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人生活条件(活到六十一不死也得活埋)(1)

阿兮生于文革第二年的乡下农村,所在的乡村干部又比较积极,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赶上轰轰烈烈的破四旧、平坟活动。那时候讲破除封建迷信,铲除一切牛鬼蛇神。

也怪,大抵人是需要点信仰的。那些年代的农村人贼大胆。农村壮劳力的老婆汉子们,都积极投入挖坟运动中去。因是人民公社,集体上工,所以家里有小孩子无人看管的,也就领在坟地里玩。

阿兮当年也没几岁,母亲自然不放心扔我一人在家,要带在身边的。所以我才有幸亲见了挖油篓坟。

据母亲讲,这油篓坟是老辈子的一个皇帝统治时期定的规矩,就是老人一年满六十一岁,不管你身体健康还是贫病交加,都得在义地(旧时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用砖砌一座油篓坟,里面放上够几天吃的粮食,水,还有油篓罐,黑色粗陶的普通小罐(我揣测应该是盛豆油之类,放上棉线芯儿,当豆油灯照明的)。然后把人埋进去等死。这就叫“六十一换家”。有农村孝顺孩子,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去给父母送点干粮和水(据说若是被发现,就要杀头)。有些胆小和不孝顺的孩子,就不去送,这样用不了几天时间被埋在油篓坟里的人,就活活饿死了。

我母亲今年已经83岁了,她当年真实看到挖油篓坟现场时,很是震惊。后来她告诉我们,她也是小时候听她奶奶讲“六十一换家”的故事,但她一直以为那不过就是故事,万万没想到是真的。

母亲还给我讲了一个“六十一换家”的死规矩因何原因撤销的故事。

母亲说,农村里,孝子多。就有这么一个孝子,从小丧父,守寡的母亲把他拉扯长大,又供他读书习武,所以这孩子特别有出息。他就是被封为“御猫”的展昭。

展昭至孝,转眼母亲也到了六十一岁,要六十一换家了。他心碎欲裂。于是大着胆子,在房后修了道夹墙(夹墙在自家房子后墙、后面人家院子南边,比较隐秘,现在我们招远的农村里还有很多这种夹墙),把老娘藏在夹墙里。就说母亲暴毙,棺材里装了石头,掩人耳目埋了。

这一天,展昭愁眉苦脸回家,母亲悄声问怎么了?展昭言说“五鼠闹东京”之事,说皇上下了命令,若御猫连几只老鼠都抓不住,那要来也没用,限期三天,再不将五鼠绳之以法,就要御猫人头落地。

展昭给母亲准备了尽可能多的干粮,跟母亲告别,说这次怕是无法再尽孝了。不想母亲告诉展昭:“儿啊,你只需去寻一只九斤重的大猫,你自然能逃过此劫。”

展昭半信半疑,赶紧四处访探,还真被他找到一只九斤多的大猫。

展昭怀里揣了大猫,径直单刀赴会五鼠。五鼠见展昭来了,纷纷讥笑他。正在此时,猛不防九斤的大猫从展昭怀里窜了出去,一口咬了一个,四条腿各踩住一个,那五鼠瞬间现了原型,原来正是五只硕鼠。结果,只有一只猫爪没踩实,跑了一只大老鼠,其余四只,全部被捉。就这样,御猫一战成名,五鼠之患消除,龙颜大悦,老百姓也是欢天喜地。

皇帝要重奖展昭,展昭拒绝了千金封赏万亩良田,只求皇帝赐他一块免死牌。皇帝问原因,展昭不说。直到皇上赐了他免死牌,再问,他才跪下叩头说自己有罪,要求赦免他母亲,可以不受六十一换家之苦。并言说,他此次能够侥幸解了五鼠之患,多亏老母亲的经验。

皇帝听后,很是感动。说:“果然家有一老是一宝,五鼠之乱,朝廷这么多人,居然束手无策,一个老人的经验,就解决了天下大事。从此以后,再无六十一换家一说,要尊重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

自此以后,天下老人和孩子,都心安了。

20年前的人生活条件(活到六十一不死也得活埋)(2)

阿兮小时候在农村,听母亲讲这段,一直以为是真真的。简直被乡下娃展昭感动哭了。想着若不是展昭,这农村的山水都会黯然失色的。但后来自己渐渐爱上了文史,对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很感兴趣。再查找这段历史的资料,才知:

六十一换家和油篓坟,根本没有任何史志记载资料,无从查考证实九斤猫助展昭擒五鼠,更是纯粹的演绎啊!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母亲根据儿时听老祖母讲过的传说故事,她揉进三侠五义等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最后就成了她给我讲的这段五鼠戏御猫的传奇故事?

但不管是多么离奇的演绎故事,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元朝统治时期,并非像某些打着“爱国旗号”的史学家鼓吹的那么伟大昌盛,那是我们汉人屈辱黑暗的一个时期。

六十一换家;汉人娶新媳妇要先送给每个村里住着的那户蒙人(农村人称他们为鞑子)家里,被蒙古男人睡三天,才能领回家;……多么奇耻大辱,灭绝人伦,又忍辱偷生的不堪岁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