊源。“他应该是有史以来的大文豪里面最爱罗浮山的人。”

周松芳说,既然这么多学者认为罗浮山孕育了《牡丹亭》,可以此打造系列宣传。周育德说梅花古洞就是罗浮山的朱明洞,柳宗元最早开始写罗浮山的梅花,苏东坡也对此有过咏怀,汤显祖再度创造,有三个大文豪加持,就非常好打造,还可以把《牡丹亭》搬到罗浮山演出。

(来源:东江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