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〡叶克飞

中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只与上帝沟通的)(1)

1750年7月28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

这位巴洛克时代的伟大作曲家,被称作“西方音乐之父”,最擅长以宗教音乐为主的声乐作品,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和重奏曲在内的大量体裁,对西方近代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不过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巴赫的音乐较为枯燥单一,对其敬而远之。也是因为巴赫的晦涩,它还成为另一部分伪古典音乐爱好者用来装腔作势的工具。

巴赫的音乐之所以显得枯燥,是因为他的多数经典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专为上帝创造,只与上帝沟通。现场听过宗教音乐的人都知道,这些在教堂中演奏的音乐,追求的是庄严肃穆,摒弃世俗情感,当然难让人迅速产生共鸣。

有人认为,巴赫的音乐十分理性,“其赋格、复调技巧如数学逻辑一般严密,加之多声部交织融会在一起向前推进,像解一道数学公式似地逻辑精准,给人以复杂而深邃的感觉,所以不易理解”。

但巴赫的理性,其实才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真相。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里,音乐与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和天文并列为基础课程,严格来收属于科学范畴。

这是因为音乐中的和声与调性,有数学或几何学属性元素。换言之,巴赫的音乐也是以科学方法创作。

不过,巴赫的作品可不仅仅只有理性与神性。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早已不是天主教掌控一切的时代。新教改革让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世俗化,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得以共存,巴赫的音乐也受此影响。也正因此,他也创作了许多轻快旋律。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盲,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巴赫的音乐有真正了解,居然是来自港产片的经验。

1998年,香港美术指导奚仲文拍摄了人生中的导演处女作——《安娜玛德莲娜》。

作为美术指导,奚仲文成就极高。1988年,他凭借港片经典《倩女幽魂》获得第7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1992年,他凭借《91神雕侠侣》再度获得这一奖项。1997年,他第三次获得此奖,获奖作品是许多人的心头好——《甜蜜蜜》。

正因为是美指出身,奚仲文作为导演,也以极具美感的镜头为特点。《安娜玛德莲娜》的三大主角是金城武、郭富城与陈慧琳,剧情平平,但却颇具想象力。

中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只与上帝沟通的)(2)

《安娜玛德莲娜》剧照

在电影中,郭富城性格跳脱,写着一本永远只有书名的小说,金城武老式木讷,两点一线,陈慧琳的出场以吊进新居的钢琴开始,而她一次次弹出的旋律,正是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

这场三人恋情,从郭富城与陈慧琳开始,金城武只能暗恋。但时光推移,郭富城一事无成,金城武却写出了一部小说,其中的女主角正是陈慧琳。电影也因此拍出了一部“剧中剧”,铺陈小说情节,这一段极具奇幻和浪漫色彩,也是片子里最精彩的部分。

小步舞曲堪称巴赫认知度最高的作品,也是他写给妻子安娜·玛德莲娜的作品,充满着世俗生活的幸福意味。巴赫与玛德莲娜的婚姻,同样相濡以沫。

1685年3月31日,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埃森纳赫。九岁那年,巴赫的母亲去世,次年父亲又去世,他只能投奔长兄,并得其教授管风琴演奏技能和作曲基础理论。

此后,他曾担任乐师仆人,也曾担任管风琴乐师,1708年,前往萨克森-魏玛公国,担任宫廷管风琴师,后担任宫廷乐长。魏玛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也是德国文化中心,歌德与席勒都在此终老,在音乐领域,李斯特也曾担任宫廷乐长。

正是在魏玛,巴赫声名鹊起,受到广泛关注,此后前往科滕和莱比锡两地工作,都备受尊崇。魏玛、科滕与莱比锡,也被视为与巴赫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座城市。

1707年,巴赫与玛丽亚·芭芭拉结婚,1720年,玛丽亚去世,终年36岁,她为巴赫生下7个孩子。一年多后,巴赫迎娶了比自己小21岁的科腾宫廷歌手安娜·玛德莲娜,两个人一起生活了28年,育有13个孩子。

晚年的巴赫命运坎坷,不但陷入贫困,身体也难堪重负。1749年,患上白内障的他只能接受手术,但18世纪的医疗条件极差,手术极其失败,导致他第一次失明。1750年,他接受第二次手术,总算成功,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垮掉。那年的7月18日,他解下绷带,重见光明,但这个光明仅仅维持了十天。7月28日,这位音乐巨人离世。而始终陪伴他的,只有玛德莲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