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号文化(一)

游古城,读历史,品文化,养身心,这里是平遥古城。讲述人日昇昌票号博物馆程亚亮——汇票承载诚信魂。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张纸,当然,它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它的名字叫“汇票”,在清代也叫“会券”,是一种金融票据,曾一度风靡中国商界百余年。

公元1823年,一个叫雷履泰的平遥商人建议东家开办了日昇昌票号,他开始尝试用汇票往来的方式,代替施行了几千年的商业往来必须用银两做支付和结算的老办法。凭着它,人们便可以甲地存款乙地取钱,从此再无长途运现之烦和中途水火盗贼之险,它使我国的货币流通在当时达到了最快的速度。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1)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2)

汇票多采用上乘的宣纸,平展且不怕揉折,高约25.3厘米,宽约45.8厘米,它是印制的,格式统一,书写规范,一般为四个折面:首面印有“会券”二字和吉祥图案;中间一面用来书写汇兑客户、银两等内容;年、月、日另占一面;尾面印有“信行”二字,“信行”的意思是只有自身具有信守诺言的品质,才能畅行天下。是的,如若不是诚实守信,日昇昌当年何以仅凭一纸汇票就能做起“汇通天下”的大买卖。千里汇兑,凭于一纸,信也!薄薄的汇票纸所折射出来的是人的善根,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恰恰是日昇昌票号百余年经久不衰的成功之道,甚至是贯穿它整个经营过程的一条主脉。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3)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4)

日昇昌票号在经营中不欺童叟的事例比比皆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平遥一位寡妇老太太,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拿着一张时隔数十年的日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来到总号要求兑付,票号伙计在查阅数十年的账簿后,如数兑付了现银。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5)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6)

即使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灾难中,日昇昌票号仍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虽账薄丢失,现银被抢,却依然凭票付款,分毫不短。

如此说来,这张张汇票纸分明就是诚信的载体。不!它就是票商诚信的最佳代言人,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晋商的有关诚信的故事!

平遥古韵(醉美平遥说给你听)(7)

作者简介——程亚亮

2001年,我26岁被这座院子所吸引,并从此恋上了她——日昇昌票号旧址,并有幸成为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

十几年的工作中,积极地参加了几场比赛。2003年7月,参加平遥县文物局举办的讲解员大赛并荣获三等奖;2006年12月,参加平遥县旅游局和平遥广电中心联合举办的“东方古城,魅力平遥”讲解员大赛并荣获一等奖;2012年6月,参加平遥县文物局举办的讲解员大赛并荣获优秀奖;2016年12月,参加平遥县文物局举办的讲解员比赛获得第一名;2017年,参与了平遥县票号博物馆讲解词编写和整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