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汇总四年级(中学化学知识总结)(1)

一、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 石墨是最软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淡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物理性质

化 学 性 质

特 性

溶解性

密度

H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

密度最小的气体

CH4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

CO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毒性

N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CO2

可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O2

不易溶

比空气大

助燃性,不能燃烧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三、典型解题方法

1、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的固体须满足:一种固体可溶,一种不溶,且溶解后两种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共存问题:在溶液中的物质两两之间都不发生反应,组内物质可共存于同一 溶液,只要组内物质间有任意两种能发生反应,则组内物质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共存须满足:任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不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推断题的突破口:①颜色(铜盐蓝色,铁盐黄色,无色酚酞遇溶碱变红色)

②沉淀(AgCl BaSO4不溶于酸,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其他沉淀白色

若沉淀物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沉淀全部溶解, 则沉淀中一定没 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 硝酸的沉淀。

③气体(复分解反应中有气体生成:酸和碳酸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跟酸反应生成密度 最小的气体氢气)

4、一次性区别多种物质选用的试剂必须满足:组内的每一种物质跟该试剂作用后的现象各不相同。供选 试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紫色石蕊试液区别一次性区别酸性、碱性、中性的三种溶液(如:HCl NaOH NaCl)

②碳酸钠、碳酸钾或盐酸、硫酸产生沉淀、气体和其他现象。

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

⑴氯化钡、硫酸、硫酸钾溶液_____ ⑵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钠溶液_____

⑶硝酸钡、碳酸钾、硝酸钾溶液____ 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_____

③用硫酸铁或硫酸铜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及反应现象:

区别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的试剂____ 现象______

5、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鉴别几种物质的方法:

⑴用组内的铁盐或铜盐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分步区别各物质,例:

不用其他试剂如何鉴别下列四种溶液:硝酸银、氢氧化钾、氯化钠、氯化铁

⑵组内有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且碳酸钠或碳酸钾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分别有沉淀、气体和另一现象例: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组内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一一区别组内所有物质的是_

四、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 O 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Cu2 (OH)2 CO3

氯化钠(食盐)NaCl 甲烷(沼气)CH4

乙醇(酒精)C2 H5 OH 乙酸(醋酸)CH3 COOH

碳酸钠(纯碱)Na2 CO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五、物质的化学式

A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排列)

钡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 铜 汞 银 铂 金

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 溴(Br2 ) 碘(I2 )

碳C 硅Si 磷P 硫S 臭氧(O3 )

3、稀有气体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B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CO32-的化合物)

甲烷 CH4 乙醇C2H5OH 甲醇 CH3OH 乙酸 CH3 COOH 乙炔 C2 H2 尿素CO(NH2)2

(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成同价的含氧酸)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H2 O CO CO2 SiO2 P2 O5 SO2 SO3

2、金属氧化物

氧化钡 氧化钾 氧化钙 氧化钠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锌

BaO K2 O CaO Na2 O MgO Al2 O3 ZnO

氧化铁 氧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汞 氧化银 二氧化锰

Fe2 O3 FeO Fe3 O4 CuO Cu2 O HgO Ag2 O MnO2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氢硫酸 碳酸 亚硫酸

H2 SO4 HCl HNO3 H3 PO4 H2 S H2 CO3 H2 SO3

(四)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五)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碱 1、碳酸盐 2、硫酸盐 3、硝酸盐 4.氯化物 5.亚硫酸盐

氢氧化钾 碳酸钾 硫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钾 亚硫酸钾

KOH K2 CO3 K2SO4 KNO3 KCl K2SO3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硫酸钠 硝酸钠 氯化钠 亚硫酸钠

NaOH Na2 CO3 Na2SO4 NaNO3 NaCl Na2SO3

氢氧化银 碳酸银 硫酸银 硝酸银 氯化银

AgOH Ag2 CO3 Ag2 SO4 AgNO3 AgCl

氨水 碳酸铵 硫酸铵 硝酸铵 氯化铵

NH3 ·H2 O (NH4)2 CO3 (NH4)2SO4 NH4 NO3 NH4 Cl

氢氧化钙 碳酸钙 硫酸钙 硝酸钙 氯化钙 亚硫酸钙

Ca(OH)2 CaCO3 CaSO4 Ca(NO3)2 CaCl2 CaSO3

氢氧化钡 碳酸钡 硫酸钡 硝酸钡 氯化钡

Ba(OH)2 BaCO3 BaSO4 Ba(NO3 )2 BaCl2

氢氧化镁 碳酸镁 硫酸镁 硝酸镁 氯化镁

Mg(OH)2 MgCO3 MgSO4 Mg(NO3 )2 MgCl2

氢氧化铜 碳酸铜 硫酸铜 硝酸铜 氯化铜

Cu(OH)2 CuCO3 CuSO4 Cu(NO3 )2 CuCl2

氢氧化锌 碳酸锌 硫酸锌 硝酸锌 氯化锌

Zn(OH)2 ZnCO3 ZnSO4 Zn(NO3 )2 ZnCl2

硝酸汞 氯化亚铜

Hg(NO3)2 CuCl

氢氧化亚铁 碳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硝酸亚铁 氯化亚铁

Fe(OH)2 FeCO3 FeSO4 Fe(NO3 )2 FeCl2

氢氧化铁 硫酸铁 硝酸铁 氯化铁

Fe(OH)3 Fe2(SO4)3 Fe(NO3 )3 FeCl3

氢氧化铝 硫酸铝 硝酸铝 氯化铝

Al(OH)3 Al2(SO4)3 Al(NO3 )3 AlCl3

6、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钙Ca(HCO3 )2

磷酸二氢钠NaH2 PO4 磷酸二氢钾KH2 PO4 硫酸氢钠NaHSO4 , 硫酸氢钾KHSO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Cu2(OH)2 CO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氯酸钾KClO3 硫化钠Na2 S

碘酸钾 KIO3 亚硝酸钠NaNO2 硫化钾K2 S

六、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②方程式要配平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⑴解、设⑵化学方程式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⑷列比例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 2KClO3

2KCl 3O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①微观意义: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

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

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 ”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2生成(各写两个)

化合反应 2H2 O2

2H2O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中考是我们走向更好的大学的,一个重要台阶,我们需要好好努力一下,让我们进入一个好的高中,兰州昂立教育为各位即将中考的学子,定制了中考冲刺班。

,